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教师校际联盟远程协作模式的形式及运行
蔡虹
越秀区教师进修学校
【摘 要】远程教育是“国际终身教育的第一选择”,我国利用网络环境开展教师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比较少,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文从广州市教师校际联盟项目实践入手,分析教师校际联盟与远程协作的关系,探讨多元的教师校际联盟远程协作模式的创建,进行教师校际联盟远程协作模式运行策略的研究,以提升校际教师研修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教师 校际联盟 远程协作模式 运行策略
一、广州市校际联盟远程协作的初步实践
目前,我国利用网络环境开展教师校际协作学习活动比较少,缺乏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2007年广州市依托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开展校际联盟协作联盟项目,探索开展城乡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
广州市校际协作联盟项目是以“手拉手”协作校为主要基础平台支撑,以特定的教学、教研目标为主题,在组内成员间进行资源共享、信息沟通和网上研讨等活动。教师校际协作联盟项目以解决课堂教学的共性问题、难点问题为切入口,开展以案例为载体的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从单纯的教授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成长为一个会学习、勤思考、善总结的教师,这是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广州市的实践表明,建立教师远程协作平台具有四大优势:第一,打破城乡之间处于相对分离状态,实现教师学习全过程交流。第二,专业部门通过规划、准备网络交流材料以及提供支持服务,对城乡课堂教学水平施加影响。第三,网络提供双向交流、平等对话,城乡之间能相互理解、共同进步。第四,教师个体与其群体处于相对分离状态,使教师拥有了很大程度的自主性、选择性。
二、多元的教师校际联盟远程协作形式
创建校际协作联盟,旨在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建立彼此开放的大教育格局,合作双方克服操作过程中的时空局限,用动态的教育合作视野和思维,优势互补,拓宽合作的方式,提高研修的实效。从广州的实践看,多元的教师校际协作联盟远程协作形式主要有:
(一)虚实协作研修形式
虚实协作研修形式是指借助教师岗位技能大赛、“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形式,开展虚拟协作和实体协作两个层次的研修。在协作中以“实体协作”带动“虚拟协作”,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教学研究,发现彼此差异,以差异为切入点,寻找原因,加深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理解,提高教学能力,促进城乡教师的专业发展。虚拟协作是利用校际协作联盟平台、电话和QQ群,通过“虚拟”通道进行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使更多老师能从中得到专业的提升。实体协作是利用视频同步转播和异地观摩,在联盟平台上进行互动交流。
(二)主题协作研修形式
越秀区培正中学和增城市高级中学通过“主题形成与提炼——在线互助——课例展示——主题延伸”的形式开展校际协作联盟活动。在双方多次商定的基础上,根据教师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真实问题提炼出研修主题。做课教师提前两周在网站论坛提供教学预案,协作学校教师围绕主题进行在线互动式的同伴互助,做客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第二次的教学预案,在线互动是校际协作的着力点。做课教师、参加磨课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和实体教研对课例进行精细打磨,课例展示、专业引领是校际协作的发展点。执教教师和所有参与研修的教师在磨课过程中,逐渐形成学科的教研主题,主题延伸是校际协作的提升点,保证校际协作的深度。
(三)课题协作研修模式
广州市第17中学和增城荔城三中以“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实验研究”(广州市教育科研课题)为带动,以单元教学为载体,以教师为研究群体,以网上交流和见面研讨两种形式开展实践研究,优化学案设计,开发初中数学优质教学资源,解决教师易于忽视的教学问题,学生易于反感的学习过程。在研修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得到了提升。课题引领提高了校际协作交流的高度。
三、教师校际联盟远程协作的运行
教师校际联盟远程协作模式的运行,可从搭建平台、校际协作、组织指导、 有效评价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 搭建平台,创建交流通畅的支撑系统
要使远程协作学习开展顺利,交流通畅的支撑系统至关重要。能否开拓一个功能完备的远程研修平台为研修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展示空间和多种多样的沟通手段,直接影响校际协作联盟开展的效果。广州市远程教育中心是项目实施的技术支持机构,负责平台使用的技术指导和平台的技术保障工作,是项目顺利进行的硬件保障。区级教师培训机构是项目实施的专业指导机构,负责派遣和协作基层学校邀请专家和名教师,开展学科专业引领活动,是研修活动的专业保障。基层学校是项目实施的主体,负责研修活动的组织实施。各机构同力合作,各负其责,共同完成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的专业支持任务,保障项目的顺利开展。
建立教师网络研修平台,可以缩小城乡之间师资队伍的差距,特别是缩小城乡之间课堂教学水平的差距,是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建立教师网络研修平台和相应的激励机制,还能增强学校研修文化的驱动力,使校本研修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需要。
(二)校际协作,促进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校际协作,将有网络学习经验并且有强烈合作意愿的城乡间的学校和教师组织起来,共同构建学习团队,协同开展基于主题和基于资源的教研活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校际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主题的教研活动,利用互联网开展校际共同主题的教研活动,并关注在不同学校间教研活动的差异性,相互利用这一差异开展教研活动,如开展基于共同主题的课题研究或课堂教学,以及其他的教学活动,可以促使教研活动的伙伴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协调、互相补充和合作的关系,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教师通过对各种各样不同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交流,促进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完成,也就是一种专业知识的自我更新和继续拓展。
(三)组织指导,营造积极和谐的研修氛围
教师参与度不足给合作带来困难。教师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校际联盟有效性的重要指标。可是由于教师工作的繁忙,对学习认识不足或心有余力不足,往往把协作交流作为一种负担,专题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深入的思考缺乏,教学研讨过程中观点碰撞不足,成功感欠缺而导致动力缺失,给校际协作学习的深入开展带来困难。组织者应早作准备,中间指导,及时反思,注意总结,做好网络技术人员、协作组成员、专家之间的沟通桥梁,营造和谐的交流空间。专家围绕学习过程中教师们的问题以及交锋的观点进行持续跟进,激发教师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学习的内在动力。平等互动的研修氛围能让教师分享集体的智慧,得到及时的系统引领和跟进指导,在平等互动中保持持久的动力,从而促进教师的职业角色、职业情感、职业态度的转变。
(四)有效评价,构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
网络协作学习模式始创于欧美,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在与传统教学理念、制度融合的过程中难免出现问题,例如重视网下交流过多,“协作”深度不足,缺乏有效的评价方法,这给校际协作学习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困难。因此,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和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和评价是校际协作联盟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合作双方以“探索校际合作模式,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为目标,寻求合作思路,签订合作协议,制定《校际协作联盟管理办法》,实行“一个课题,两个单位,活动经费独立,工作计量独立,统一评奖”的管理模式。从课题研究成果、教学改革思想和理念、教育技术应用、主持或参与课题、教师协作等方面研究和制定《城乡校际协作联盟试验教师评价量表》,从教研组长评价、协作组成员评价、教师个人自评、网站学习记录评价等方面对教师的参与度给予客观评价,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协作的效度。
综上所述,利用远程协作模式开展教师校际协作联盟项目,用动态的教育合作视野和思维,共同研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可以提升教师研修质量,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进而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优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创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组组织编写,《校本教研在行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
2.余胜泉,《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M],科学出版社,2008
3.谢新观,《远程教育概论》,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