2015年广东省成人教育协会理事会议发言材料之三
服务“五位一体”,大力发展社区教育
南海广播电视大学 叶忠民
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服务于五位一体的社会建设总要求,也提出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社区教育是推进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平台,也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途径。如何借力社会治理创新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以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南海区进行了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概括来说,就是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服务“五位一体,大力发展社区教育。”
佛山市南海区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户籍人口126万,常住人口266万。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2373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市辖区第二名。近年来,南海致力于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力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南海由“工业南海”向“城市南海”转变,由粗放型南海向高品质南海转变。
一、社区教育发展的契机——社会治理的“五位”挑战
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转型在推动南海大踏步前进的同时,硬软件配套设施的脱节、利益群体相互博弈、基层矛盾凸显等也使南海的社会发展和治理面临新的挑战:
政治层面: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下降,与群众联系弱化;
经济层面:高速发展的农村集体经济导致频繁的利益纷争、产业转型引进的都市型产业、先进制造业“用工难”;
社会层面:城乡社区不稳定不和谐因素涌现,如外嫁女分红问题、外来务工人员社会服务均等问题、农村出现不就业的“食红族”问题;
文化层面: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市民文化素养和人口素质没有能够与城市化同步;
生态层面:水污染、空气污染使很多社区生活环境恶化。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层面存在的问题是南海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必须直视、面对的,是挑战也是契机。社区教育如果能自觉服务于“五位一体”的建设,发挥社会功能,就能够破解发展难题,也能推动自身发展。
政治层面,基层干部和党员须从过去的“管理”向“服务”意识转变。社区教育可以通过党员“社工化”提升服务意识和能力,获得群众的拥护,以巩固执政根基;
经济层面,产业转型升级出现的职业技能人才的短缺,社区教育可以通过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人才、营造“家·南海”吸引留住人才。
社会层面,面对依靠股份分红和出租收入形成的“食红族”,社区教育可以对这一群体进行引导;
生态方面,推进城市化、锻造 “品质之城”也需要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
二、社区教育服务于社会治理的后盾
1.“四J”框架作保障,掌舵发展大方向
在服务于“五位一体”的社会治理的大方向下,南海社区教育以“促进青年就业与职业提升,丰富居民社会文化生活,提高市民素质”为定位,发展以促进就业为目标的技能教育、以职业提升为目标的能力教育、以“家·南海”社会建设为目标的市民素质教育。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南海社区教育构建起“四J”(即机制、机构、基地、基金)的坚实框架:
机制层面,《佛山市南海区关于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工作体系的意见》使南海社区教育有了明确工作指引。
机构层面,区级成立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镇街成立相应工作机构。
基地层面,区一级,有社会创益园、社区学院;镇街一级有创益中心和社区学校,各镇社区教育形成了一镇一特色格局;村居一级,有“十分钟文化圈”为骨干的文化教育阵地。
基金层面,区财政每年投入20万元给南海电大作为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另外区“家·南海”基金、社会建设创新基金,各镇街创益基金都有大量资金都投向社区教育。
2.阵地建设分层级,资源提供落实地
在区一级,以南海社区学院和政府各职能部门设立各个教育阵地,如区创益总部、区图书馆、南海文化馆等为主要载体,发挥社区学院示范引领作用。在镇街一级,依托6镇1街道社区学校和13个示范性的社区学院为最主要的载体,除开展日常性的社区教育活动外,还进一步形成“一镇一品牌”格局。在村居一级,由村居集体经济组织出资,每一个村和村民小组均建立起了文化室,构建“十分钟文化圈”。
社区教育阵地的建设也实现跨部门合作。2014年10月,区教育局和民政局联合在南海电大进行社区学院体系建设推进会,明确提出依托南海电大,在区级成立社区干部学院、社区领袖学院;在镇(街道)成立社区领袖学院和社区学院;在社区成立社区学院。截至2015年11月,全区挂牌成立社区学院108所,其中示范性社区学院13所。
此外,南海社区教育网、南海一点通、朝阳视频网等都有海量的课程提供市民随时、随地自主点播和浏览。社区教育的信息也通过佛山周报、广州日报南海社区报、各镇街社区报、微博群、微信关注、QQ动态、社区宣传栏、宣传单张等多种渠道向市民传递。
3.“五大探索”齐出击,多元主体共使力
(1)依托社会组织输送社区教育。南海电大通过孵化佛山市经济管理协会、佛山市服务外包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引导协会举办白领加油站、职业航站楼等社区教育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南海社会服务类组织都把常态性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作为机构的主要工作之一。
(2)发动培训机构加盟社区教育。南海电大发起成立南海区教育培训协会,发动办学机构参与社区教育。并提出教育培训机构通过“无偿向社区输送教育活动来宣传有偿教育项目”的运作模式,使居民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
(3)机关党组织挂钩村居促进社区教育。从2009年开始,南海区直属机关工委安排区机关、公有单位党组织与全区260多个村居开展挂钩,并推出“幸福村居,文化添活力”工程,采用竞争性资金分配形式,划拨经费给基层党组织到村居开展挂钩活动。
(4)产业社区启动社区教育。在产业社区发展过程中,社区教育是“产、城、人”融合的重要平台。南海以“家·南海”的建设目标,以桂城“企业创享家”和狮山书本产业家园为典型代表,服务企业员工和周边居民,关注产业社区内人才的心灵需求,丰富产业人精神文化生活。
(5)创益体系助力社区教育。社会创益体系通过构建“1+8+N”通道输送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区级创益园和镇级创益中心对区镇两级社会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和项目研发,并通过“1+8+N”载体使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在社区落地,来到居民身边。
三、“五大工程”服务“五位一体”建设
1.村居干部培养工程——学历提升与稳固政权双赢
为提升基层干部服务意识和化解基层矛盾的能力,稳固基层政权。2008年,南海电大与桂城叠北村开展校村共建,提升村委会干部学历。2010年,南海电大根据南海社会建设的实际需求,为南海7个镇(街)的村居干部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建立了学历补贴提升机制,安排补贴经费80万元,对实施学历提升的村居两委干部实行补贴。项目实施迄今已有逾400名村居干部报读。
2.圆梦工程——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撑
南海电大从2011年起启动了面向外来工的“圆梦工程”,提升职工学历技能迎合产业发展需要。该工程面向广东金融高新区服务外包企业、狮山国家高新区先进制造业企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推出的。凡“圆梦工程”企业的员工享受南海电大提供的“圆梦工程”高等教育服务并获得学费资助,企业对报读的员工按级别报销30%至100%的学费,优秀员工更可获公司颁发奖学金。
3.一户一名大学生工程——转变“食红族”的社会责任
南海新兴产业产生的人才需求与“食红族”现象矛盾现实使南海电大思考自身应担负的社会责任。2009年,南海电大开始在桂城叠北村试点“一户一名大学生”工程 ,共52人进入工程。随后该工程在全区铺开,五年来,每年成功动员1000名没有考入普通高校的村居青年参加大专学习。
4.退役军人学历和技能提升工程——军人转变角色,适应社会的积极举措
南海每年约有400名士兵服役及退役。南海出台《佛山市南海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及学历提升工作方案(试行)》,将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作为一项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工作深入开展。南海电大及桂城技工学校分别提供学历提升及技能培养,以增强退役军人对就业市场和社会的适应性。
5.立交桥工程——整合资源,市民素质提升的网络化
在推进社区教育的进程中,南海呈现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踊跃加盟社区教育的良好局面。如教育系统开展中职学校“职业教育进社区” 、在中小学兴办“周六少年宫”;人社系统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并逐步建立完善职业培训体系;宣传文体系统成立讲师团;工青妇系统打造“职工.家”平台,建立亲青家园,创建“家长学校”等。
四、发展规划——打造品牌、扩大阵地
十三五期间,南海区将进一步加大社区教育发展步伐。首先是以“家.南海”理念,以“关爱、孝德、树本、至善”作为社区教育办学核心价值观打造有南海特色的社区教育品牌;二是推进社区教育进村居、进园区、进企业、进行业,提高村居社区学院覆盖面,在60%社区建立基层社区学院;三是进一步增强社区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功能,是社区教育更好地服务南海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使南海的社区教育明天会更好!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