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论电大教育办学基本能力建设及监控

作者:   时间:2013-11-18

论电大教育办学基本能力建设及监控

余嘉强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

【摘 要】本文分析了电大教育办学基本能力建设的内涵,结合新形势发展的要求,阐述电大教育办学过程中在基本能力建设上的几大硬伤,提出完善电大教育办学基本能力建设的若干路径,最后就提高电大教育办学基本能力建设的质量和实效,提出构建一套监控体系。

关键词电大教育;办学基本能力;建设;监控

当前,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正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进入一个依托质量求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规模求发展的新阶段。为此,电大的发展应牢牢抓住“聚焦内涵,提高质量”这条主线。电大教育的思想观念与工作方式,必须从热衷于“规模扩张”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广播电视大学拥有300多万在校生的办学规模,但规模第一并不意味着在质量、结构、效益方面也是第一。实践证明,片面追求规模和发展速度,忽视办学基本能力的改善,办学质量和效益是无法得到保证,规模和发展速度也不能维持长久。所以办学基本能力建设是保障办学质量的基础。

一、电大教育办学基本能力建设的内涵

电大教育办学基本能力建设是根据社会对电大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完善办学过程、保障办学质量和实现办学目标所需要的根本的、最基本的办学条件。电大教育办学基本能力建设的目标,是要围绕电大教育承担在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中的主体使命这个中心,通过政府的政策和投资引导,调动政府、社会各界以及电大系统的力量,形成有利于电大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使电大具备能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办学基本条件,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1]

电大教育办学基本能力建设是一个全方位、多方面、动态化的系统工程:(1)全方位是指电大教育办学基本能力建设体现电大系统办学特性,电大系统是一个涵盖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和市县电大的三级办学体系,各级电大共生共荣,协调发展,所以电大教育办学基本能力建设不单纯是某一级电大的事情,也不单纯是电大系统的事情,而需要包括政府、社会各界、电大系统全方位参与。(2)多方面是指电大教育办学基本能力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等方面。电大教育办学基本能力“硬件”建设主要表现在办学条件建设,即办学基础设施建设、电大系统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电大教育办学基本能力“软件”建设主要表现在制度环境建设、文化环境建设等方面。办学条件是电大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是电大教育发展的保障条件,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3)动态化是指电大教育办学基本能力建设不是一蹴而就和一时之计,特别是当今电大教育的发展处在一个全新的社会环境中,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需求的丰富多样,市场竞争的复杂激烈,政府政策的变革创新,与此相应地衍生出一个问题,即电大教育现行办学基本能力能不能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对此,我们必须不断去认真思考,不断去重新审视和着力改善电大教育的办学基本能力。否则,必然会制约电大教育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以致影响到电大教育的生存和发展。

二、电大教育办学基本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切实加强办学基础设施建设

电大是一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远程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与普通高校相比,电大教育的开展更有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先进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是电大高效开展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信息化是世界发展大趋势,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广播电视大学是因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从创立到发展,电大始终坚持追踪信息通信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不断推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2]如今,现代意义上的广播电视大学已不再主要依托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办学,计算机网络系统、双向视频系统、数字卫星传送与接受系统、多媒体资源开发以及远程教学管理与服务系统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被大量应用到电大教育中,覆盖全国的“天网地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的数字化、网络化、交互式的远程教学环境已经形成。[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这给电大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

一段时期以来,部分电大仍坚持“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即可”的办学投入观念,只关注短期的办学规模效益,在办学条件改善方面不作为或少有作为,这是违背远程教育办学规律的,也与新的发展环境不相适应。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谁能适时而动,为我所用,无疑就把握住了竞争主动权。普通高等院校网络教育的兴起验证了这一点。电大经过30余年办学,相当一部分设施设备已经陈旧老化,急需升级改造更新,一些新的适应现代远程教育办学需要的设施设备配置还不齐全。因此,各级电大应该适应新形势办学的需求,加大教学基本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

(二)坚持优化电大系统

优化系统建设是增强电大教育后劲的根本,提升系统运作水平是新时期电大教育继续保持优势和特色的保障。不难想象,没有遍布全国的电大组织网络系统,电大教育的优势就无从谈起,电大的发展就无从支撑,电大教育的作为将大打折扣。加强系统建设,做强做大系统,是充分发挥电大系统整体办学功能和优势的基础工程,是电大参与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服务大众化教育的必然要求。

由于受到系统内外等一些不利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电大系统办学的优势正受到削弱,主要表现为系统的凝聚力和调控力有所减弱,基层电大教育资源面临重组,系统独立设置的办学体制受到冲击,远程教育的特色受到挑战,系统内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等。系统在巩固和发展中所遇到的这些新障碍、新问题,必须予以认真面对,不能回避,必须切实加以解决

在电大系统中,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好比躯干,市县电大就像一双脚,躯干固然重要,但走得快与慢,还是要靠这双脚。基层电大是电大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稳固,发展有数。因此,加强系统建设,关键就在于增进基层电大对系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明确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市县电大的权、责、利,切实维护好基层电大发展的利益。同时,加强教学的联系、资源的共享,探索出一套互为依存、互为发展的良性运作机制,形成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一荣俱荣、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

(三)特色打造师资队伍

长期以来,电大教育在师资方面,对普通高校存在很大的依靠性,即所谓的“借船出海”。我们一直津津乐道的是:电大汇集了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最优秀的教师和专家,组成了专教授的“国家队”来担任电大课程的主讲,还聘请了地方上许多水平较高的教师和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来担任辅导教师。其实,换个角度来看,“借船出海”的背后正折射出电大依赖性办学的弱势,拼盘式的做法并不能培育电大办学特色,也不能保证电大办学档次的可持续提高。[5]为此,电大办学必须首先走出普通高校的影子,要打造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特色鲜明的优良师资队伍,依靠自己的师资力量来提高办学质量。电大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明确定位,即所建设的师资队伍是面向基层需要,是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而不是类似普通高校的研究型队伍。[6] 与普通高校相比,电大教师必须掌握娴熟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必须具备较高的远程教育理论素养和信息素养。

(四)创新建设制度环境

电大教育办学具有开放性和系统性,决定了电大教育的社会化程度较高,需要来自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关心,既需要政府的统筹协调和支持,也需要行业、企业和个人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因此,电大教育的实施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电大现行办学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五个突出问题:电大办学仍然缺乏专门立法和相关立法的滞后;电大现行教育制度体系仍然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和强制性;电大系统内部管理仍然没有完全脱离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的束缚;电大办学仍然缺乏自主性;电大仍然没有形成自身成熟的独特精神和文化传统。这五个方面是电大教育今后改革发展在制度创新上的着力点。进一步而言,电大教育办学制度环境建设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即电大与政府的关系、电大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电大发展与学生发展需要的关系、上级电大与下级电大的权责利关系;重点解决三个问题:界定电大的法人地位,明确电大的发展定位,调整电大系统内部的组织结构和权利结构。

(五)着力改善文化环境

实践表明,推进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力,是拉动一所高校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的成功之道。电大在30余年的办学中,逐渐体会到“做强靠文化”的深刻内涵,认识到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文化建设与电大的生存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直接关系到电大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但另一方面是,电大的开放办学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忽视了文化的重要性,学校长期缺乏一个良好的文化建设氛围,教职员工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造成电大出现一种只能教人“学问”而不能教人“做人”的现象,淡化了学生对电大的归属情结,直接影响了电大的办学声誉和办学水平。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各级电大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紧扣时代脉搏,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不断挖掘电大30余年来所形成的特有教育文化,用来建设自己的学校文化,从而推动学校内部和谐和电大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与普通高校相比,电大文化建设具有三个明显特点:其一是开放性。电大教育的开放办学特性,推动电大校园文化也呈现出丰富的开放性。开放性为电大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无限丰富、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库,电大校园文化建设有条件最大化分享和利用社会文化系统的优质资源。开放性要求电大不断提高对各种文化分析选择、吸收融合的灵活反应能力,并能迅速走出校园,以积极活跃的姿态反哺和辐射到社会的各个层面。[7]其二是区域性。地域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系统办学的电大文化建设应该体现多样性,必须考虑地域文化的差异,把当地文化融入到电大文化建设当中,这样才能促进电大教育在各地区的发展,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地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另外,区域文化所包容的一些要素,可以为电大文化建设所吸收。其三是全民性。电大坚持实施全民教育,致力于成为全民进步的阶梯。电大全民教育的对象就是一般平常百姓,基层单位的从业者。从某种意义上讲,电大是离大众最近的大学,是与社会最贴近的大学。由此可见,电大文化受众更趋全民化。“全民化”特性并不能界定电大文化的高低贵贱,而只能说明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社会功能的一种显现。电大文化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兼而有之。[8]

三、电大教育办学基本能力建设的监控

基于办学基本能力建设对电大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办学基本能力建设又是一项系统工程,有着复杂的环节,涉及人财物等诸多要素,必然要求建立一套严密的监控体系。电大教育办学基本能力建设监控体系构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多元化的监控主体,包括政府主管机构、社会团体、上级电大等都参与监控过程中,特别要求监控主体必须有能力根据监控结果对电大办学进行政策支持、资源支持。

2、科学设计考核标准,在整个电大系统进入“后评估”发展阶段,电大办学形势已有所变化,电大办学定位已有所调整,电大办学条件已有所提升,以前所制定的标准有相当部分内容不能适应新的考核要求,必须进行修订或者需要重新设计一批新的考核标准。

3、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建议在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设立专门的监控职能机构,负责制度制定以及检查、评估下级电大的办学基本能力建设情况,监控机构要切实做好监控信息的落实和整改,能够对监控目标实施奖优惩劣。

4、以项目开展来落实监控要求,可以把监控过程与“示范性基层电大创建”和“基层电大发展援助”等项目活动开展过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加强对基层电大办学条件改善的监控。

【参考文献】

[1]翟海魂.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6.

[2][4]陈希.2010年全国电大党委书记校长会上的讲话[R]. 北京:教育部, 2010.

[3]任为民、施志毅.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3.

[5]王朝中.新品牌战略——当前电大的必要选择[J] .中国远程教育,20015.

[6]张瑞麟.内涵主体与深层次开掘:电大评估后的发展断想[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84.

[7]秦惠娟、高波.浅析电大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和意义[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8]梅醒斌.关于电大履行终身教育主体使命的策略[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作者简介:余嘉强,副研究员,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510091)。(本文在2011年第1期《中国远程教育》(核心刊物)发表)

地址:广州市下塘西路1号广东开放大学3号楼701室     邮编:510091     联系电话:020-83224398

广东开放大学信息化建设处制作维护   Copyright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