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主课堂
文/朱涛
最近几年,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在我国得到长足发展。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继续教育”做了全新的界定:“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继续教育”的内涵大幅改变:由原本的“工程技术教育”转变为宽门类、多样化知能教育,由学历教育转变为多规格教育;更使“继续教育”的外延充分扩展:由正规教育扩展到非正规、非正式教育,由学校教育扩展到社会教育。
依此,可以逻辑地推出“终身教育=学校教育+继续教育”的结论,“继续教育”的地位得以大幅提升,开始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最近几年,我国高等继续教育已经突破正规教育的束缚,走上整体转型,多类型、多规格快速发展之途;职场继续教育规模扩展、层次提升;广大城乡社区面向社区民众的多样化继续教育也在如火如荼地普遍开展。在继续教育蓬勃推进的大潮中,乱办学以教谋私者有之,混文凭权钱交易者有之,图政绩弄虚作假者有之,走过场应付差事者有之,这些乱象严重影响着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继续教育要承担好自己的时代使命,必须把握四条原则——
第一,以“立德树人”为基点。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民族能否复兴,关键在于能否造就一代代“有理想、有担当”(习近平语)的新人。继续教育只有端正方向、抵制歪风、牢记使命、不负重托,才可能承担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第二,以人的发展为导向。“一切为了人,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应该是继续教育推进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民众特别是成年人的生存发展、工作生活、身心健康、休闲娱乐等需求,即是继续教育的办学方向导引、生存发展指南。只有面向“人的发展”的市场需求,继续教育才会有活力、有前途。第三,以有效质量求生存。对于有头脑的成人学习者来说,“投入产出比”是其接受继续教育、选择办学主体的“刚标准”,它也成为决定办学主体竞争实力的“金指标”。继续教育办学主体只有以科学的方案、适宜的内容、先进的技术、周到的服务有效地提升学习者的知能水平和发展能力,才可能获得社会的认可与推崇,也才能拓展自身的发展天地。第四,以特色优长求发展。要想在激烈竞争中保持优势,继续教育必须“以特色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特色”意味着“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创新”要求纵向的“前所未有”,横向的“与众不同”。为此便须做到“顸天立地”:“顶天”者,瞄准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前沿,瞄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沿;“立地”者,立足于成人学习者发展实际,立足于自身资源、实力实际。
由于成人期是相对最长的人生阶段,所以以成人教育为主体的继续教育终将成为终身教育的主课堂。
(摘自《成才与就业》2013年11月A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