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体系中高校成人教育的定位、功能与转型问题
赵 磊
(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南京210097)
【摘要】文章从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视角出发,分析高校成人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由此重新确定其时代定位、功能,并从四个方面探讨高校成人教育的转型发展问题。
【关键词】终身教育;高校成人教育;定位;功能;转型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如果说,基础性的学校教育和提高性的校外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两大支点,那么,高校成人教育则是连接校内、校外教育形态的桥梁和纽带。因此研究高校成人教育面临的挑战,重新明确其定位、功能以及转型发展问题,对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成人教育的定位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成人高等教育尤其是高校成人教育只是简单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它一方面弥补了由于基础薄弱而导致的高等教育的空白,满足了社会在职人员的实际需要(如获取证书、提高待遇等),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处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附属地位,缺乏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无法更好地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之中,无法完成多元文化形态下公民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的任务,从而出现了发展的瓶颈,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重新定位。
从终身教育的概念构成上说,成人教育是其理论源头,“成人教育最能体现终身教育的原则,凭借其独具的终身性、全民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以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个性来满足公民个性化学习的需求。”[1]从终身教育体系的现实建构及未来趋势来说,“高等学校从其服务社会的功能看,显然应该是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中之重。”[2]高校成人教育作为融合两者的继续教育形态,平行于普通高等教育,是社会成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是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的桥梁和中介,是教育结构均衡化的主要载体。它具有社会性和专业性的双重价值,连接着学校和社会两大系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个体内在性的重要来源。
二、高校成人教育的功能问题
从高校成人教育新的时代定位出发,我们发现其并非只有学历补偿价值,而是连接着个人和社会两个向度,具有多方面的丰富功能。
1.“加热器”
接受基础性的学校教育之后,个体的知识、技术、能力并不是就全部具备了。行业、职业标准以及工作内容的新变化、自我完善的需要都促使个体不断学习新的文化知识,社会成员在其生命的大部分阶段都需要接受继续教育。高校成人教育作为专业的教育形态,拥有对经济、社会、文化领域变革及其内在规律的宏观认知和微观把握能力,因此,可以成为个体接受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文化熏陶的“加热器”。这既是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具体实现,也是个体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选择。
2.“转化器”
高校是重要的创新性和实验性部门,其教改实验、学术研究成果、技术发明等都需要一个转化、应用的空间。而高校成人教育连接着高校和社会两个领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可以作为理论创新的“转化器”,通过与社会机构、企事业单位对接,承接、转化、实践这些实验和创新成果,推进创新成果的社会化、公共化进程,提高创新成果的应用范围、效率,从而为创新型国家的建立提供智力支持。
3.“桥梁和纽带”
成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非学历培训、专业资格证书教育、网络教育等都有自身独特的覆盖领域,如何在相对割裂的教育形态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高校成人教育提供了答案。高校因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先进的培养平台和多样的培养手段,可以在终身教育体系建构过程中发挥桥梁和枢纽作用。高校成人教育通过自身职业化、社会化的改革,建立更加贴近就业市场和职业需要的培养体系;同时,通过开展与社会教育机构的广泛合作,使社会教育共享高校的教育资源,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继续教育形态之间的“立交桥”,从而找到终身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实现途径。
4.“试验区”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在目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教育体制和格局下,改革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高校成人教育既具有继续教育的社会性和市场化,又具有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和专业性特征,是深与广的统一,是内与外的结合,是进行教育改革极佳的“试验区”。在稳中求进的前提下探索成人教育的开放办学制度、学分银行、弹性学制以及教学方式的更新实验等,一旦取得重要成果,就可以将其推广至其他社会教育领域,使不同类型的教育形态不断发展,逐渐融为一体,从而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奠定坚实基础。
三、高校成人教育的转型问题
从高校成人教育的定位和功能视角出发,审视其存在现状,就会发现其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必须进行改革,以推进其转型发展,这既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也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1.从依附性向独立性转变
(1)从法律层面上说,国家应出台终身教育的专门法规,推动全社会开展终身教育活动,突出成人教育的重要地位,明确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和高校对发展成人教育的职责、权利和义务,使其成为提升国民素质、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形式。
(2)从管理层面上说,从中央到地方设立各层次终身教育专门管理机构,明确宏观管理职责,将成人教育作为独立的继续教育形态,制定专项发展规划,出台专项管理办法,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确定社会力量开展成人教育的条件、机构设置和运行要求。高校要解放思想,打破同质化、形式化、普教化的成人教育模式,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和教学部门,扩大成人教育办学自主权,结合学校特色和地域优势,制定发展规划,探索有特色的成人教育形式。
(3)从保障层面上说,教育主管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全民接受终身教育的权益。”[3] “要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合理分担成本的终身学习经费保障制度。建立社会投资教育的激励机制,提高社会各个部门、组织和企业对教育培训的投入水平。”[4]对高校来说,要加强成人教育地位,建立有效的监管和考核标准,并将其纳入学校综合考评体系,加大经费投入,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专职和兼职结合的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和专门管理队伍,确保成人教育活动正常运行。
2.从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
(1)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形态。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成人学历教育仍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的转型,市场产生了对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文化的多元需要。“为满足各种人员对学习的多元需求,教育的格局正逐步转变,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岗位和职业资格培训、社会文化教育共存,成人教育在全面合理开发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起到了充分提高个体知识水平和技能的作用,是提高社会成员素质的关键路径。”[5]高校开展基础性的学历教育、提升性的非学历技术培训、普及性的人文教育等多类型成人教育成为必要,这是多元时代语境下成人教育的必然选择。
(2)制定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项目。高校成人教育根据行业变动、职业结构的调整、区域性需求和文化变革的趋势,针对不同个体、组织的需要,制定理论型、实践型、文化型等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试行“学历、技能双证书并轨制”;确立多形态的教学内容,除了选用标准教材外,还应根据社会需要,开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性教材和文化课程;应用专题培训、专家讲座、视频教学、现场模拟等多种教育形式,对受教群体实施分类指导;打造品牌专业和特色教育项目,扩大教育知名度和影响力;针对不同受教人群,实施不同的监管和评价体系,做到有的放矢、多元取向、分类推进,既保证高校教育的专业性,又保持成人教育的灵活性。
(3)打造多类型的办学综合体。高校加强与社会机构合作力度,建立形式各异的办学综合体,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紧密联系,建立校府、校企联盟,根据对方需求,开展“订单式”教学与培训,为社会培养急需人才;与社区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益性组织合作,建立文化交流协会之类的社会组织,开展内容多样的公民教育和通识讲座,传播先进文化;打造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立交桥”,开展教育活动对接工作,使学生接受更高层级和不同领域的继续教育;与各地高职高专学校合作,建立成人校外教学点,开设具有学校优势和地域特色的专业,扩大高校成人教育的覆盖面,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
3.从功利性向人文化转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文化的繁荣,个人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文化立场发生着重要的变化。个体除生活、工作方面的现实需求之外,也逐渐关注自身的精神状态,包括对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对生活境界的追求、对个体人格完善的渴望、对生命价值的探索等,这是一种非功利性的、着眼于自我生命完善的内在需要。
从终身教育的本质来说,“真正的终身教育是向完整人的方向进步,是一种自我前进的动力,是一种舍弃外在追求的忘我状态,是一种从本我走向真我的状态,这是一种用外在标准无法衡量的状态。”[6]终身教育不只是单纯的知识积累,而且也包括对社会成员的文化提升,最终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同时,“对于个体而言,成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是激发、张扬人的主体意识的过程。”[7]“成人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本质上应是一种人文化的文化活动,在形而上的精神领域提供心灵体验的认识智慧和人文关怀是教育被赋予的崇高使命。”[8]
因此,高校必须纠正单纯功利性的教育理念,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高校开展成人教育,应尊重成人学员的人格,高度重视对学员的心理启发,以平等诚恳的态度对待成人学员,加强对学员的情感教育、精神教育、道德教育;另一方面,高校应专门开设文学、文化学、艺术学、教育学方面的人文课程或项目,引导学员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提升个体的文化感悟力,开设心理辅导课程,促进个人的精神健康和人格健全,使高校成人教育成为提升国民文化素养的重要渠道,进而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4.从现场式向网络化转变
从继续教育的形式、特点以及社会的需要来说,建立课内与课外、现场与网络一体的教学空间是必然选择,信息化、网络化将是高校成人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它可以有效弥补成人面授教学的空间缺失和时间限制,有利于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可以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吸引社会成员广泛地、及时地参与到继续教育过程中来。
一方面,从高校自身的发展来说,成人教育的网络化教学,需要高校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建立体系性的网络教学和管理系统,开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课程,建立一整套的网络评价指标,为实施网络教学、考试、评价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从终身教育的实现条件及其未来趋势来说,“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要求构建左右沟通、上下衔接、交叉融合的立交桥型网络教育结构,以满足学习者自主、有效地选择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进行学习,并且能够通过网络状教育体系进行阶段性和持续性的学习。”[9]而不同教育形态的“立交桥”建设工程以高校成人教育为中介和突破口,通过加强教育部门与社会软件机构合作,开发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成人教学和管理软件,建立跨地域、跨学校的一体化的教育信息传递与共享系统,“大力发展各个学校之间的远程资源共享平台和远程课程学习平台,以实现所学内容的有效衔接互认。”[10]通过建立学分累计、学分转换、学分互认、成果认证等管理与运行机制,加强成人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形态之间的衔接与融合,从而不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2][5]蔡苗.终身教育视野下高校成人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2013,(1).
[3]王振杰.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探析[J].福建论坛,2011,(11).
[4]殷丙山.国际终身教育的创新实践[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
[6]王洪才.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全国小康社会的呼唤与回应[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7][8]杜以德,姚远峰,李醒东.成人教育发展纵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86,140.
[9]靳培培.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视阈下高等教育的定位分析[J].成人教育,2012,(7).
[10]李冬焱.终身教育体系的实现模式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12,(6).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dult Educations Position,Fun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Problem in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ZHAO Lei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7,Chin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of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new challenges of adul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 this way,it determines its age positioning and functions,then discusse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blems of adul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four aspects.
【Key words】the lifelong education;adul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ositioning;function;transformation
(摘自《成人教育》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