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重大课题
广东各类继续教育体制、机制
与管理的战略性对策措施
(2010-2020年)
(修改稿)
暨南大学教育学院课题组
组 长:韩兆洲
副组长:廖仕湖
成 员:朱海明、秦三定、郑凡强、
肖春红、张靖磊、栗万里
2009年12月12日
目 录
第一部分 广东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及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 1
一、经济发展呼唤人才.................................................................. 1
二、经济发展对各类继续高等教育的影响分析.............................................. 2
三、广东经济发展与成人高等教育比较分析................................................ 3
四、广东各类继续高等教育构成分析...................................................... 7
五、广东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发展趋势预测............................................. 11
六、广东各类继续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划及对策........................................... 12
第二部分 广东各类继续教育地方性政策法规制度建设研究........................... 15
一、地方性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15
二、国家现有的教育法律体系基础....................................................... 15
三、国外继续教育发展状况............................................................. 16
四、我国建设健全地方性继续教育法律体系的基础及可行性................................. 17
五、建设健全地方性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议................................................. 19
第三部分 广东各类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研究及对策建议....................... 22
一、当前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22
二、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议................................................. 23
第四部分 广东各类继续教育的沟通、衔接与融合的政策与制度性问题研究.............. 27
一、继续教育中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沟通的必要性....................................... 27
二、成人高等教育与其它继续教育沟通、衔接与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29
三、高教自学考试与其它继续教育沟通、衔接与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31
四、电大开放式教育与其它继续教育的沟通、衔接与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35
五、网络教育与其它继续教育沟通、衔接与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38
六、各类继续教育沟通、衔接与融合的几点思考........................................... 40
第五部分 广东继续教育办学类型及体系研究...................................... 43
一、继续教育的概念................................................................... 43
二、继续教育的类型................................................................... 44
三、当前我国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46
四、构建继续教育新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适用人才............................. 47
第六部分 完善的服务体系是继续教育持续发展的保障............................... 50
一、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的重要性............................................... 50
二、继续教育服务体系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50
三、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推动我省继续教育纵深发展..................................... 52
第七部分 广东省教育行政部门对继续教育的监管政策措施............................ 55
一、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 55
二、制定全省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规划............................................... 55
三、逐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发展继续教育........................................... 55
四、改革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制度..................................................... 56
五、扩大继续教育办学自主权........................................................... 57
六、重视继续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57
七、实行继续教育教学督导制度......................................................... 58
八、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机制................................................. 58
参考文献.................................................................... 59
第一部分 广东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及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
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本部分基于区域经济和各类继续高等教育人才之间的关系,对广东省经济发展与各类继续高等教育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对广东各类继续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对广东各类继续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划提出应对措施。
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关注的重要课题。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指出,现代经济的增长包括四个增长要素: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积累、技术变革与创新,在每个增长要素中我们都能找寻到教育对经济影响的身影。人力资本理论之父舒尔茨从宏观角度提出了教育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和缩小收入差别的手段的观点。19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学家罗默、卢卡斯等人在“新增长理论”中提出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特殊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具有溢出效应,因而具有递增的边际生产率,保证了长期的经济增长。这些经典理论都说明了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的:首先,教育程度的提高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生产技术设备越先进,生产人员素质越高,生产资料的消耗率就越低;
其次,教育程度提高了管理人员的水平;最后,教育程度的提高还会大大降低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短则劳动生产率越高。
教育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更加显著。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经不能仅仅依靠自然资源,走粗放式的经济发展路子,以教育为源泉的“国民素质与科技”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区域人口素质,还能够发展科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吴玉鸣和李建霞的实证研究结果证实,教育竞争力与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密切的关联性(相关系数达到0.81)。回归分析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区域教育竞争力每增长1%,区域经济竞争力将增长0.178%;采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Grange因果分析法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高等教育竞争力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次人力资本(主要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
各类继续高等教育主要指成人高等教育、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广播电视大学和自学考试系列的总称。广东各类继续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必然与社会经济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继续高等教育的作用日趋明显。在广东珠三角地区,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期,经济结构正处于升级转型期,对各类继续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显得更为迫切。
(一)经济发展为各类继续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广泛的物质基础
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各类继续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样具有决定性作用。就一般情况而言,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各类继续高等教育往往发展较快;反之,各类继续高等教育发展相对缓慢。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后,地方有了更大的教育自主权,区域经济对区域各类继续高等教育的制约更加明显。经济发展必然对社会的劳动力与人才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要求社会相应地提高培养规格与扩大各类继续高等教育规模。经济发展还可以激发社会成员对教育的个人需求,为各类继续高等教育的发展增添外部引力。
(二)经济发展决定了各类继续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作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类继续高等教育更应该围绕经济建设服务。在这个大环境下,作为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各类继续高等教育应该怎样发展,向哪个方面发展,都应该以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各类继续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规模、层次结构、学科种类、专业特色等,各类继续高等教育只有顺应经济的发展要求才能满足广大大学生的求职需求,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三)经济结构对各类继续高等教育结构的制约作用
从根本上讲,教育结构受制于社会经济结构。经济结构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教育结构内部发展变化的趋势,制约着教育结构内部调整改革的方向。经济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对教育专业结构的制约性。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源。足够的生源能为学校提供资金保障,而学生为了应付人才市场竞争的挑战,非常注重专业的选择。这就迫使高校的专业设置要与产业结构相适应,各产业部门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要设置什么专业,培养什么人才。如果不能与产业结构相适应,不但影响生源的稳定与继续增长,还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所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的高校只会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2.劳动技术结构对教育系统的类别结构、程度结构具有制约性。任何经济部门进行生产总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为前提,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的劳动力之间不仅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而且存在着一定的质量关系,不同的经济部门或同一经济部门,由于其使用这些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质量不同,对劳动者的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的要求也就越高。从社会总体来看,不同的经济部门、不同的生产单位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质量总是不相同的,并在客观上形成了一定的比例关系,从事生产劳动的各级技术人员之间必须有一个相应的比例关系。这就说明经济部门的劳动技术结构制约着教育的级别结构和程度较高,随着生产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劳动技术结构必然发生相应变化。
成人高等教育是各类继续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类继续高等教育中唯一属于学历教育的部分,成人高等教育的统计资料齐全,可以作较深入的研究,由于统计资料所限,本部分仅对成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一比较分析。
(一)广东经济发展与成人教育规模比较分析
经济发展和成人教育规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的关系,经济发展程度越高,成人教育规模越大。我们对广东省几个主要年份的相关指标进行研究,得出经济发展和成人教育规模比较分析状况参见表1-1:从表中可以看出:
1.广东成人高等教育与经济总量都呈明显增长趋势,变动方向和步调较为一致,1990-2007年,扣除物价影响因素,广东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与GDP两者相关系数高达0.9571。
2.1990-2007年广东GDP平均增长19.2%,人均GDP平均增长16.5%,而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仅仅平均增长9.7%,成人高等教育规模平均增长速度远落后于GDP和人均GDP的平均增长速度。
(二)广东人口发展与成人教育规模比例分析
成人教育规模受人口总数的制约,也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规模密切相关。我们对广东省几个主要年份的相关指标进行研究,得出广东人口发展与成人教育规模比例分析如表1-1:
表1-1 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与成人教育规模比例分析表
年 份
|
1990
|
1995
|
2000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1.GDP(亿元)
|
1559
|
5933
|
10741
|
22367
|
26160
|
31084
|
35696
|
2.人均GDP(元)
|
2484
|
8129
|
12736
|
24438
|
28284
|
33151
|
37589
|
3.年末常住人口(万人)
|
6347
|
7388
|
8650
|
9194
|
9304
|
9449
|
9544
|
4.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万人)
|
8.79
|
13.51
|
20.14
|
29.56
|
40.45
|
42.42
|
44.50
|
5.每万人口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人)
|
14
|
18
|
23
|
32
|
43
|
45
|
47
|
6.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万人)
|
9.59
|
15.58
|
29.95
|
87.47
|
100.86
|
111.97
|
121.64
|
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
-
|
6.6
|
11.4
|
22.0
|
24.0
|
25.6
|
27
|
8.每万人口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人)
|
15
|
22
|
41
|
105
|
110
|
120
|
129
|
9.成人与普通高等教育人数比例
|
0.92
|
0.87
|
0.67
|
0.34
|
0.40
|
0.38
|
0.37
|
10.成人占全部高等教育人数比重(%)
|
47.8
|
46.4
|
40.2
|
25.3
|
28.6
|
27.5
|
27.0
|
11.成人高等教育报名人数(万人)
|
-
|
-
|
-
|
21.9
|
20
|
21.4
|
26.6
|
12.成人高等教育录取人数(万人)
|
-
|
-
|
-
|
18.6
|
17.6
|
19.0
|
21.0
|
资料来源《2009年广东统计年鉴》
从表1-1的计算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比例关系:
1.广东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2005年以前,广东成人高等教育的规模比较缓慢,2006年发展规模跃上一个新台阶,从29.56万人增加到40.45万人,增长37.21%,近两年,每年平均增长5.5%,2008年为44.50万人。
2.每万人口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比例不尽人意。广东是一个人口大省,年末常住人口,2006年为9304万人,位于全国第3位(第1位河南9392万人;第2位山东9309万人);2007年为9449万人,位于全国第1位。但是高等教育规模仍然偏小,每万人口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2005年为105人,2007年为120人,在全国排第18位。每万人口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2007年为45人,2008年为47人,比例之小,与广东的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地位很不相称。
3.广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亟待提高。所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总数与政府规定该学龄段人口总数之比的百分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一个全球通用的统计指标,从统计口径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中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总数包括普通高校本专科、成人本专科、现代远程教育本专科、广播电视大学本专科学历教育的在校学生。如果用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与政府规定该学龄段人口总数之比,可以测算出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对高等教育毛入学的贡献。据统计,2008年广东普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7.0%,经分解测算,其中普通高校本专科贡献15.9个百分点,成人本专科贡献5.8个百分点,现代远程教育本专科贡献0.6个百分点,广播电视大学本专科贡献2.2个百分点,据统计,2008年自学考试本专科年内总报考人次数为74.5万人次,其中年内最多报考人数为22.8万人,当年毕业生2.87万人,自考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贡献了2.5个百分点。2008年3月26日,美国哈佛大学校长 Drew Faust 在接受北京大学颁发荣誉博士学位致词时曾谈到:“在美国,目前有60%的年轻人在不同的大学体系中接受高等教育,是20世紀初期的12倍之多。”相比之下,我国以及广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以及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4.成人高等教育远远落后于普通高等教育。想当初(1990年),成人高等教育曾经与普通高等教育势均力敌(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为8.79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为9.59万人,两者之比为0.92:1.00);看今朝(2008年),随着普通高等教育不断扩招,成人高等教育仅仅占全部高等教育天下约四分之一(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为44.50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为121.64万人,两者之比为0.37:1.00,成人高等教育占全部高等教育26.8%)。
5.广东成人高等教育报考人数雄据全国第一,但是录取人数可挑选余地仍然不大。2008年11月10日,在广东省成人高校招生工作会议上,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杨开乔院长在讲话中指出:“2008年全国成人高考报考总人数为302万人,比2007年净增10万人,其中,广东报考总人数为26.6万人,”占全国报考总人数的8.81%,位于全国第一。但是,仔细分析生源质量,近几年广东的录取率均高达82%以上,录取人数可挑选余地非常之小,录取质量不高,影响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广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成人高等教育比较分析
1994年11月中共广东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市区及惠阳、惠东、博罗、清远市区、肇庆市区(端州区、鼎湖区)及四会、高要、广宁等16个珠江三角洲自然经济区域的市县确定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进行整体规划建设。由此,广东经济区域大体四分天下: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包括汕头、汕尾、潮州和揭阳)、西部地区(包括湛江、茂名和阳江)、粤东粤北粤西山区(包括梅州、清远、韶关、河源、云浮等50个市和县区)。据统计,2008年 广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成人教育规模比例关系如表1-2。
表1-2 2008年 广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成人教育规模比例分析表
区域
|
1.
年末常
2.
住人口
(万人)
|
人口
比重
(%)
|
GDP
(亿元)
|
人均GDP
(元)
|
高等学校数(所)
|
学校
比重
(%)
|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万人)
|
成人高等
学校在校
生(万人)
|
成教学生比重
(%)
|
每万人口拥有成人在校生(人)
|
发展
类型
|
1.广州
|
1018.20
|
10.67
|
8215.82
|
81233
|
58
|
52.25
|
66.97
|
23.1
|
51.89
|
227
|
A
|
2.深圳
|
876.83
|
9.19
|
7806.54
|
89814
|
8
|
7.21
|
6.47
|
2.7
|
6.13
|
31
|
B
|
3.珠海
|
148.11
|
1.55
|
992.06
|
67591
|
10
|
9.01
|
8.99
|
0.5
|
1.08
|
32
|
B
|
4.汕头
|
505.60
|
5.30
|
974.78
|
19384
|
1
|
0.90
|
0.86
|
1.3
|
2.83
|
25
|
C
|
5.佛山
|
595.29
|
6.24
|
4333.30
|
72975
|
3
|
2.70
|
3.70
|
1.9
|
4.25
|
32
|
B
|
6.韶关
|
295.16
|
3.09
|
545.87
|
18503
|
2
|
1.80
|
2.59
|
1.4
|
3.30
|
47
|
B
|
7.河源
|
286.91
|
3.01
|
394.13
|
13860
|
1
|
0.90
|
0.83
|
0.4
|
0.99
|
15
|
C
|
8.梅州
|
412.54
|
4.32
|
477.88
|
11604
|
1
|
0.90
|
1.54
|
0.1
|
0.24
|
3
|
D
|
9.惠州
|
392.71
|
4.11
|
1290.36
|
33077
|
1
|
0.90
|
0.93
|
0.8
|
1.89
|
21
|
C
|
10.汕尾
|
290.22
|
3.04
|
350.23
|
12130
|
1
|
0.90
|
0.39
|
0.4
|
0.94
|
14
|
C
|
11.东莞
|
694.98
|
7.28
|
3702.53
|
53285
|
4
|
3.60
|
2.87
|
3.7
|
8.25
|
53
|
A
|
12.中山
|
251.09
|
2.63
|
1408.52
|
56106
|
5
|
4.50
|
3.23
|
1.8
|
4.01
|
71
|
A
|
13.江门
|
414.27
|
4.34
|
1280.59
|
30973
|
2
|
1.80
|
1.92
|
1.8
|
4.13
|
44
|
B
|
14.阳江
|
236.80
|
2.48
|
483.84
|
20479
|
1
|
0.90
|
0.68
|
0.6
|
1.42
|
27
|
C
|
15.湛江
|
690.24
|
7.23
|
1048.66
|
15297
|
3
|
2.70
|
5.94
|
1.1
|
2.45
|
16
|
C
|
16.茂名
|
612.37
|
6.42
|
1217.84
|
20013
|
2
|
1.80
|
1.98
|
0.9
|
2.00
|
15
|
C
|
17.肇庆
|
380.29
|
3.98
|
715.85
|
18951
|
4
|
3.60
|
4.18
|
1.2
|
2.59
|
30
|
C
|
18.清远
|
373.19
|
3.91
|
746.62
|
20204
|
1
|
0.90
|
0.85
|
0.1
|
0.24
|
3
|
D
|
19.潮州
|
256.66
|
2.69
|
442.76
|
17317
|
1
|
0.90
|
1.32
|
0.4
|
0.83
|
14
|
C
|
20.揭阳
|
573.73
|
6.01
|
725.03
|
12679
|
1
|
0.90
|
0.54
|
0.1
|
0.24
|
2
|
D
|
21.云浮
|
238.81
|
2.50
|
319.86
|
13439
|
1
|
0.90
|
0.49
|
0.2
|
0.47
|
9
|
D
|
珠三角
|
4771.77
|
50.00
|
29745.58
|
62644
|
96
|
86.49
|
103.65
|
37.8
|
85.03
|
79
|
A
|
东翼
|
1626.21
|
17.04
|
2492.80
|
15396
|
5
|
4.50
|
3.10
|
1.4
|
3.22
|
9
|
D
|
西翼
|
1539.41
|
16.13
|
2750.34
|
17973
|
6
|
5.41
|
8.59
|
3.4
|
7.66
|
22
|
C
|
山区
|
1606.61
|
16.83
|
2484.36
|
15539
|
4
|
3.60
|
6.29
|
1.8
|
4.09
|
11
|
C
|
合计
|
9544.00
|
100.0
|
35696.46
|
37589
|
111
|
100.0
|
121.64
|
44.5
|
100.0
|
-
|
-
|
注:1.资料来源《2009年广东统计年鉴》;2.上表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部分为测算数。
从上表的计算和分析可以看出:
1.广东区域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极不平衡。据统计,2007年珠三角年末常住人口占50.00%,GDP比重占83.33%,高等学校比重占86.36%,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比重占85.03%,其中广州中心城市年末常住人口占10.67%,GDP比重占23.02%,高等学校比重占52.25%,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比重占51.89%。相比之下,东西两翼和山区年末常住人口占50.00%,GDP比重仅占16.67%,高等学校比重仅占13.64%,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比重仅占14.97%。
2.广东区域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类型差异较大。本课题将广东区域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类型划分为四类:发展类型A是指每万人口拥有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50人以上的城市,该类城市经济发达,成人高等学校较多,教育环境优良,教育设施齐全,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最为活跃,如广州,东莞、中山市。发展类型B是指每万人口拥有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30-50人之间的城市,该类城市经济发达,具有一定成人高等学校,教育环境良好,具有良好的办学设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较为活跃,如深圳、珠海、佛山等城市。发展类型C是指每万人口拥有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10-30人之间的城市,该类城市经济环境一般,具有较少的成人高等学校,教育环境一般,办学设施不理想,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一般,如湛江、茂名、阳江等城市。发展类型D是指每万人口拥有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10人以下的城市,该类城市经济欠发达,具有很少的成人高等学校,教育环境较差,缺乏办学设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较差,如梅州、清远、揭阳、云浮等城市。广东区域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类型受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地理环境,以及政府投资教育的布局和偏向的影响,各级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提高区域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
(四)广东成人教育培养结构分析
成人高等教育的培训主要有以下五个主旨:普及知识;提高服务技能;提高专业技能;服务于高层次继续教育以及其他。根据调研数据,我们将近三年的数据整理如下:
表1-3 广东成人教育培养结构分析表
年 份
|
2005
|
2006
|
2007
|
平均
|
知识普及型培训所占比例
|
5.70
|
5.70
|
5.88
|
5.78
|
服务型培训所占比例
|
28.05
|
24.46
|
26.36
|
26.28
|
专业技能型培训所占比例
|
53.73
|
65.87
|
55.03
|
57.85
|
高层次继续教育培训所占比例
|
12.52
|
3.97
|
12.73
|
10.09
|
其他培训所占比例
|
0.00
|
0.00
|
0.00
|
0.00
|
合 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从表1-4中可以发现,近三年来,广东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结构基本保持稳定。且在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结构中,以提高专业技能为核心的培训占57.85%,以提高服务技能的成人高等教育培训占26.28%,以服务于高层次继续教育的成人高等教育培训为10.09%,而以普及知识为目的的成人高等教育培训仅为5.78%。
目前来看,广东各类继续高等教育在校生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第一,成人高等教育系列;第二,现代远程教育系列;第三,广播电视大学系列;第四,自学考试系列。广东各类继续教育高等教育在校生、以及年平均报考人数如表1-4所示:
表1-4 广东各类继续高等教育构成分析表
年 份
|
1990
|
1995
|
2000
|
2005
|
2006
|
2007
|
广东各类继续高等教育总量(万人)
|
19.90
|
32.37
|
88.17
|
85.04
|
92.63
|
94.72
|
一、成人高等教育在校人数(万人)
|
8.79
|
13.51
|
20.14
|
29.56
|
40.45
|
42.42
|
其中:1.成人高等学校
|
5.98
|
8.68
|
8.41
|
3.01
|
3.47
|
3.05
|
广播电视大学
|
1.71
|
3.88
|
3.42
|
1.07
|
1.08
|
0.83
|
职工高等学校
|
1.47
|
1.64
|
1.71
|
0.69
|
0.80
|
0.73
|
管理干部学院
|
0.55
|
1.33
|
2.01
|
0.27
|
0.25
|
0.32
|
教育学院
|
2.25
|
1.81
|
1.25
|
0.98
|
1.34
|
1.17
|
2.普通高校附设
|
2.81
|
4.83
|
11.74
|
26.55
|
36.97
|
39.37
|
函授部
|
1.59
|
2.09
|
5.10
|
10.03
|
14.92
|
15.62
|
夜大学习
|
1.15
|
1.52
|
4.31
|
14.15
|
19.61
|
21.89
|
成人脱产班
|
0.07
|
1.22
|
2.33
|
2.37
|
2.44
|
1.86
|
二、现代远程教育在校人数(万人)
|
|
|
|
4.37
|
4.54
|
4.95
|
其中:专升本(人)
|
|
|
|
3.04
|
2.96
|
2.89
|
专科生(人)
|
|
|
|
0.94
|
1.35
|
1.94
|
高起本(人)
|
|
|
|
0.25
|
0.23
|
0.11
|
当年招生人数(人)
|
|
|
|
1.73
|
2.05
|
1.98
|
其中:本科(人)
|
|
|
|
1.26
|
1.27
|
1.01
|
专科(人)
|
|
|
|
0.47
|
0.78
|
0.97
|
三、广播电视大学在校人数(万人)
|
5.57
|
6.20
|
20.41
|
23.35
|
22.68
|
22.51
|
四、自学考试年内总报考人次(万人次)
|
9.55
|
24.99
|
112.80
|
84.47
|
77.30
|
76.79
|
自学考试年内最多报考人数(万人)
|
5.54
|
12.66
|
47.62
|
27.76
|
24.96
|
24.84
|
报考科次(万科次)
|
23.03
|
63.38
|
222.67
|
179.00
|
169.00
|
165.00
|
毕业生人数(万人)
|
0.44
|
0.75
|
4.52
|
3.52
|
3.25
|
2.69
|
资料来源:1.成人高等教育在校人数来源于《2008年广东统计年鉴》;2.现代远程教育在校人数来源于中山大学课题报告;3.广播电视大学在校人数来源于广播电视大学统计年鉴;4.自学考试数据来源于广东省自考办,其中自年内最多报考人数作为自学考试在读人数计入广东各类继续高等教育总量。
(一)广东成人高等教育构成分析
广东成人高等教育人才主要有两大培养来源:第一,成人高等教育人才来源于成人高等学校,譬如广播电视大学、职工高等学校等,另一主要来源是普通高校附设的各种培训部门,近年来,多数高校顺应国家政策,提高了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关注度,普通高校附设的各种继续教育学院,以及各类培训部门已经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的重要基地。如表1-4所示:
1.从横向上看,成人高等教育主要依附于正规普通高校。2007年在广东省区域内,普通高校附设的继续教育学院,以及培训部门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数占成人高等教育人数总数的92.8%,而成人高等学校人数仅占成人高等教育人数的7.2%,在成人高等学校中,又以教育学院培养的成人高等人才居多,占38.3%,而在普通高校附设的继续教育学院,以及培训部分中,通过夜大学习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占55.6%,通过函授部学习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占39.8%。
2.纵向上看,成人高等学校培养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人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1990年,成人高等学校培养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人数占成人高等教育人才总数的68.1%,而到2007年通过成人高等学校培养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人数仅占成人高等教育人才总数的7.2%,下降趋势非常明显。通过表1-3分析,不难发现,2000年以后广东成人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数呈锐减态势,这主要与国家相关政策密不可分。1990年—2007年间,普通高校附设继续教育学院,以及培训部门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数占成人高等教育人才总数的比例却呈现明显上升趋势,1990年这一比例仅为31.9%,2007年这一比例达到92.8%。
(二)广东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构成分析
广东现代远程教育肇始于2000年,由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两所院校进行试点,2002年,华南师范大学也获得试点资格。经过几年的试点发展,广东三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的软、硬件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校生规模也迅速扩大,据统计,2007年广东三所现代远程教育在校生达49527人。
根据广东省参加2008年度报年检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统计,目前全国共有45所普通教育试点高校在广东省内设立了232个校外学习中心,其中广东省内三所试点高校设立学习中心150个,仅占全省学习中心的64.7%。历年广东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参见表1-4。
(三)广东广播电视大学高等教育构成分析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是全国44所省级电大之一,是运用多种媒体开展现代化远程本、专科教育的高等学校,业务上隶属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自1978年11月15日创办,自今已有30年的办学历史。
1.广东广播电视大学的历史沿革。1978年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关于筹备电视大学的请示报告》中圈阅“同意”二字。1978年7月,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正式通知全国各省,要求积极筹备成立广播电视大学。1978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制定和加快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重视”。1978年11月15日,中共广东省委常委会议在吴南生同志主持下,通过了开办广东电视大学和中山大学基础学院的决定,由省文教办具体组织实施,校址设在广东省展览馆(交易会旧址),标志着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成立。经过近三个月的紧张筹办,广东电大招收学生13000多人(含单科生),于1979年2月6日和全国28所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大学同时开学,并于2月8日由中央电视台播出电大课程,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主讲第一课。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最初在广州及其附近的佛山市、江门市及南海、三水、东莞、番禺、从化、花县、增城等七县招生办学,1980年至1985年象雨后春笋般迅速遍及全省内陆和海南岛部分市、县而形成一个庞大的教育网络。广东广播电视大学的现在校址在广州市下塘西路一号,于1984年征地,1988年至1992年陆续建成,1990年从沙面大街74号搬到现址。目前,广东电大下辖19个地级市电大,71所县电大、5所省直分校,已形成以省电大为龙头,市级电大为骨干,县级电大为基础覆盖全省范围的远程教育网络。
2.广东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特色。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建立30年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1)扎根基层:广东电大长期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办学,目前以远程开放教育试点本、专科教育为主,成人高等专科教育、中等专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与岗位培训并举,形成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
(2)免试入学:为所有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求学者提供便利的学习机会。只要具有高中、中专或大专以上学历,就可报读高等专科或本科学历教育,不受性别、年龄、地域、单位背景等限制。
(3)实行远程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以教育技术和多种信息传播媒体为课程载体,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开展远程教学;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注册时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学分制。
(4)系统办学:电大在办学体制上实行“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广东电大负责对全省(广州、深圳除外)各级电大和分校教学业务的指导、管理和服务。
3.广东广播电视大学的基本情况分析。截止2007年年底,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先后开出理工、财经、文法类本科专业15个,理工、财经、文法及农林类大专专业110多个,中专专业34多个,,非学历教育项目30多个。累计为社会输送本、专科毕业生46万多人,非学历教育培训40多万人次。
目前,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在校生22.51万多人,规模位于全国电大系统前列,其中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学生14万多人,占全国电大系统的7.6%,居全国电大系统第一;占广东省同期各类继续高等教育在校生的10.78%,占全省同期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的26.3%;广东电大毕业生占广东省同期高校毕业生的18%,占全省同期成人高校毕业生的55%。历年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在校生人数参见表1-4。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把广东电大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和全省的远程教育中心,将市、县电大建设成为当地的远程教育基地和社区教育中心。
(四)广东自学考试高等教育构成分析
广东自学考试高等教育(以下简称自考)自1984年下半年首次开考以来,已经走过了24个年头了。24年来,广东自考从1984年的4个专业(中文、英语、商学和统计)开考,9.4万多人报考,到2007年开考本、专科专业121个,其中本科专业62个,专科专业59个,有27所普通高等学校担任主考学校,2007年10月参加自考报考人数达22.6万多人,走出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之路。目前,全省累计报考自考人次达到331.8万人次,在籍考生累计158.2万人,其中37万人已取得毕业证书,其中本科毕业生14.4万人。据统计,广东平均30人就有1人报考自学考试,构建了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历年自学考试年平均报考人数,报考科次和毕业生人数参见表1-4。
(五)结论
1.广东各类继续高等教育人数规模偏低。相比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成人高等教育人数规模明显偏低,从绝对数看,2007年广东成人高等教育人数为42.42万人;从相对数看,成人高等教育占人口比率不到0.5%,难以满足广东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升级变迁的需要。
2.广东各类继续高等教育培养结构的科学性仍需优化。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结构中,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的大部分资源都用于提高学习者的专业技能,而忽视了对广大学习者知识普及的培训,造成学习者知识结构不合理,成人高等教育的效率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可见,不科学的培养结构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区域人才竞争力的提升。
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精神,结合广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状况,我们对广东省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数据参见表1-5。
表1-5 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与成人教育发展趋势预测表
年 份
|
2009
|
2010
|
2015
|
2020
|
1.GDP(亿元)(当年价)
|
37838
|
41432
|
73521
|
118486
|
2.人均GDP(元)(当年价)
|
40951
|
45321
|
76894
|
118831
|
3.年末常住人口(万人)
|
9639
|
9724
|
10048
|
10250
|
4.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万人)
|
47
|
50
|
60
|
70
|
5.每万人口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人)
|
49
|
51
|
60
|
68
|
6.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万人)
|
131
|
142
|
192
|
231
|
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
29
|
31
|
40
|
50
|
8.每万人口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人)
|
136
|
146
|
191
|
225
|
9.成人与普通高等教育人数比例
|
0.36
|
0.35
|
0.31
|
0.30
|
10.成人占全部高等教育人数比重(%)
|
26.40
|
26.04
|
23.81
|
23.26
|
根据上表预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1.广东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为教育事业发展夯实了坚实基础。“十一五”的头2年,广东经济平均增长14.6%,人均GDP平均增长13.2%;2009年虽然遭遇了种种困境,但是前3个季度,广东经济增长速度仍然达8.6%。可望2009年广东GDP将达37838亿元,人均GDP将达40951元;预计广东未来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0%左右。广东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为教育事业发展夯实了坚实基础。
2.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的广东,成人高等教育生源丰富。正如前文所述,广东年末常住人口,2008年为9544万人,位于全国第1位,其中约五分之一来自外来工。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年轻力壮、精力充沛、吃苦耐劳的外来工涌入广东,促进了广东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了城市的经济实力,对广东的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经济建设等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广东作为一个人口大省、移民大省,外来工又是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生源,据统计,2009年广东成人高考报考总人数为24.60万人,占全国报考总人数的9%,位于全国第一,其中,大部分考生源于外来工。预计2020年,广东年末常住人口将达到10250万人,其中约十分之一为外来工,将为广东成人高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生源。
3.“十一五”时期是广东省成人教育事业加速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十一五”时期广东省各级政府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和强大动力。广东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从2005年的29.6万人,猛增到2006年的40.4万人,增幅达36.5%,创广东成人高等教育的历史之最,跃上了新台阶。预计未来12年广东成人高等教育将稳定发展,在校生人数将年均增长4%-5%,预计在校生人数2010年为50万人,2015年为60万人,2020年将达到70万人。
由于资料所限,本节重点分析广东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划及对策。根据广东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发展趋势预测,到2010年、2020年,广东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将分别达到50万人和70万人,广东成人高等教育的面临着重要的挑战和机遇,任重道远。据此,广东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完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快培养一大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等人才,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结构相适应的成人高等教育格局,为广东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要完成这一战略目标,我们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及对策:
(一)加快人才培养,努力迎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广东省,区域人才规划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区域人才培养后备力量匮乏,在中长期规划中,成人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仍应成为地区人才规划的主旋律。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在当前稳定的社会环境下,广东省经济增长和高等教育人口的增长速度基本稳定。1980—2007年,GDP保持着年均15.1%的增长率,快速的经济发展需要众多人才;1980—2007年,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增长速度虽然经历诸多起伏,但总体上保持着一种上升趋势。按五年为一周期看,成人高等教育人才保持着每五年平均28%的增长率,且在最后一个五年周期中,成人高等教育人才保持着年均4%-5%的增长率。普通高校人口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下,也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普通高校人口按五年作为一周期保持着每五年平均20%的增长率,且在最后一个五年周期中,普通高等教育人才保持着年均4%的增长率。
在现行教育体系下,成人高等教育人才的来源结构已渐趋稳定,根据2005—2007年的相关数据,我们得出: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平均有8.7%来自于成人高等学校,其余91.3%均来自于普通高校附设的培训基地。
(二)改革培养模式,建立成人高等教育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
在未来的成人高等教育中,应注重推动企业和院校联合培养人才。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制度。通过建立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企业行业和职业院校代表,以及有关方面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培养协调指导委员会,强化院校和培训企业的联系,指导院校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需要,确定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内容,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鼓励企业结合人才的实际需求,与院校联合制定培养计划,吸收学生参与技术攻关。
(三)注重人才知识结构,加强对学习者新知识的普及
根据调研数据分析,在现行教育体系下,对学生新知识的普及并不是成人高等教育培训的重点,这正是成人高等教育中暴露出的软肋。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学习者对新知识的需求程度较之任何社会更为强烈,成人高等教育培养体系应更注重对新知识的获取和更新,在进行成人高等教育培养工作时,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理论深度,更应注重对知识的普及程度。
(四)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建立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训基地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趋势,整合优质资源,根据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立足当地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技术先进、资源共享的原则,对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训基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要在现有培训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更新改造和改建扩建,提升培养层次。支持一批水平高、规模大、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人才培训基地。结合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依托一批条件好、质量高、管理规范、技术先进、技能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的大型骨干企业建立企业培训基地。
(五)在教育培训中充分利用现代技术
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已经就业的成年人,在我国这样一个成年人口占绝对比例的人口大国中,紧缺的院校资源难以满足成人高等教育需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譬如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大力开展远程教育,使每位应受教育的成年人都能够很好地享用社会公共资源,从而推动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党的十七大中提出了利用现代化手段,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一目标。
(六)加大师资力量投入,优化师资结构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目前在各方面已经渐渐受到应有的重视。但在师资方面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仍显得力量匮乏,成人高等教育的效果在教学上难以得到保障。为了更好地发挥成人高等教育的作用,必须优化师资结构。优化师资结构不仅要从观念上予以重视,而且要利用硬性指标进行衡量,在成人教育师资队伍中要形成教授领头、博士、硕士为主的良好结构。要有懂业务、有理论、肯钻研的实务型人才。最重要的是成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成人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拥有专职专业的教师队伍,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二部分 广东各类继续教育地方性政策法规制度建设研究
党的十六大将2020年“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列为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强调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党的十七大再次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表明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性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潮,在我国正逐步从理论层面走向实践层面。实现终身教育,成人是主体,继续教育是主要手段,在学习型社会构建过程中,继续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中国作为一个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国家,要保证继续教育在好的发展契机下实现新的飞跃,必须有法律制度作保障,教育法制体系建设成为一项重要且迫在眉睫的任务。由于继续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其地方性特点突出,继续教育符合一定区域的地方性法律法规建设是完善各类继续教育的立足之本。
目前,我国教育立法体制具有立法权的机关包括中央和地方两级立法机关。中央立法机关制定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地方教育立法主要用于填补中央立法在具体地理区域上存在的法律空白。我国是一个有着历史悠久、多元文化、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教育发展有所差异,具有不同的特点,国家中央机关无法结合具体的地区和民族制定详尽的教育法律,只能在总的方针政策上作出方向性指引,如果教育法律法规全部由中央统一制定,没有地区特色的地方教育法律加以具体补充,容易造成“一刀切”的情况,不利于发展地方特色,无法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国家教育法律的贯彻实施将会遇到众多障碍。因此,地方性教育立法显得十分必要。
地方性教育法律法规是以宪法、教育法律为依据,结合本行政区内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通过和发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地方性教育法律有着明显的区域和民族文化特色,具有呈现形式层次多样、从属性和自主性鲜明的特点,是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重要补充和配套,是保证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的重要措施,是社会注意教育法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建设健全地方性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对中央教育法律法规进行具体补充,是地方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我国教育法制化逐步发展,中央颁布的法律涉及基础义务教育、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及继续教育领域。表2-1是中央颁布的相关教育法律。
表2-1 中央颁布的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名称
|
颁发机关
|
法律类型及应用范围
|
《教师法》
(1993年)
|
中央
|
针对教师制定,主要规定各级各类学校中教师的资格要求、权利和义务。
|
《教育法》
(1995年)
|
中央
|
教育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级各类教育都必须遵循的法律基础,规定国家教育的基本政策和大政方针,对全部教育法律法规起着统领作用。
|
《职业教育法》(1996年)
|
中央
|
职业教育,指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旨在“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
|
《高等教育法》(1998年)
|
中央
|
高等教育,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高等教育活动,即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
《民办教育促进法》
(2002年)
|
中央
|
民办教育,是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创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
|
《义务教育法》(2006年)
|
中央
|
基础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旨在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
表2-1中所列六部法律构成了当前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支柱,国务院及地方机关颁布的相关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均以此为依据。从六部教育法律中,不难发现它们涵盖了基础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虽然《宪法》和《教育法》涉及了四大教育体系中的继续教育,但没有具体的法律对继续教育进行法律定位。所以,现有的法律体系不能给出很好的法律依据来促进继续教育具体问题的解决,推动其向前发展。表明我国教育法律制度尚未形成完整、健全的体系,制定继续教育法律法规是教育法律体系有待补充和解决的地方。
许多国家很早就重视继续教育的发展,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继续教育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都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加以规定。早在1971年7月,法国政府就颁布了《终身继续教育法》,明确指出:继续教育是国家的责任,用人单位必须提供一定比例的经费作为经济保障,接受继续教育者享有带薪教育休假权利,并把进修与晋级加薪挂钩,以此提高人们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同时颁布了《职业训练法》、《技术教育法》和《企业主承担初等阶段职业技术教育经费法》,与《终身继续教育法》统称为法国的继续教育职业法。美国从19世纪60年代至今,已经颁布了有关成人教育法案达十余种,其中1966年颁布的《成人教育法案》,对美国成人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师资培训、管理体制、经营问题等等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1976年还通过了《终身学习法》。日本于1990年通过了《终身学习振兴法》、《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等。1965年,挪威制定了《成人教育法决议案》。丹麦于1968年制定了《成人教育法》。1975年,墨西哥颁布了《全国成人教育法》。新加坡每年教育经费居政府财政支出第二位,并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政府还设立了社会福利教育培训基金,用于发展继续教育。就世界范围而言,不仅美法德日应加等发达国家制定了有关继续教育的法律或条文,一些不发达国家也对继续教育进行了法律法规的制定,继续教育法制化已经成为国际共同趋势。中国在继续教育方面的立法缺陷,使得中外继续教育立法有了一定差距,也突显了我国继续教育立法的落后。在当今世界继续教育法制化的发展趋势下,中外在继续教育立法方面存在的差距,要求我国必须制定继续教育的法律和配套法规,使我国继续教育制度走上规范化道路,为继续教育在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下得到很好地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继续教育作为四大教育体系中的一支,虽然其发展水平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随着我国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继续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终身教育及学习型社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强调依法治国的中国,尽快建设健全继续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是一项重要的事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是由政策推动的,中央和广东省为促进继续教育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条例及规定。参见表2-2.
表2-2 已经出台的发展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条例及规定
名 称
|
颁布时间及颁布机关
|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
中共中央、国务院1993年2月13日
|
《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
|
国务院1987年6月23日
|
《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
|
国务院1993年1月7日
|
《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
中共中央1985年5月27日
|
《成人高等学校设置的暂行规定》
|
国务院1988年4月9日
|
《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暂行工作条例》
|
国务院1987年2月7日
|
《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
国务院1995年11月1日
|
《关于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
|
国家教委1987年12月15日
|
《企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
|
科技协,科技委,国经委1987年10月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
|
国务院1988年3月3日
|
《广播电视大学暂行规定》
|
国家教委1988年5月16日
|
《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意见》
|
国务院1980年9月5日
|
《广东省普通、成人高等专科学校设置实施办法》
|
广东省政府1995年8月2日
|
《广东省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管理办法》
|
广东省政府1996年11月1日
|
《关于专修学院自学考试辅导机构审批和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
广东省教育厅2002年1月9日
|
《广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
|
广东省教育厅2004年3月16日
|
在国家尚未出台继续教育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已出台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对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其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与国外相比有一定差距。表2-2所列中中央及广东省关于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中,可以看出地方政策的出台在时间上要比中央晚得多,而且涉及应用领域的覆盖面不够全,同时,已出台的政策规定的名称不够规范,在操作过程中会带来一些问题。建设健全继续教育法律体系受到了中央和地方的重视,已出台的相关政策为继续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为进一步制定继续教育法律法规奠定了基础。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有关干部、职工、农民的成人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教育委员会应就改进和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作出专门的决定”。实际上这是执政党以政策形式授权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事业进行改进和加强。1987年6月23日,国务院批转了原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肯定了“成人教育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明确了“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它与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同等重要。成人教育主要是对已经走上各种生产或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的教育,能够直接有效地提高劳动者和工作人员的素质,从而可以直接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同时,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形成好学上进的社会风气,对于发扬民主、健全法制,促进安定团结,成人教育也有着直接的作用”。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的特点。1987年12月15日,原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指出“大学后继续教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加强领导,统筹规划,依靠各方面力量,多种渠道、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开展继续教育”。在此后的七、八年间,成人继续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初步形成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多层次、多渠道办学的体系,出现了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两条腿走路”共同发展的新局面。1993年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原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意见》,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成人高等教育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大力支持,积极兴办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多种规格的成人高等教育;把高等层次岗位培训、大学后继续教育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重点;学历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完善学历教育体系;建立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从业人员的实际需要,积极发展。要本着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和注重实效的原则,把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重点,重视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意见》提出:“全日制高等学校举办函授教育和夜大学,是已为实践证明的既经济又有效的培养专门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应当成为高等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上述国家和地方针对继续教育提出的相关规定和政策,为继续教育法制化指明了方向,为继续教育立法提供了法律政策依据,为制定继续教育法律法规打下了基础。
继续教育在四大教育体系中具有鲜明的特色,作为接受一定层次的教育后的一种多层追加型的教育,是终身教育战略思想直接影响和运用中出现的一种教育职能活动,其区域特点较其他三大教育体系更为明显,地方性继续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对于中央立法而言,地方性继续教育立法的效力等级较低,适用范围较小,但其涉及的法律内容更为具体,操作性很强,能够为解决继续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提供直接的法律依据。在制定地方性继续教育法律法规过程中,要突出表现其地方性,填补中央立法在地方继续教育方面的空白。
(一)以宪法及中央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区域继续教育的特点,建设地方性继续教育法律体系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一支独立发展的重要力量,地方性继续教育法律体系不健全对于其发展十分不利。在建设地方性继续教育法律体系过程中,其前提是必须以宪法以及中央机关已经颁布的其他教育法律为参考依据,地方性继续教育法规的内容不得与宪法及其它教育法规的立法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相冲突,必须结合本地区继续教育的具体情况和发展要求,以当地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出台的关于教育及继续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政策、规定和制度为指导,结合当地经济、文化等所涉及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现状, 在政府及继续教育部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分析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吸收在继续教育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提供解决地方出现的具体问题的法律保障。
制定地方性继续教育法律法规,还要考虑能很好地与已出台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合理衔接和配套,使其成为国家教育法律在地方上的扩展和延伸,同时具有地方的特殊性,能够适应地方的实际需要。在强调法规体系逻辑上的严密和理论上自我完善的同时,还应该在内容、适用范围和对象上作出更为具体的规定,对于中央机关颁布的法规在地方性继续教育领域存在的空白,在制定地方性继续教育法规过程中可对其进行补充,使地方性继续教育法规在与宪法及教育法规相一致的前提下,有自己一套具体的可以对教育法规进行补充的完整体系,从而指导和保障地方性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成立地方性继续教育立法机构,使地方性继续教育法律体系建设规范化
目前地方性继续教育的政策和规定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现行政策和规定条文中,很多是对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的重复,缺乏结合地方继续教育的特点,造成内容空泛,无法很好地为解决地方继续教育出现的问题提供参考依据,可操作性不强。有些地方继续教育法规在命名上不够规范,针对同样的法律内容,不同的地方会采用不同的名称,容易造成法规应用领域和法律效力的混淆,甚至产生误解,不利于地方性继续教育立法的科学化,不便于法律法规的执行者和遵守者高效地操作和遵守。地方性继续教育法规的制定较之国家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颁布出现严重滞后的现象,主要是地方性继续教育立法理论研究未被重视,导致其研究探索水平不够高,在缺乏理论指导的情况下,针对继续教育学习形式和学习内容多样化而制定的法规容易出现行文不规范的现象。
为了改进现存地方性继续教育政策和规定中存在的不足,使地方性继续教育走向法制化,地方性继续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要与时俱进,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水平,这就要求制定地方性继续教育法律法规不但要有立法研究理论的支持,还需要有专门的地方性继续教育立法机构来促进其法律法规制定的规范化进程。地方性继续教育立法机构可以以地方教育部门和相关高校继续教育研究部门为支撑,设置相关研究课题,成立由地方性继续教育方面的专家和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提高立法研究水平,规划、起草地方性继续教育法律法规,推动地方性继续教育法律体系建设进程。
(三)更新继续教育观念,扩大接受地方性继续教育的人员结构
与国外相比,我国民众对继续教育的观念相对淡薄,随着我国基础义务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普及,继续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更新人们对继续教育的观念十分必要。在具体的地方性继续教育法律法规中,应该把更新人们对继续教育的观念和重视程度摆在突出位置,加强法规宣传,提高依法实施继续教育的社会氛围,同时应明确继续教育所涉及的不同知识技术层次的人群的具体权利和义务。比如,不能把参加继续教育看成传统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管理人员和其他非专业技术人员也都应该与专业技术人员一样享有同等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对于专业技术人员、高级人才、高新技术人才及管理人员等非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应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和学习层次要有所区别,以保证高效率、高质量的继续教育任务的完成。
(四)明确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义务和责任,使地方性继续教育法规得到贯彻落实
在更新人们的继续教育观念,激发其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的同时,地方性继续教育法律法规还应该明确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应有的义务和责任。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作为员工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具体政策将对员工参加继续教育的具体时间起着直接影响。地方性继续教育法律法规可以规定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作为执法体系的重要元素,有权利和义务督促其员工每年接受一定时间的继续教育,并在工作过程中对员工继续教育的效果进行检验、审核和监督,实现单位及个人相结合共同提高继续教育效果的目的,为依法实施继续教育提供组织保证,确保继续教育及其制度得到顺利实施。
(五)扩充地方性继续教育的经费来源渠道,促进地方性继续教育的发展
随着继续教育的发展,接受继续教育的人群层次和数量将越来越大,继续教育的开展及对接受继续教育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仅仅依靠学校教育难以满足人们对继续教育的需求,开展其它形式的继续教育十分必要。比如可以采用鼓励社会机构参与举办各类继续教育,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多种形式办学等,这就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由于国家对继续教育的资金投入有限,而需要接受继续教育的人员数量与日俱增,支持继续教育发展的运营资金的渠道应该进一步鼓励扩展,比如以不同形式成立继续教育基金,倡导参与继续教育办学的社会机构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开展一定的盈利性办学等。继续教育的经费筹集、管理和分配问题应该在地方性继续教育法规中明确,保障各种形式的地方性继续教育办学顺利开展。
第三部分 广东各类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研究及对策建议
继续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受到重视的环境下,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继续教育得到了良性发展。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奋斗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重申了这一目标,并提出了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更高要求。继续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成人,我国成人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八十,继续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前沿阵地和主要实践领域,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力量。党中央提出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为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的继续教育按教育类型分,可以分为扫盲教育、岗位培训和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继续教育、高等学历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按教育形式分,可以分为夜大学教育、函授教育、成人脱产学习、成人自学考试、远程网络教育等。办学类型和办学形式的多样化主要是满足接受继续教育的人员层次的多样性所提出的不同要求。由于继续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成人的继续教育,其教育过程时间长、内容广,管理也更加复杂。目前世界各国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机制建设还不尽完善,我国在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方面更处在起步阶段,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还存在很多有待完善和改进的地方。主要问题有:
(一)开展和接受继续教育的观念相对陈旧
人们没有正确认识到当前继续教育在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将其当作纯粹为了拿文凭的一个办学机构,直接影响了继续教育的教与学的质量,阻碍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和多样性,办学特色不明显
继续教育的教育对象的知识水平、职业类别、接受知识的能力、需要学习的知识的侧重点等等都有很大差别,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对象,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特色,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评价等方面,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由于现在的继续教育主要是依托高校,一些重点高校凭借名牌效应几乎垄断了地区的继续教育,其他办学机构却生源不足,导致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低下,无法突出办学特色。
(三)教学和管理团队的结构合理性需要提高
由于以前主要重视发展义务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继续教育被忽视,办学机构在继续教育方面的教学和管理队伍的结构合理性有待提高。
(四)继续教育的硬件设施、教学软件需要补充和更新
由于办学机构在继续教育的经费投资上不足,致使很多教学设备比较陈旧,影响了教学和学习效率。尤其是远程网络教育,教学设备是很重要的条件,是保证教与学的前提。对教学软件建设投入不足,教学手段落后。硬件设施和教学软件的补充和更新亟待解决。
(五)继续教育经费稳定来源和管理机制尚未确立,一些地区经费投入明显不足
很多依托高校的继续教育单位,由于学校主要把经费放到普通高等教育和科研方面,对继续教育的经费支出有限,而继续教育单位自身未能找到合适的筹集资金的渠道,加上经费的管理不够科学,导致经费不足,影响了继续教育的合理发展。同时,继续教育在管理权限的具体化、激励机制的建立等方面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由此可见,虽然我国继续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挑战,继续教育的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和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了促进继续教育的发展,针对继续教育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正确树立管理观念,推进继续教育法制化进程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虽然得到了中央和地方的重视,但是其在社会大众中的影响作用尚未凸显。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落后于许多国家,比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外的继续教育发展迅速,主要原因是他们有健全的继续教育法律法规作保障,而且继续教育的作用也受到高度重视。为使我国继续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首先要更新观念。以前人们印象中继续教育就是为了获得一张文凭的观念已经成为继续教育发展的绊脚石,在我国,需要接受继续教育的对象包括除在校未成年少年儿童和青年以外的绝大多数人群,总量达10亿人口之多,尤其在当今社会继续教育更重要的作用是培养人才,更新知识,以适应在科技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情况下,不同时期的社会环境对人们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为使继续教育的真正作用被正确认识,需要更新观念,而观念更新最重要的是管理观念的更新。其次,为了保障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要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的中央法律体系以及对其起到补充作用的地方性继续教育法律法规体系。这是因为在法律社会,法律体系的健全是保障社会活动的基础,继续教育活动也不例外,只有构建好继续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才能使继续教育的开展和管理有法可依,高质量地顺利实施。再次是改革管理模式。继续教育在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上下重视,形成良好的管理模式,改进现行自主发展存在的不足。比如可以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一级级的领导小组和管理机构,管理过程中要作到分工明确,继续教育部门的人事权、财政权、办学权以及监管权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继续教育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开放化,具有全民性、终身性、实效性和灵活多样性的特点,真正给需要接受继续教育的人们提供“活到老,学到老”的环境和条件。
(二)优化师资队伍、管理队伍的结构,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效率
继续教育效果的好与坏主要体现在教与学上,而教与学的保障是相应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为了更好地发挥继续教育的作用,首先要有好的管理队伍。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管理人员的职务分工要明确、组织结构合理,以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在遇到继续教育方面的新问题时,能够很好地解决。这就要求管理队伍中既要有能掌控继续教育发展大局的决策领导人,也要有懂业务、有理论、肯钻研的实务型人才。其次,要有优秀的教师队伍,重视管理制度建设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的作用。教师是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的知识传播者,其业务知能的考察和职业角色意识的培养应得到重视,对于已经具备一定知识和技能但层次有所不同的学生,继续教育教师队伍需要由专职专业教师组成,教师队伍中既要有执教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要有思想活跃、素质高的年轻教师,形成可以互补的教学团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及时更新继续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继续教育学习对象在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学习倾向、年龄结构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接受继续教育的人员学习提高知识水平及知识结构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随着社会生产结构的调整及社会对各类紧缺人才需求的变化,传统专业的吸引力在逐步降低,新的热门专业层出不穷,这就要求继续教育的办学机构要及时进行社会调查和论证,适时调整老旧专业,不断增开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专业,并且对新开的专业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使其从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向知识技能的适用性转变,在教学计划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不同情况的各类接受继续教育人员的需求,扩大选修课程的覆盖面,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使专业及课程的设置与时俱进,增强继续教育的吸引力。
(四)积极筹措、合理管理教育经费,为继续教育提供财力保障
继续教育经费是各级各类继续教育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条件。在现代教育行政中,教育经费的划拨还是一个重要的调控手段。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教育财力的投入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继续教育的发展落后。很多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没有受到学校应有的重视,经费来源相对紧张,同时由于国家有法律规定办学不能以盈利为目的,许多继续教育机构没有引进社会资金,导致继续教育发展的被动。目前继续教育发展的势头高涨,为了保障继续教育合理健康地发展,需要有充足的经费作支持。而经费的来源渠道可以进行多元化拓展,在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下,发展其他筹集教育经费的途径,比如因地制宜地建立继续教育经费筹集、使用机制,建立继续教育的教育基金,并明确政府、单位和个人应承担的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到继续教育中来。在拓宽筹集继续教育经费渠道的同时,为了保障经费的正确高效使用,还应建立稳定、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审计监督体制、经费投入及使用体制。只有建立了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并对经费实行合理管理,实行审计监督制度,监督教育经费的来源和支出,才能保证教育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
(五)加强硬件设施、教学软件建设,为继续教育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继续教育需要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在保证规模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教学质量,而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是要有完备的基础硬件设施。对于一般依托高校的继续教育办学机构,由于继续教育的教学时间可以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时间错开上课,就可以借助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条件,比如教室、实验室等。由于继续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还是有所区别,继续教育在依托普通高等教育机构的基础硬件设施的同时,必须有更加适合自己特色的基础硬件设施,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凸显继续教育的特点。同时,继续教育的基础硬件设施也要注重教学软件建设、教学手段创新,在继续教育各个领域和环节都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继续教育的层次和水平。只有实现发展手段和途径的创新,才能与时俱进开拓继续教育发展的新领域、新局面。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不仅可以引起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变化,进而引起教学模式、教学观念的变化,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育体质的变革,有助于扩大教学规模,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设计良好且使用得当的媒体教学会给信息活动带来一系列变化,在推动传统继续教育形式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建设适用的信息化学习支持环境、丰富且可共享的学习资源等,大力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扩大继续教育的覆盖范围,惠及农村及边远地区,使更多的社会成员特别是弱势群体能够分享现代教育技术的成果,提高他们的生存、发展和竞争能力,真正使继续教育向多元化、规模化和开放化方面发展。
(六)建立健全监管考核制度, 保证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
继续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涉及到许多环节的具体操作,比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管理效果等。只有每个环节都发挥良好的作用,才能保证继续教育的整体效果,这就要求对继续教育过程中每个具体的实施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管和考核。对于教师而言,其考核包括课前考核、课堂考核及学生评价,敬业奉献、精通业务的教师在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不定期对教师进行上课(出勤和课堂效果)检查和备课检查,其效果的好坏可以在课后通过学生对其教学评价来衡量。同时,也可以把教师的教学工作纳入日常考核,对其进行督促和监督。对学生的管理和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和考试成绩的考核。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由于层次不同,学习和工作经历不同,必定存在个体间整体素质和知识水平的差异,为了满足社会需要,扩招过程中可以降低入学门槛,在宽进的同时,为了保证培养人才的质量,要采取严出的政策,以质量为前提,进行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平时表现的具体情况考核。管理方面的考核主要涉及到招生、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质量等管理和保障情况,只有对管理进行监管和效果考核,才能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的监管考核制度,对于继续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整体而言,目前我国继续教育正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在政策的引导下,继续教育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完善,随着管理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健全,相信继续教育会逐步走上正常运转轨道,在我国构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四部分 广东各类继续教育的沟通、衔接与融合的政策与制度性问题研究
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在国际社会受到广泛重视,构建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许多国家和地区致力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顺应创新发展需要,党的十七大远见卓识地提出了“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新要求。随着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和构建学习型社会工程的推进,人们将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接受继续教育。以多样性、灵活性、及时性、实用性和社会性为特点的继续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目前阶段我国创新体系中各个部分有着紧密联系。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教育发展纳入社会、经济发展与规划之中。在这种形势下,广东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壮大,以普通高等教育为主体,继续教育协同发展。目前,广东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和多学科的继续教育办学体系,形成了服务于广大在职从业人员、待业青年和没有通过普通高考录取的应届毕业生的较大规模办学格局。
继续教育按照国家是否承认学历可以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现阶段我国继续教育中的学历教育发展比较充分,非学历教育发展不平衡。为了顺应广东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广东非学历教育相对来说走在全国前列,培养了大批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面临新的形势,如何抓住当前继续教育发展机遇,科学制定继续教育发展战略,深入分析现实情况,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有必要对广东各类继续教育的沟通、衔接与融合面临的制约因素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从大的层面来讲,是对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沟通问题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广东各类继续教育沟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以期有助于相关政策和制度的研究和制定。
(一)正确认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关系
学历教育是国家承认其文凭的一种规范性教育,主要有四种形式,分别为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和网络大学,是我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的重要途径,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规范性的特点。非学历教育包括实用技术培训、岗位培训、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等,也是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快捷性、实用性的特点。学历教育为非学历教育提供开办的条件,非学历教育反过来促进学历教育的深化改革和发展。在教育环境大转变的今天,非学历证书考试是不断满足教育需求多样化、终身化的有效途径。我们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要积极拓展非学历教育项目,使之发展成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统一体。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有利于推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长足发展,从而促进继续教育事业的总体发展。
(二)构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教育发展目标是要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使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行动指南。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强调: “要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相互衔接与沟通,基本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特点的终身学习体系, 形成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一个基本内涵,是超越传统学校教育,发展多种形式的教育,使教育成为全社会的事业,覆盖全社会成员。当前,按照有关要求大力促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沟通,加快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各种教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社会成员既可接受学历教育,也可参加非学历教育,两者之间有效的沟通,更加有利于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活跃人的思想,使人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从而建立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满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国经济增长快速,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得社会对各个层次的人才需求矛盾日益突出:首先,社会对各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需求量与日俱增;其次,社会成员为了适应社会和岗位工作新的需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与技能提高的学习;第三,未来劳动就业的格局客观上构成了庞大的就业培训需求;第四,新旧行业更替,导致人员下岗、上岗培训。这些矛盾使得正规的学历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岗及待岗职工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已经成为新的教育空间。在学历教育中,容易出现课程设置滞后、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一方面将非学历教育获得的社会发展的有关信息,作为进行课程设置调整与改革的依据之一;另一方面可以将非学历教育培训“加工”后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人才培养,满足对社会各类实用技术人才的需要。
(四)有助于推进非学历教育的正规发展与提高
如今的社会,“一张文凭定终生”早已成为过去,用人单位不仅注重学历文凭,更注重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非学历教育已不再是学历教育的辅助性教育,而是使个人不断跟上社会发展、持续取得成就、与学历教育并重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非学历教育固然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但是其自身还存在许多缺陷:如它的非学历性减弱了人们对考试的兴趣;它的非强制性降低了生源竞争的优势;证书认证机构鱼龙混杂,影响了它的社会信誉;证书考试市场壁垒重重,缺乏必要的沟通,不利于证书考试质量的提高。这些都给非学历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沟通,可以使非学历教育从学历教育中借鉴更为科学、规范、有效的教育管理和教育方法,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在信息、内容、办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服务方式等方面相互渗透和借鉴,提高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的效率与效益,有利于非学历教育在专业设置、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的更新与改造方面的主动性、科学性与灵活性,总结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非学历教育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更快更好地完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
按照当前国家承认的四种学历形式分类,成人高等教育包括教育部核准举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职工高等学校、职业技术学院、农民高等学校、管理干部学院、教育(教师进修)学院、独立设置的函授学院和普通高等学校所属的成(继)教院,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新事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为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样,普通高校附设的成人高等教育也是一种主要办学形式。随着教育终身化的发展、高校扩招和教育改革的冲击,独立设置成人高校面临发展瓶颈,办学规模日益萎缩,1997年全国独立设置成人高校1107所,2000年减少至607所,2007年只剩下352所。与独立设置成人高校相比,普通高校在品牌、师资、教学管理和教学设施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在整个成人高等教育中占据绝对比重,自20世纪50年代举办函授和夜大学成人教育以来,已成为开展成人继续教育的主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影响着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
(一)广东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和普通高校附设成人高等教育现状
1.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办学日趋萎缩。独立设置成人高校由于历史原因,校园面积一般都不大,多则上百亩,少则十几、几十亩地,空间的狭小严重制约了成人高校的发展,近年来,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并没有随着全省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而呈现繁盛的局面,相反举步维艰,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数量也一减再减,导致各校生存越来越艰难。据统计,广东独立设置成人高校的数量锐减,从2000年41所、2001年的40所一路下滑,减少到目前的20所。独立设置成人高校的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成人高校专任教师的高学历、高职称比例远远低于同期普高专任教师的高学历高职称所占比例,导致办学规模从2000年的84057名在校生锐减到2007年的30489名在校生,萎缩趋势越来越明显,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主体地位正在丧失。
独立设置成人高校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首先是地域分布的不平衡。在目前仅存的20所成人高校中,省会广州就聚集了12所之多;其次是办学规模的不平衡。如广东新华教育学院校园面积狭小,在籍学生(包括脱产和夜大生,无函授生) 目前不足千人,师资水平亟待提高。广东教育学院校园面积、办学规模和师资队伍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实力,校园占地面积642亩。再次是科研实力和科研成果发展的不平衡。独立设置成人高校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加之从其设置之初就定位于学历教育与各种职业培训,对科研没有要求,成人高校的整体科研薄弱,成果较少。
2.高等学校成人教育促进教育大发展。高等学校成人教育是高等学校在中等教育基础上对成人实施的专门教育,函授和夜大学两种学习形式是高等学校成人教育的办学主体,目前广东高等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和多学科类的成人教育办学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广东高等学校成人教育的学科门类不断丰富,专业设置更加合理、完善,生源主要来自于在职从业人员、待业青年和没有通过普通高考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截至2007年,广东共有普通高校开设成人教育75所,在籍学生39万人,各校平均5000人以上。在长期的改革和发展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办学特色和运行机制,改革开放30年来,培养了大批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为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探索成人高等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结合
1.校校合作办学模式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发展。高校之间合作办学能有效地汇集合作双方的优势资源,弥补办学过程中诸如生源、师资、教学资源、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劣势,
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具体措施为通过建立课程模块,采取学分制互认制度,建立课程学习卡,把课程分为全员课程、基础课程、中层课程和高层课程,以及实行弹性学制,学生按规定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同时允许和鼓励学生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分阶段完成学业,一定年限内积分达到要求即可获取毕业证书等方式。校校合作培养模式有利于改变广东各高校教学点设置重复的现象,有利于教学管理扁平、无边界,资源共享;在同一个地区,优化课程体系,所有学习相同课程的人在任何院校或教学站获得学分就得到认可。采取学分制互认制度,推动课程改革与建设,同一地区不同的企业在开设相同培养课程的时候,资源共享,参与学习,不仅有利于集中优势师资,也可以让学员自由选择学习不同专业技能的科目。比如嘉应学院采取请进来的办法,与中山大学、湖南大学等名校联合办学,使学生能接受名校名师的教学辅导。
2.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发展。校企合作模式主要采取委托式、订单式、定向式、定点式等培养方式,学校与企业挂钩实行定向培养培训,面向企业员工、下岗工人、外来工、青年农民开展各类学历教育和长短期务工培训模式;学校根据企业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育大纲、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技能培养,以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校与企业合作模式有利于广东办学模式拓宽,加强学校、企业和地方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更直接服务于企业和市场。公司参与课程设置,负责专业课的教学,定期组织行业讲座,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学生毕业时全部到相关行业的各用人单位就业。这种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带来的是多赢的局面。校企合作模式最大的魅力在于完全采取“以需订产”的市场化人才培养和输送方式,学校从企业获取人才需求订单,为企业“量身订造”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紧缺人才,确保供需零距离对接和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一体化。
(三)继续加大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1.调整独立设置成人高校的原有定位。在学历教育领域,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已难以与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相竞争。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应避开普通高校的竞争锋芒,根据自身特点和办学条件对培养目标和招生对象作出相应调整,在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领域寻找机会。关于未来的发展方向,转型是必然的趋势,根据广东独立设置成人高校设置情况,大概可以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1)学历教育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学校可以将定位由学历教育转移到终身教育上来,转化为由政府扶植、资助为主的社区学院;(2)对发展困难、定位和出路不明的,由有实力的普通高校将其兼并,也可以考虑与有实力的民办学校或教育产业集团合作办学;(3)发展比较稳定、行业特点鲜明的,仍保留原有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不变,但其学校名称可以考虑去掉带有历史印记的“职工”或“成人”字样,以行业、办学层次或区域来命名,在保留原有功能不变的基础上,使独立设置成人高校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
2.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远程化。依托名牌高校优势,开展普通高校成人高等远程教育,积极发展函授站和校外教学点。据统计,广东省省外高校校外函授站和教学点数量和学生规模位居全国第一,2007年共有91所高校在广东设立118个校外教学点。广东高等学校中有很多办学历史悠久的名牌院校,
如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这些学校在广东地区、在全国都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及认知度,这是这些高校数代师生多年辛勤努力的成果积淀,是开展成人与继续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相比省外高校在广东成人高等教育市场上的高调进入,广东高校更多是采取守势,在省内加强函授站和教学点的建设和管理,在占领和开拓省外成人高等教育市场方面作为不大。调查显示,广东高校在省外设有255个,但是在籍学生只有2800多人。应当充分发挥广东高校优势,利用现代远程技术发展继续教育,加大省外办学规模,开辟成人教育市场,做强和做大广东教育。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国家考试,是在邓小平同志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教育形式和考试制度,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建立以来,以其具有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特点适应我国日益开放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发展十分迅速,办学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在国家投入很少的情况下,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据2006年统计数据显示,考生累计达1.4亿人次,625万人取得本、专科毕业证书,为国家节约了1000多亿元教育投入资金,2006年4月份和10月份全国报考人数达到370万人次,考试规模仅次于普通高校招生人数,高于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属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开放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正在为推进终身教育与建设学习型社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广东发展自学考试现状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教育改革的试点省份之一。1984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在广东省正式实施,首次开考只有4个专业,报考人数有9.4万人,直到1990年,广东省报考人数也只有12.5万人。1990年以后,无论是专业设置、考生规模,还是助学机构发展,广东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1995年以来,省自学考试委员会根据省委、省政府制订的建设教育强省的发展规划,认真落实《广东省自学考试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不懈探索和努力开拓,考试规模不断扩大,报考人数大幅增加,专业数最多达130多个,一年参加自考的考生就接近95万人。许多社会力量、社会资金正是在这时注入教育产业,广东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走出了一条新型、开放、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新路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广东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学考试为广东省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习方式灵活、费用低、工学矛盾小、宽进严出,为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广东自学考试开考24年来,为社会和用人部门选拔和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对缓解我省专门人才的紧缺起了重要作用。截至2006年下半年,全省共有29万人获得自学考试专、本科毕业证书,占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的三分之一。自学考试为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尤其是为市、县、区、乡镇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人才;同时解决了大部分基层干部、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达标问题。这些毕业生中相当一部分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坚持自主创业,成为发展民营经济或农村致富的带头人,直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自学考试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继续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突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大增加了接受高等教育公民的数量,扩大了高等教育的规模,为多种形式发展高等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自学考试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人才培养和社会急需的专业,在专业建设上为普通高校开设新专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使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专业布局以及培养层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自学考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方式,为传统教育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自学考试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种教育资源,有力促进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等教育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办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提供了全民学习的机会,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各方面日益增长的继续教育需求。近年来,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员参加学习,在职人员报考人数占报考总人数的比率从56%增加到82%,对提高国民素质、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的实践与探索
1.广东自学考试积极发展非学历证书考试项目。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自学考试出现了新的变化,即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非学历教育,与行业、部门合作,发挥产学优势,改变单一的学历教育模式,为自学考试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这是自考考试发展新的亮点。广东非学历等级考试中,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等有很多主考学校参与,越来越多的考生对参加这门考试感兴趣。有些学校甚至把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得的证书与本校学分互换,这是很好的尝试。同时,也与行业协会合作开考了一些资格证书,如与省机械工业学会合作开考了机械工程师认证资格考试,与省统计局合作开考了调查与分析专业和调查分析师资格证书考试,与省交通运输协会合作开考了中国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证书考试。这些都是广东近年来对非学历证书考试的探索,也是构建终生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试点开展自学考试和高职高专教育相沟通的工作。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引进高职高专教育中,鼓励学生在掌握职业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参加自学考试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高职高专教育只是一种非学历教育,大部分只是大专院校,大多数学生在步入社会走上就业的道路上,由于用人单位的学历门槛而止步。高职高专学生如果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本科学历,就业会更容易些,工作和生活待遇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为此,2005年,广东省积极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高职高专教育相沟通的试点工作,在明确继续教育的原则前提下,坚持规范管理、学生自愿的原则,推进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主考学校与多所高等职业学院合作,开展高职高专学生参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考试的助学辅导工作,已有400多名高职高专学生参加了第一次考试。
3.积极探讨自学考试面向农村发展的新思路。目前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面向农村开考了8个专业,这些专业主要以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更好地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在对自学考试面向农村发展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广东省正加快面向农村开考专业的改革,拟新增设一些适应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的专业。为了切实提高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和有关人员的素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推进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为加快广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目前已向全国考委申报开考5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面向农村开考专业,其中1个专科专业(农业环境保护与管理),4个独立本科段专业(农村财会与审计、乡镇区域发展、农业政策与法规、农业环境保护与管理)。
(三)继续加大自学考试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1.抓好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根据广东实际情况,结合教育现代化的实施纲要以及“十一五规划”,自学考试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工作。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曾经指出新形势下专业建设的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要大力发展本科专业和非学历证书考试。往高层次发展本科专业,使在读专科生继续获得学习的机会。要在构建终生教育体系中发展非学历证书考试,许多人毕业以后,受过高等教育也好,没受过高等教育也好,并不只是要拿文凭,还要学习职业技能知识,取得多种利于未来职业的证书。我们要发展本科专业,扩大非学历证书考试,推进自学考试与各类高等教育形式的沟通,拓展自学考试功能,主动适应各行各业的需要。二是大力推进农村自学考试工作,为“三农”服务。三是适时调整专业层次结构和类型结构,逐步建立有特色的自学考试专业和课程体系。
目前现有的自学考试课程内容偏重于理论性。实践证明,自学考试培养的重点应偏向于一线操作性人才。自学考试最大的特点是课程设置的灵活性,自考课程设置具体改到什么程度,主考学校要通过与有关部门、行业沟通、协商,及时调整自学考试的课程内容和专业设置,适时开考符合当地人才发展战略要求和社会需求、适合地域和行业特点的考试课程和专业,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实用型人才。
2.提升管理水平,保证自学考试质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国家考试,又是大规模、社会化、开放式的高等教育考试。为切实保证国家考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把质量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生命线,任何时候都要坚持考试质量标准不动摇,决不能降低标准。教育部全国考委多次讲话精神都强调要保证考试质量,保证质量标准不动摇。这就是说,要通过规范管理,才能保证自学考试的质量,包括自学考试阶段的教学管理、专业建设管理、考务管理、考籍管理等环节,都要规范管理,每个环节都不能够轻视,都要做好。2005年4月,教育部对广东省考务考籍管理质量进行检查,检查了一些学校和自考办,认为总体情况是好的,同时要求有关单位自身进一步检查,针对反馈意见积极改进,继续以目标管理为中心,采取科学、高效的手段加强主考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务考籍管理的各项工作,以规范的操作程序做好各项工作。
24年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广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广东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展望未来,广东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将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为越来越多的有志者成才而共同努力,为广东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电大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一种开放式的教育形式,根据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主体报告提出“要积极举办电视大学、函授大学和夜大学,努力扩大招生规模”的思想,1979年由邓小平亲自倡导的电视大学在全国范围内成立开学。电大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利用卫星传输系统,将教育信息进行远距离传播,实行开放办学,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间、空间的限制。开放办学的优势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具有健全的远程教育系统网络,是由中央电大和所省级电大及大量的地市级分校、县级电大工作站共同组成的,教学辐射面之广,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比拟的。2006年,全国共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44所,地市级广播电视大学分校945所,县级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站1842所,教学班(点)46724个。
(一)电大开放教育在广东的发展现状
1.继续做大做强广东电大开放教育。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广东电大探索出了一种规模大、低成本、有质量保证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搭建了服务平台,为实现教育公平作出了贡献。截至2006年底,全国电大各类在校生总数达到290万人左右,同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2500万人;广东电大各类在校生17万人,规模位于全国电大系统前列,占同期广东省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的10%,为毛入学率(毛入学率为24%)贡献了2.14个百分点,占同期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的25%。“十一五”期间,广东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在校生规模将达15—18万人。在今后的发展中,广东电大要进一步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加强系统建设,汇聚最优质的学习资源,提供最优质的支持服务,运行最高效的办学网络,开展最鲜活的科学研究,使电大办学和社会需要更好地结合起来,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努力把广东电大建设成全国一流的远程开放大学,为广东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广东电大开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从外部环境看: (1) 我国继续教育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够完善,鼓励在职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政策和措施还不够落实,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积极性难以稳定持久。(2) 不少系统和行业都有自己的培训基地,造成电大进入相关行业比较困难,电大开发系统非学历教育项目难度大,省级电大自办的非学历项目相对较多,而带动全省电大系统的非学历项目不多。( 3) 生源竞争激烈。目前行业、高校、社会力量都在开发继续教育这块阵地,电大非学历教育生源市场开发面临激烈竞争。
从内部环境看: (1)开展继续教育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协作,往往部门之间协调困难, 强调自己部门的主要工作多,从学校全局、长远考虑的少,真正从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来重视和考虑继续教育工作,把规划落到实处还很不够。(2)电大对非学历教育的意义认识还不足。近几年来电大学历教育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一些电大还没有把非学历教育放在应有的位置,没有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更多地注重经济效益。( 3) 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适应。对电大继续教育开发与运行缺乏市场观念与机制,相关配套政策和激励制度不健全,制约了市场的开发和运作。
(二)促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的实践与探索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从1998 年开始,广东电大作为首批参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校之一,举办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法学、英语、会计学、工商管理六个本科(专科起点)专业,以及金融、水利水电工程两个专科专业,分布在全省22个市电大和省直分校。试点工作实施以来,在中央电大的指导下,广东电大以现代远程教育理论和思想为指导,从观念转变、教学现代化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着手,基本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种教学资源、多种互动方式、多种导学模式的“二主三多”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基于网络条件下的新的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加快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建设,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推动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2.加快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共享和互通。2002年11月,原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强调:要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相互衔接与沟通,基本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特点的终生学习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可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通,是电大继续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把中央电大互通课程作为专业必选课。全国各级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工作从2005年开始,为了做好迎评工作,2004年中央电大陆续出台了各学科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重点的教学改革,推进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课程学分互通。如在学历教育管理学科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专科专业中,引入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通用管理能力”培训认证项目;在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与微软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微软授权视窗应用学习中心证书认证项目。此外,中央电大开设的“国际财务会计证书”、“创业设计与就业指导”,广东电大都纳入教学计划,学生可以根据学科、专业选择不同的课程学习,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证书。
3.电大教育走向农村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试点于2004 年由中央电大启动并组织实施,依托全国电大系统,为农村培养农业技术应用带头人、发家致富带头人、推动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带头人。招生对象主要面向具有高中(含职高、中专)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农村青年,鼓励复员退伍军人、农业科技示范户、村干部,
以及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参加学习。“计划”以培养懂科学、有技能、会管理的一大批立足农村的高等专门人才为目标,借此带动农民发展生产,提高收入,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2004年9月,珠海电大率先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根据农村发展需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开设种植、养殖和管理三大科类课程,120名来自各镇、村的学员在珠海电大金湾分校参加开学典礼,成为该计划的首批受益者。
(三)继续加大电大开放教育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1.继续探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广播电视大学暂行规定》明确了广播电视大学的任务是举办以高等专科教育为主的学历教育,同时为社会各界的职业技术教育、岗位培训、专业培训、继续教育提供服务。由此可见,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优势,扩大开放办学程度,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协调发展是广播电视大学的基本任务。电大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既能促进学历教育的专业改造和课程建设,又可对非学历教育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办学规模的扩大起到积极作用。目前的沟通主要有学历教育与岗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培训沟通等形式。外与有关部门联合,内与学校教务、教学、考试以及技术处各部门协调,真正做到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的课程互通、教材共用、学分替换、资源共享。
有关电大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互通的形式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1)直接引入,即将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的课程直接引入到非学历教育或学历教育中;(2)共同建设,即根据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共同需要,建设双方都可以使用的课程资源;(3)部分引入,即将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中的部分课程或部分内容引入到非学历教育或学历教育中;(4)适当改造后引入,即将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的课程根据非学教育或学历教育的要求,进行内容或形式的改造后,再引入相应领域。
2.加强电大教育改革中的制度创新。电大教育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才能发展,而创新离不开制度的保证。要确保电大教育改革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必须注重和加强电大教育的制度创新。随着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电大办学的开放性将越来越明显。开放性的扩大必然使电大与社会关系越来越密切,电大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对于政府、社会和社会成员的适应性和协调性,电大教育的改革正是应对的具体表现。电大教育在制度创新过程中,充分必须发挥政府、学校和个人在制度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其次,原有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与电大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不适应逐步显现。1988 年颁布的《广播电视大学暂行规定》是目前我国唯一以调整电大教育领域各种社会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具有法律性质的规定,目前该规定无论其形式抑或内容,都无法适应电大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通过创建新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适应电大教育发展的需要。最终,制度在实践中并不是独立发挥作用,需要依靠人来执行才能发挥作用。应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作为制度创新的契机,“以人为本”作为制度创新的基础,全面深化电大教育的改革。
在21世纪的网络化时代,网络技术正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教育就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知识传输和知识学习的新型教育形式,突破了传统教室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其灵活快捷和交互性强等特点受到广大教育者和学习者的青睐,成为现代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我国上网用户总数已经达到9400万人,其中通过上网进行学习的用户占总用户人数的8.4%,仅次于“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排在第三位。由此可见,通过网络学习已经成为网民们上网的一个主要目的。
1998年9月,湖南大学多媒体信息教育学院首次开学,标志着我国第一所网络大学诞生。1999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等四所高校开展网络教育试点,到目前为止,国家已经批准了50多所高校建立网络学院,同时,众多Internet网络企业迅速介入这一领域,大量资金也投入到网络教育领域。我国学生多资源少的现实问题通过网络教育得以缓解,网络教育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将为更多的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为社会培育高素质复合性人才,也是实现终身教育发展大计的重要手段。
(一)网络教育在广东的发展现状
在基础条件方面,广东较早地支持了全省的信息化工程,促进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普及。据统计,2006年,广东省城镇居民每100户居民中拥有电脑40台,全省网络用户超过了800万户,骨干传输网的技术比较先进,网络传输容量大,极大地丰富了网络学习资源。广东省政府也重视、支持网络教育的发展,在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投入比较积极,乐于投资用于子女教育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各高校充分利用自身优越的网络资源,2002年,广东网络教育首先在中山大学开展试点,6年来,在资源利用、课件开发、办学模式上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华南理工大学精心设计了比较丰富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开发的170多门课程中有100门作为精品课程,特色教学资源与严格的教学管理及优质的服务结合起来,将网络教学与教师面授相结合,形成了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的品牌。华南师范大学将网络学院定位于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基地之一,并系统地重点研究了教育理论和模式的应用和研究。
(二)多渠道联合办学,促网络教育发展
1.与企业和行业合作开展多层次办学。网络学院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与企业和行业合作积极探索举办岗位培训与学历、非学历教育,在生产、科研一线的技术、研究人员和求学者能定期接受专业和技术培训。针对学生的社会背景、工作经历、求学动机等各不相同,通过网上培训、面授方式,使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学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网络学院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举办县、乡镇企业厂长、经理培训班、专业证书班,
办大专层次的成人教育《专业证书》教学班。依靠企业和社会力量,以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为主要阵地,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职业培训与就业服务相结合,实行“订单式”培养,为企业输送实习生、技术工、毕业生等,满足企业对各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行业合作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的职业技术培训班,如物业管理、家电维修、机电维修、家政服务、旅游导游、机械加工、模具翻砂、汽车维修美容等。
2.网络教育走进城市社区办学。联合办社区教育,推动学习型城市的建设,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立足社区,服务社区。在市、县两级政府的统筹下,构建以开放式成人大学为龙头,以各社区为骨干,社区学习中心(或社区学校)为基础的全方位、多层次、现代化、开放式的社区教育网络。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结合,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文化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举,为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教育培训课程的社区“教育大超市”。
3.与农业学校联合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为了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问题已摆上重要日程,必须建立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网络教育以学校的人才和科技优势为支撑,建立农科教结合的新机制,横向与农、经、科等部门紧密联合,负责为农村职业学校提供新技术、新产品、新信息及师资培训,以具体的项目、成果推动农村职教成教的发展,努力实现科教与农村经济相结合,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和脱贫的财富。网络教育必须发挥自身的学科和科研优势,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网络科技辐射培训模式,实行产、学、研相结合,采取“学校、公司、农户加市场”的办学模式,从培养人才、传播技术、创造效益等方面使网络教育与生产联系起来,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切实向农村和农户推广新的科学技术,疏通科技辐射渠道,形成科教网络全方位覆盖的教育。
(三)继续加大网络教育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1.加大网络教育的开放性与共享性。网络教育可提供共享的、高效的、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资源。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网络教育中的教学资源是数字化的信息,它包括多媒体教学素材、网络教学课件、网络课程、学习工具软件等多种形式。与单纯的文字教材相比,这种多样化的网络教学资源更受学生欢迎。同时,这些资源的网络共享,使得其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网络教育突出了教育现代化与科技现代化的结合,使教师在更加开放、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环境中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更新教育观念,增强竞争意识。
传统教育中,由于各地的实际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情况千差万别,许多偏远地区的师资严重匮乏,有的地区甚至没有师资,这些都制约着当地教育水平的提高。而网络教育可以汇集一些优秀教师,提高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网络教育在提供网络课程的同时,也提供丰富的在线资料库,不同地区的学习者可以跨地区与其他学习者分享学习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教育资源的地区差异。
2.专业和课程设置要更具实用性。网络教育专业设置在参考网络学校的师资力量后,应该以社会和经济需求为导向,体现地方性和行业性设置专业。专业设置只有贴近市场需求,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毕业生才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这就给网络学校的管理、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设计与开发属于软件方面的内容,大都由电脑公司负责,他们虽然精通网络技术,但对教育学等相关学科了解甚少,目前很多网络教育只是把静态的文字转换成“电子”教案而已,教育内容和网络技术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优化组合。网上课程及围绕课程提供的有关服务,对于网络教育院校极为重要。网络院校的课程开发设计不好,就没有人购买,没有人光顾网络院校,会形成网络教育建设的困难。所以课程内容建设是网络教育院校成败的关键。以课程为核心的网上内容建设是多方面的,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优秀课件,建立学科论坛和学科资源库,建设网络院校电子图书馆等。在今后的专业和课程建设中,要充分调研和考虑学习者的特点,加强规划,多开发一些内容情景化、交互方式多样化、导航系统便捷化的优秀教学资源。
(一)实现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和融合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在一定文化知识和专业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技术和职业技能教育,以“胜任某种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服务、现场从事成熟技术和管理规范动作的应用型人才,它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成人教育主要是对已经走上各种生产或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的教育和培训,包括基础文化补习教育、岗位培训、大学后继续教育、高等学历教育等,成人教育事实上是职后的继续教育。职业教育是根据教育性质来划分的,成人教育则是以教育对象来划分的,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教育内容、范围、功能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交叉的地方。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岗位、职业的流动性越来越大,人们择业的自由度在扩大,转业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加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和融合,构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立交桥,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珠三角地区在打造制造业基地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掌握精湛操作技术的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强烈,“用工难”矛盾日趋突出。广东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于2006年8月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实现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和融合,有利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和促进就业机会;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二)加强学分互认促进各类继续教育衔接
学分制是现代教育制度中一种灵活、弹性的学习制度。继续教育对象的学习特点主要是在职、业余、分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工学矛盾,实行弹性学分制,以课程为学分计算单位,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需求选择多修或少修学分,提前或延长学习时间,充分照顾到他们学习的特点,体现学分制的灵活性和个性化。学分制的实行,有利于成人高等教育与其他形式高等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高等教育立交桥。
学分互认在国外有着悠久历史,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种教育领域和各种形式的教育都进行了或多或少的实践尝试。目前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主要有免修和联合学分两种实践方式。免修是成人高等教育一直以来承认学生在其他教育领域、其他学校中修得课程的方式;联合学分,20世纪80年代,上海市职工大学独立设置高校联合创办的学分制,采取“选课自由、形式多样、就近入学、课程互通、学制灵活”等措施。2004年3月,广东教育厅印发了《广东省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管理暂行规定》,其中拓宽了免修和免考程度,以及规定校际之间、各形式之间、各专业之间教学计划中课程可以进行互换或单项承认学分。各继续教育形式应相对稳定地修订自身学分体系,设立相应学分互认组织机构,实行系统和规范化管理,积极寻求校际间合作,探索解决利益冲突的最佳办法,以期达到共赢的目的,这是保证学分互认持续的长久之计。
(三)大力加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沟通和衔接
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要求是建立现代化、立体式、向全社会一切成员开放的、纵横贯通的教育体系,即每个公民从任何一点进入教育体系都能纵横移动,畅通无阻。但是,受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仍相对封闭,各类教育之间的壁垒没有真正被打破。目前大多沟通和衔接的尝试主要局限于正规学历教育系统内部,特别是强调职业学校教育与普通学校教育的沟通与渗透,并未涉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与衔接问题。要想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与衔接,除了要有相应的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保障外,还需要一整套严格的课程标准与评价体系作为技术基础。换句话说,只有当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具备了一套完整的、可供比照的课程体系后,两者间的沟通与衔接才成为可能。在目前情况下,这种沟通与衔接模式宜在高中后教育领域先行推展,因为绝大多数非学历教育,如各类继续教育、岗位培训、资格证书培训等,均建立在高中后教育基础之上,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其课程体系亦相对完整。在成人教育领域实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与衔接,应首先在成人高等教育层次上进行。
实现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与衔接,是改革现行成人学历教育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重要环节之一。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继续教育发展应体现开放性特征,以形成民主化、自主性、灵活性、多样化的发展形态。其基本特征是:强调均等的教育机会;根据成人的兴趣爱好与能力要求设计合适的课程,以满足成人学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实现教育与工作的循环交替,使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入或返回这一领域学习继续学习。有利于实现两种教育形式的优势互补,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推动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五部分 广东继续教育办学类型及体系研究
继续教育发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英、美两国。在科技、经济、政治、人口、文化等不断发生巨变的国际背景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这个全新的教育领域给予极大的关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从1979年开始,以清华大学张宪宏教授出席在墨西哥城召开的第一次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为标志,卷入了世界继续教育的发展洪流。从实践角度看,继续教育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仅用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取得了业绩斐然的进步与发展。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化社会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终身教育的实施,有赖于继续教育作为基础,而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终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下将着重论述继续教育的办学类型及办学体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职业技术教育术语》写到:“广义的继续教育是指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它对某个人来说,可能是接受某个阶段的正规教育;对另外的某个人来说,可能是在一个新领域内探求知识和技术;对另外的某个人来说,可能是在某个特殊领域内更新或补充知识;还有的人可能是在为提高其职业能力而努力。”这一定义所蕴涵的一些基本含义如下:
1.继续教育是指一种全新的教育领域。继续教育的首要含义在于相对于传统的学校教育、正规教育是一个新兴的教育空间,或者说是一个全新的教育领域。
2.继续教育是指一种特定的对象。就是那些“已经脱离正规教育,负有成人责任的人们”。
3.继续教育是指一种行为。它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实施某个阶段的正规教育活动;对另外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实施某个新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教育活动;再对另外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实施某个特殊领域的知识更新教育活动;另外,还有可能对一些人来说,是实施提高职业能力的教育活动。
由上可见,当代继续教育已成为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宽门类、多样化,灵活地开展包括学历及准学历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各行业的专业培训以及包括闲暇的社会文化生活教育等在内的大众教育。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的各自特征和相互关系一直是混淆的,尤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这四类教育在教育对象上更是互相重叠。这种概念上的混淆和教育对象的重叠造成的结果是继续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在管理机构和办学单位上并存。这四类教育机构都是以在职成人学习者为主要教育对象,由于机构重叠,容易造成管理资源上的重复、教学资源开发上的重复、技术资源开发上的重复、研究资源使用上的重复、生源竞争上的资源重复等等。
由于面临终身学习社会的要求,学习将伴随人们的一生,知识经济社会的继续教育对象应该是更加宽广的,它包括所有已经离开正规教育的人们所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杨健明教授总结道(杨健明,2006年),继续教育的对象至少有六类:
为了获得专业资格的人士;专业人士为了提高职业水平;为了转换职业而获得新的专业资格的人士;为了提高和更新工作技能的人士;为以前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士圆“大学梦”;为了个人兴趣和发展的人士。继续教育不应再是有一定学历或者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的特权,而应该是一种全民化的教育。本文倾向于将除正规教育外其他所有的教育都纳入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应该是和正规教育并列的两个系列,它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一)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教育对象主要是为圆“大学梦”的成人,其目的是通过成人学历教育的学习,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目前我国举办成人学历教育的学校类型有八种:(1)普通高等院校成人(继续)教育学院;(2)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院校;(3)独立设置的函授大学;(4)农民大学;(5)管理干部学院;(6)省、市教育学院或教师进修学院;(7)广播电视大学;(8)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当前我国成人教育呈现边缘化现象。成人高考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一度成为已经离开校园的人提高学历、补充知识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以及中等职业教育等门类不同的发展,成人高等教育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仅生源的数量下滑,生源的质量也有所下降,导致成人高等教育的文凭在社会上的认可度较低,成人教育的发展陷入困境,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边缘化。当前成人教育边缘化现象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管理机构设置的角度看,政府无成人教育专职管理机构。从中央教育部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一概取消了成人教育专职管理机构,造成有其事而无人司其职,分散指导乏力,相应的政策法规不到位,必要的经费投入也没有了,只剩下一个象征性的计划管理,成人教育有些乱而无序。(2)从高校内部的角度看,高校缺乏成人教育发展规划的动力。在高校内部,成人教育基本上是不受重视的,高校办成人教育,更多地着眼于经济效益,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高校的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办学条件日益紧张,高等学校内部教育资源与教育需求的矛盾愈趋突出,很多高校甚至对成人教育提出不得挤占研究生、本科生的办学资源的要求,使得成人教育在高校内部的发展越来越边缘化。(3)从价值认同的角度看,成人教育已经成为普通高等院校中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经历了20多年的成人高等学历补偿教育,城市中原来的一代知识断层基本上已经完成,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上持有成人教育可有可无的“兼并论”和“涵盖论”观点的人越来越多。
(二)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为目的的职业教育
在我国,有“职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两个通用术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定义,职业教育是各级各类职业和技术教育以及普通教育中职业教育的总和。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全国职教会议上对它的界定是:“职业教育是个统称,它既包括技术教育也包括技术培训,既包括职业教育也包括职业培训,既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也包括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资格证书是认证的产物,是职业劳动者具备某一职业资格和相应职业能力的书面证明,它与特定职业的具体要求密切联系,反映了职业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应达的理想水平。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由于社会上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证书轻职业资格证书的氛围,使得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被人为地分为两个体系,成为职业资格证书发展的障碍。另外,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使得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及其管理不尽完善,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缺乏统一的机制等,使得职业教育的发展陷入困境。
(三)远程高等教育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启动了远程高等教育工程。自1999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四所高校开展远程高等教育试点以来,共分5批批准了68所高校为远程高等教育的试点院校。普通高等学校纷纷建立了远程高等教育学院,开展以计算机和电子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远程高等教育。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和学生能够实行跨空间的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能有效地解决成人学生的工学矛盾,这是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与传统教育最显著的区别,也是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优势所在。正是因为这种优势,远程教育一度得到飞速发展。当热闹和喧嚣都沉寂下来以后,人们开始关注远程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问题。由于远程教育的“教”与“学”分离,致使学校对教学质量及考试质量难以把握,从而使社会对远程教育的文凭认可度较低,远程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陷入了瓶颈。
(四)以培训为主的大学后继续教育
大学后继续教育是指对大学毕业在职人员或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不断进行知识补充和更新,不断开发他们的潜力,使之不断掌握一生中所需的知识、技能、准则和理解力,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高层次、追加型教育。随着扫盲教育及学历补偿教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大学后继续教育将成为21世纪初我国继续教育体系新的增长点。
知识经济时代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对大学后继续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新世纪,大学后继续教育要加快改革步伐,加强大学后继续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力度,全方位开展大学后的继续教育工作,使继续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
(一)政府管理职能的“缺失”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时,成教司与职教司合并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由于职教成教司的职能基本集中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对于“成人教育”很难做到全面的统管,到目前为止,从中央到地方,都没有一个专门的统管继续教育的机构,缺乏管理力度。实践证明,由于没有一个专门进行决策与管理的行政机构,继续教育的发展遇到了很大的障碍。
(二)法制建设上的滞后性
我国《宪法》、《教育法》和《企业法》中都有关于成人教育、职工教育的法律条款,但是,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独立的、依据上述法律而形成的《继续教育法》。现有的继续教育有关规定,往往“法出多门”,不系统、不配套、不协调。继续教育有关法律条款往往是方针意见多,实际、具体的规范少,没有法律体系的保障与支持,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的引导与规范,势必影响我国继续教育健康、有序及可持续提高与发展。
(三)继续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国家对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继续教育资源紧缺化表现在“硬件”和“软件”资源缺乏两个方面,所谓“硬件”资源是指经费与设备的总投入;“软件”资源主要是理论研究的积累与发展,思想上、舆论上以及相关发展规划中的重视、关心与支持。
“硬件”资源方面,由于国家投入不足,继续教育的开展一直是以各高等院校为主体进行的。随着高校的扩招,全日制办学条件已出现紧张,致使原来共享的继续教育资源一下子陷入匮乏。为了不影响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的正常教学,继续教育只能利用学校的“边角资源”和“剩余资源”,继续教育中理论课合班上大课,实践课可有可无的情况比比皆是,更遑论根据成人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了。
“软件”资源方面,继续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薄弱,首先,从理论研究者专门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情况看,不但无法与国际相关领域工作者的水平相比,也无法与国内教育研究者队伍的水平相比;从研究的方法和效果看,常常沿用教育科研的一般方法,难以产生震撼意义的影响力量;其次,对继续教育的特点、规律及市场需求研究不足,由于继续教育具有时代性和适用性的特点,与传统的学历教育相比,更应考虑科学技术、经济与生产领域的变革对继续教育提出的要求,更多地考虑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的认可。目前我国从事继续教育的工作者和管理者以及教师对我国继续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研究不足,往往把继续教育办成学历教育,套用学历教育的教材和教学方法,继续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的“普教化”,使得继续教育学历教育的色彩过于浓厚,导致在教学中不能以市场导向调整教学计划,毕业生的质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四)教学手段和形式缺乏现代化
远程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重要形式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印刷教材为学习资源,以邮政运输为传递手段的函授教育阶段;二是以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的广播电视教育阶段;三是以建立网络通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平台的电子远程教育阶段。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是发达国家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教学形式。我国虽然也有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但是是以网络学院这种教育形式单独存在的,而不是和其他的办学类型有机地结合起来,远程教育没有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在继续教育中加以运用,继续教育更多的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师面授形式来完成。
(一)加快继续教育的立法,进一步完善其运行机制
建立继续教育基本法律法规与制度体系,不但可以规范继续教育市场竞争秩序,有效解决和协调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矛盾,制约教育腐败,为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更重要的是,继续教育的立法建制,使继续教育得到应有的法律地位,促使继续教育的社会地位与其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所承担的历史使命相适应,与其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相适应,进一步扩大继续教育的社会影响,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另外,还应通过立法来明确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义务、条件、待遇、经费来源等,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加大继续教育的投入,强化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投入严重不足是长期困扰继续教育活动的主要问题之一。继续教育的人财物的投入是继续教育质量的“硬件”保障,它与产出成正相关。为了保障继续教育的质量,师资的配置要求不应低于全日制教育,因为受教育者已是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对象,他们对书本理论与实践结合已有一定的发言权,常常会带着问题而来。继续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的教师队伍不可能仅由专职教师构成,办学机构要通过大量聘任来自一线的优秀管理人员、技术或业务骨干及有关专家与本校的专职教师一起,组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还要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其核心是保证师资队伍在理论上的前瞻性,在知识、技能上的实用性,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重视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要有效地开展继续教育的实践,就必须大力加强学术研究,需要研究的主题有很多,包括:继续教育的历史和发展;继续教育的理论和哲学;继续教育政策研究;继续教育的研究方法;国际和比较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领导和管理;继续教育的国际合作;继续教育的产业;继续教育的市场分析;继续教育机构的评价指标;继续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继续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继续教育的师资培训和发展;继续教育的课程设计和开发;成人教学论;成人学习论;继续教育的成本分析;继续教育中信息交流技术的应用;知识产权和版权,等等。只有通过科学的继续教育研究,才能改进继续教育的实践,提升继续教育的管理水平,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增进学生学习的成效,促进继续教育学科的发展。因此,还要出台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有关教师及理论工作者加强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继续教育的新路子。
(四)倡导终身教育理念,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继续教育体系
1.以岗位培训、大学后继续教育为重点,实现学历教育向学历后教育的成功转型。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继续教育都是以“补偿教育”的形式进行学历教育,进行初级的职业技能培训,随着经济的发展,继续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办学与社会生产实际脱节,学习与实际应用脱节等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面向生产实际组织开展直接、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教育培训活动,强调针对性、实用性,注重实效,贯彻学用结合、按需施教的原则。积极采取校际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推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劳动准入制度,大力开展学历教育与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培训。
2.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手段,实现学习方式从单一、刻板到多元、自由的转变。现代远程教育借助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让信息高速公路、因特网等现代化的传媒手段走进继续教育的课堂,将科学的知识和信息跨越时空限制,传播到每一个角落,向全社会开放,它实现了教育对象、教学时空、教学内容的全方位开放,与传统教育形式相比显得更为便捷、自由、高效,使继续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成为可能。
要充分发挥各种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的功能,首先实现从传统的封闭式的教育观念向现代开放教育观念的转变: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传递信息为主的讲授式教学法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之间相互传递、接收信息的交互式教学。其次,在实践中要将传统教学的优点和虚拟教学的优点有机地融合起来,既安排师生面对面地授课,又组织网上指导等教学形式,使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环境能在远程虚拟教学和近距现实交往中实现平衡,为学员的学习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进而推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3.多种办学类型融合贯通,建立有效的继续教育办学模式。目前我国各种教育形式之间长期封闭、围墙高筑,上下不衔接,左右不沟通,甚至互争生源。合理利用所有教育资源,搞好各种办学类型的相互沟通势在必行。
首先要实现继续教育与社会的沟通,以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主体,以高校为基地,大力推进产学研和科技成果转化。主要表现为继续教育要根据产业结构、人才市场、企业需求,做适时调整和优化学校布局,创新设计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培养模式等,大力培养应用型、操作型人才,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内容更好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打破传统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新体制,加大力度建立行业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多层次、多形式地进行人才培训。
其次要做好继续教育系统内部的沟通,包括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学历层次的横向沟通和纵向衔接,如允许继续教育中培训教育与学历教育的学分互认,实行“双证”制(即完成指定的主干课程可以获得资格证,完成所有的课程可以获得毕业证等),要把现有的继续教育资源有机地联系起来,各展所长、互补其短、共同协调、充分发展。
2l世纪是一个全球范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国际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新世纪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将越来越集中地体现为人才拥有的数量和质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若要占据主动地位,离不开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亿万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继续教育体系是广大继续教育工作者今后研究的方向。
第六部分 完善的服务体系是继续教育持续发展的保障
改革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方式,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是继续教育持续发展的前提。建设完善的、多元化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为学习者提供开放的、优质的、便利的学习支持服务,建设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开展远程教育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是中国继续教育发展的趋势,是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七大鲜明地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指明了方向,标志着我国继续教育事业迎来了发展机遇。学习型社会背景是对现代社会发展特征的一种理论描述,在信息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与知识的急剧增长,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技术创新的频率加快,对人的素质要求的提高,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增加,学习已成为个人、组织以及社会的迫切需要。正在变化的国际格局和中国庞大经济体的快速增长需要构建有效的终身学习体系,为面向在职成人开展继续教育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积极发展继续教育,为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作贡献,是高校的重要任务。
高校开展的继续教育主要任务有两大方面。一是开展本专科高等学历教育,为行业、企业从业人员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二是利用大学教育资源开展岗位培训等非学历教育,为各类社会成员更新知识和掌握新的技能提供教育服务。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高校继续教育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普通高校、成人高校、自学考试开展的继续教育为广东的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仍然是广东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继续教育一方面作为普通高校高等教育学历教育的补充,另一方面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继续教育要大力的持续的发展,改革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模式和管理方式,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是必须前提,建设完善的、多元化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为学习者提供开放的、优质的、便利的学习支持服务,建设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开展远程教育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是中国继续教育发展的趋势,是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广东省继续教育的形式
1.普通高校开设的成人教育。目前全省普通高校基本上都开设了成人继续教育,设有成人教育学院或成人教育管理部门,招生规模大,在校学生人数众多,学习形式多为业余、函授,教学模式多为自学加面授期末考试。教学方法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籍管理为学分制和学年制兼有。
2.普通高校的非学历培训。大多数为行业培训,面向社会的继续教育培训没有形成规模。
3.成人高校开设的成人教育。仍以学历教育为主,开设高中升本科、专科升本科、高中升专科等层次教育。还有部分全日制成人教育学生。
4.网络远程教育。电视大学和少数普通高校开设了网络远程教育,多数普教院校是单独设置的教学机构,和成人教育属于两个不同教学管理系统,大多数还是属于学历教育。
(二)继续教育服务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计算机使用的普及和提高,大多数普通高校都建有独立的继续教育电脑管理系统,服务软件由各校独立设计和开发,基本上是作为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一种手段。各校情况不一,管理服务软件需求不同,服务体系的质量取决于各校。尽管近年来我省各高校十分重视继续教育服务体系的建设,继续教育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开发取得了较快的进展和很大的成绩,但仍存在着问题和困难。与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巨大需求相比,仍然不能满足国民教育发展和继续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1.思想观念跟不上继续教育发展步伐。长期以来,各类高校主要从事学历教育,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将面临学习型公民、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城市、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政府等提出的多元化学习与培训需求,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高校各级领导对成人教育如何开辟市场、扩展规模的思考还局限在国家计划中成人教育学历教育范围内,没有形成开放的办学理念和科学开拓市场的发展势头。
2.服务对象局限在校内成人教育在校学生。由于继续教育大多局限于成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电脑管理系统只是局限于应付成人教育日常教学管理。各高校的服务体系主要是为接受学历教育的学生个体提供支持服务,没有针对学习型社会继续教育需求设置的专门支持服务体系,难以扩展支持服务范围,把服务体系由被动服务变为主动发挥服务支撑作用,难以把面向社会的继续教育做大做强。
3.成教和普教各自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各校成教和普教教学服务体系各自独成系统。成教教育服务体系技术基础薄弱,总体投入不足,资源配备难以满足需求。与普教相比,成教资源共享缺乏技术和政策保障,优质教学资源、大型仪器设备、图书资源等共享程度低,院校间学分互认等存在障碍。
4.资源开发各高校各自为政,信息孤岛、资源孤岛现象普遍;虽然各校开发的服务软件照顾了各校不同的办学特点,但不同的资源服务体系不能互通互联,缺少开放的服务体系,系统之间不能有效互操作,应用软件共享困难,共享高校高水平的课件等服务难以提供。
5.教育资源单一,开放程度不够。各高校为参加学历教育的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很少有针对非学历教育的资源储备和应用,难以满足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教育需求,成为扩展继续教育的瓶颈。
6.目前各高校继续教育管理系统服务体系大多数是满足各校成人教育学籍、成绩等教务管理,没有实现功能模块的服务和服务提升,形成主动的教学服务和教学交互等学习支持服务,教学系统的搭建、支持服务范围的扩展和信息资源服务提升到知识服务层面仍有待加强。
7.校外教学点学习支持服务成为影响质量和制约发展的问题。在建设和管理校外学习站点过程中,许多校外学习站点并不具备条件,资金匮乏,师资不强,管理不规范,服务不到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同时,由于校外教学站点的建设与管理基本沿袭了以往函授教育的做法,高校在校外学习站点的建设与管理上难以投入足够的精力和资金,且成本高、效果差,校外学习站点管理、教学设计、资源建设和教学管理质量难以提高。
(一)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体系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省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成人学历教育作为普通高考的补充,为我省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目前在职人员学历提升,行业、企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等方面需求仍然突出,我们的主要问题在于学历教育如何更加适应成人学生业余、分散的特点,职业培训如何进一步建立开放的学习服务环境,为学生提供容易操作、方便学习、管理到位的服务体系。目前各高校独立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水平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提高和规范,继续教育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省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完善的服务体系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继续教育的发展模式和基本格局,包括规范管理、资源共享和质量保障等方面的目标能否真正实现,继续教育服务体系能否起到这样的作用,取决于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的水平。继续教育服务体系不仅要服务于继续教育本身,更要服务于我国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目标。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是我省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继续教育服务体系的创新
传统的成人教育方式将面临改革创新,这是发展继续教育的需要。面授、函授等传统的学习方式将采用现代远程教育的形式,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从业人员的需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继续教育管理的层次和水平,是继续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也是教育形式的创新。网络是开放的公共设施,普通高校可以用,电视大学可以用,业余教育、函授教育、自学考试也可以用。目前我省除电视大学外,有部分高校建立了网络远程教育,为成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中国巨大的继续教育培训需求和通讯技术的普及应用,决定了建立网络继续教育服务体系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数字卫星、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资源构建的学习平台为从业人员业余学习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我们要解放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更新观念增强教育服务意识,建设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各行各业继续教育的需求。坚持创新,积极探索,同时要借鉴国外建设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和继续教育的实际出发,不仅从技术上创新、模式上创新,观念上、机制上也要创新,扎扎实实地做工作,打造品牌,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建立继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各校独立设置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不能适应继续教育发展的形势需要,如何建立为全省高校继续教育提供服务的公共服务体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公共服务体系如何适应高校继续教育的现实情况,如何适应终身学习社会建设的需要,是建立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公共服务体系要提升自己的资源整合与提供公共服务技术平台的支撑能力、学习支持服务能力,需要在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抓住管理体制、资源整合机制与优化、共享的关键问题,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和资源承载、交流、评价环境,搭建教育资源互通、衔接和共享的平台;开展学分互认、学分转移和学分储存试点,逐步建成为各类社会成员服务的课程超市和学分银行,进行模式和机制的创新性探索。
(四)公共服务体系多功能多元化
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要有继续教育特色的基础硬件设施,还要注重教学服务软件建设,实现多功能、多元化的服务。公共服务体系要兼顾两个方面,即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校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一方面凸显服务的功能,一些事务性的工作,比如日常教务工作辅助性的管理,以及面向学生的助学、导学、学业顾问、学习环境的提供和网络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及其它学习知识服务,属于服务范围,可以由公共化的服务来完成。另一方面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远程学习环境的支持服务系统,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教学管理服务,教学质量的管理。在以提供学历教育服务为主的同时,还要承担课程教学资源的组织引入和传输任务,包括远程教育,课程内容、教学过程的跟踪。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经费,把继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多功能多元化。
(五)继续教育服务体系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的建设是决定服务体系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我省继续教育管理队伍普遍存在着专业管理人员偏少、计算机水平偏低的现象,通过新的思路、新的模式、新的技术、新的手段,创建新一代继续教育服务体系,还有许多困难,要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建设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管理人员必须是具备好的政治素养和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懂业务、有理论、肯钻研的实务型人才,才能保障教学资源的高效传输,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优化整合,进一步建设好继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六)加大投入,建设高水平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
目前我省教育投入相对不足,尤其是对继续教育的投入更少。由于普通高校受到依托学校设备师资开办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观念局限,校舍、设备、师资、资金投入都是首先满足普高教育的需要,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使用的资源基本上是学校普教的“剩余”。许多学校虽然从成人教育办学得到了资金的补充,但相对于成人教育的投入还是占很少的比例,总的来说是收入多投入少。这种状况影响了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影响了继续教育服务体系的建设。学校继续教育教育财力的投入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继续教育服务系统以及管理手段的落后。为了保证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保证继续教育管理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有充足的经费支持。经费的来源可以开拓多种渠道,国家财政拨款、学校基本建设统筹分配、成人教育收入再投入等等,有效地保证继续教育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第七部分 广东省教育行政部门对继续教育的监管政策措施
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继续教育的发展必然要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继续教育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长。广东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从战略上重视继续教育的发展问题,总结经验,调查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宏观调控与统筹,促进继续教育稳定、健康地发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社会依法参与、学生依法受教”已经成为教育法治的目标。制定《广东省继续教育条例》,加快制度化、规范化进程,建立和完善执法监督系统,使继续教育逐步走上依法治教、依法施教、依法促教的轨道。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定职责、权限与程序管理各级继续教育机构,坚决查处各种涉及继续教育的违法、违规案件,依法保护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继续教育活动的正常秩序。
按照省委、省政府“科教兴粤”“人才强粤”的战略要求,体现“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本”的思想,围绕创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继续教育的方针和任务。在组织人员开展继续教育预测、决策论证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广东省2012-2020年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规划》,并切实做好实施指导工作。
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单位要把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继续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积极开展成人学历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在职人员岗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弱势人群生存发展技能培训、老年人群社会文化活动等。坚持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和品牌意识。建立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准入制度与劳动力市场有机联系的运行机制,正确处理教学规律与市场需求的关系,提高现代化教育技术利用率,优化整合全社会的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学习资源、文化资源,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政策和体制,建立满足社会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继续教育网络。
1.普通高等学校要坚持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注重质量,提高效益的原则,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在继续教育中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2.加强广播电视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协调广播电视大学与普通高等学校网络学院的发展,将网络教育延伸到企业、街道、乡村、家庭,形成以学习者为主体、用人单位支持、政府予以必要资助的继续教育保障机制,促进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村镇的形成。
3.推进农科教结合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统筹,调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完善县、镇两级农民文化科技教育培训体系。提倡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与当地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学或中心小学结合,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办学,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4.进一步贯彻执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落实民办教育有关的扶持法规和政策,鼓励民办继续教育的发展。
5.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办学单位加强与社会、市场力量的联合和合作,建立继续教育多元化的投资体系,扩大教育合作范围,吸引教育投资,分享教育收益,改变国家办学的单一化体制。
6.鼓励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在维护本校声誉与利益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与国外教育机构建立联系,开展对外交流和境外合作办学,扩大继续教育的办学渠道。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际上先进水平的教育管理方式、办学理念,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增强本省、本地区的竞争力。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和基本性质:一是培养对象为在职人员,学校的学员来源、专业科类、层次设置及办学形式等,从根本上看依赖于用人单位对培养人才的客观实际需要;二是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要按照国家要求,保证应有的规格、质量,遵循教育的共同规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建立对社会需求反应灵敏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制度,可以采取如下改革措施:
1.成人高等院校在大力办好成人专科的同时,增强成人教育本科层次的教学力量,扩大招收成人本科学生的比例。
2.在招生政策上向大龄、在职成人倾斜,对报考专科、本科第二学历的学员,鼓励他们继续接受教育,经本人申请,省招生办公室审核,免试录取。
3.对于在用人单位工作一年以上,曾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达到一定分数线的往届高中毕业生,不再参加成人高校统考,由用人单位推荐,省招生办公室审核,学校复核,免试录取。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继续教育活动的行政管理,主要运用法规、经济、政策、信息、评估等间接调控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管理,使办学单位适应社会实际,做到质量、规模与效益的统一,进一步扩大继续教育办学自主权。
1.办学单位应成为政府指导下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按照市场需求确立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对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可以结合实际和市场需要扩大招生人数,使继续教育的教育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多样性,逐步建立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多渠道的多元办学体系。
2.允许高等学校根据本校实际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公共基础教育,按照科学的新发现、新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开设既有专业特色又务实的课程,真正发挥优势,并以质量、特色取胜。
3.对年龄超过40周岁,学习外语课程有困难的成人高等教育专、本科学员,经本人申请,学校领导审核批准,准许选修相同学分的其它课程代替外语课程。
4.完善学分制,实行灵活和弹性学分制。提倡和鼓励校际之间的学分互认、资源共享,积极推进专业和课程管理方式与手段现代化;鼓励和支持学员按照学校要求并结合自身条件,参加全国公共英语、计算机等级统一考试,成绩合格者经有关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后,可免修相应课程。
5.鼓励普通高校积极开展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相沟通工作,以及开展自学考试第二学历教育。
6.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员曾参加大学英语四级或全国公共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合格,经本人申请,学校审核批准,可不参加全省学位外语考试;符合条件者,由学校授予学士学位。
教师是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是深化继续教育改革的关键。引导和鼓励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参与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鼓励有教授、副教授职务的教师积极承担继续教育教学任务。继续教育的师资一般由专职和兼职教师组成,他们的整体素质,将影响着继续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各办学单位在引进专职教师的同时,应广泛吸纳社会、企业以及事业单位有技术业务专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对现有的专、兼职教师应当保持相对稳定,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
加强教育督导机构、队伍和信息网络建设,促进督导工作网络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不断提高督导员的督导能力和水平。制定广东省继续教育督导有关规定,明确督导专员的职责和权利与义务,强调督导过程的科学、客观、公正、公平,进一步规范教育督导工作。督导员要监督、引导继续教育办学单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依法依规办学,保证办学质量,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工作建议。
运用评估手段改善和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级继续教育办学单位的宏观管理。逐步建立具有广东特色、有利于分层定位和分类指导的继续教育办学单位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充分发挥评估的规范和导向作用。制定各项评估和督查监控办法,促进继续教育形成依法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的良性循环机制。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20字方针,强化评估监督,保证继续教育市场的规范竞争,优胜劣汰。
1. 刘占风,张必涛. 论推进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 [J].成人教育,2008(04).
2. 顾晓波. 建立成人学历教育的沟通与衔接机制 [J].成人教育,2002(23).
3. 袁金生,郭兴华. 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与融合 [J].中国成人教育,2000(7).
4. 陈精珠. 在学习型社会发展趋势中构建教育立交桥 [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
5. 程瑛. 独立设置成人高校的存在与发展 [J].继续教育,2007(06).
6. 杨涛. 独立设置成人高校改革与发展策略探析 [J].成人教育,2008(05).
7. 课题组. 广东省独立设置成人高校成人与继续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1).
8. 魏小瑜. 我国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回顾及探索 [J].中国成人教育,2008(03).
9. 王彤云,刘贻新. 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得现状及发展策略 [J].科技信息,2007(22).
10. 郑仲. 广东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功能浅析 [J].中国成人教育,2004(07).
11. 黄大乾,叶晖有. 广东高等学校成人与继续教育的现状、经验、特色和评价 [J].成人高教学刊,200(2).
12. 黄继晏. 建立与继续教育相适应的自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J].中国考试(研究版),2005(06).
13. 默剑波,郭怡亮. 充分发挥委托部门作用 [J].河北自学考试,200(3).
14. 许喜文.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J].湖北社会科学,2007(05).
15. 吴晓波. 电大教育改革中的制度创新及途经 [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2).
16. 朱连庸,薛咏戈. 电大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探 [J].天津电大学报,1999(1).
17. 张超. 电大非学历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18. 王建设,孙冬青. 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相互促进的探索与实践 [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4).
19. 李江. 电大继续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20. 王焕玲. 浅析我国网络教育的发展 [J].中国成人教育,2008(03).
21. 何修竹. 网络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J].继续教育研究,2008(03).
22. 余海清. 网络教育如何做好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发展 [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2).
23. 李伟国. 广东成人网络高等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
24. 杜开展. 试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沟通 [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12).
25. 范庆标. 论成人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 [J].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10).
26. 刘华,姜为. 成人高等教育学分互认:现状、成因与对策 [J].中国远程教育,2007(04).
27. 吴念香. 推进广东省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J].高教探索,2003(04).
28. 昌灯圣,昝玉林. 广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程中成人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J].继续教育研究,2008(05).
29. 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20年)
30. 董明传,成人教育决策与管理。文汇出版社,1997年12月
31. 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成人教育研究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7年12月
32. 高志敏:继续教育概念辨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01.
3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术语》.1984年版.
34. 杨健明,终身学习社会中的持续教育:香港的模式,第五届成人教育与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澳门,8月1-3日,2006.
35. 严继昌、杨健明等,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 经验 对策——“内地-香港继续教育专家论坛”会议综述,5月18日,2007.
36. 姚祖光,对开创我国继续教育新局面的思考,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3,1.
37. 张桂兰、张玉华,继续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中国成人教育,200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