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课程建设、质量评价及监控机制研究

作者:   时间:2014-04-14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课程
建设、质量评价及
监控机制研究

组 长:廖仕湖
副组长:韩兆洲
成 员:郑凡强 栗万里 张靖磊


暨南大学教育学院课题组
2011年11月5日

摘要
文章第一部分简单阐述了目前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任务和目标,结合目前状况,预测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即:要满足多元化需求;适应市场化发展;采用网络化的形式长手段;依学员兴趣和需求注重培养其创造性。就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开展课程建设、质量评价及监控机制研究课题的意义,做了分析和探讨。
第二部分着重就课程建设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课程建设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目前普通高校成人教育领域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现状给出了改善成人教育课程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第三部分就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评价进行了研究,质量作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但目前的成人教育质量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消极因素。找出了影响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的因素,评价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多产生的效果,总结出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现的方法和手段。
文章第四部分对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机制进行了探索研究,首先论述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研究的必要性,其次按照学生培养规律,从入学学生生源质量的监控、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学生学习质量的监控和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的监控四方面探讨了现行监控机制及问题,提出普通高校除加强内部监控之外,政府与社会尽快建立完善外部监控机制和教育评估机制,合理引入第三方认证机制,保证普通高校成人高等健康发展。


目 录

第一部分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1
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发展现状……………………………………………1
二、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未来发展方向………………………………………2
三、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开展课程建设、质量评价及监控机制研究的意义…4
第二部分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6
一、课程建设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6
二、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课程建设现状分析…………………………………7
三、改善成人教育课程建设的对策及建议………………………………………9
第三部分 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状况及保障体系构建…………………………………18
一、影响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的因素…………………………………18
二、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现………………………………………………20
第四部分 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机制探索研究…………………………23
一、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研究的必要性……………………23
二、现行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监控机制…………………………………24
三、完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的实践与探索……………………26
参考文献……………………………………………………………………………30


第一部分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发展现状
成人教育的宗旨在于通过这一教育过程,使社会成员中被视为成年的人增长能力,丰富知识,提高技术和专业资格,或使他们转往新的方向,在人的全面发展和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均衡而独立发展两个方面使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得到改变(这段话的表述好象有点问题)。自1978年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我国成人教育迅速恢复,蓬勃发展,1987年,正式确认“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必要条件”。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成人教育制度。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把在2020年“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列为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并强调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党的十七大再次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表明,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性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潮,在我国正逐步从理论层面走向实践层面。实现终身教育,成人是主体,继续教育是主要手段,在终身教育及学习型社会构建过程中,成人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普通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
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尤其是1998年普通高考扩招以来,成人教育风光大减,逐渐呈现出不健康的发展轨迹。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更是被轻视,逐渐走向边缘化地带。就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而言,如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的“成人高等教育”33项指标来衡量,其成绩明显是不合格的。新时期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对终身教育的提倡力度加大,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应依托普通高校资源,凭借自身特色,承担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角色,回归本位,逐渐发挥重要作用。在普通高校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成人教育如何正确定位,如何确立发展方向,如何为成人教育对象提供有效的满足需求的服务,是摆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面前的新课题。
二、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正在发生快速且深刻的变革,整个社会由工业化社会向知识型社会过渡,知识成为人们竞争的资本,成人在现代社会中受到来自知识挑战的竞争压力将越来越大,终身学习成为人们的强烈需要,成人教育将会成为一个开放的领域。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在新形势下应该吸取以往的经验,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发挥促进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作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满足多元化需求
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的过程中,普通高等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界限已经出现交融地带。普通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直接给成人教育造成了巨大冲击。这种冲击不但包括生源、教学投入、培养质量等硬件方面,而且包括对成人教育工作者的观念的冲突,一度让成人教育工作者认为成人教育将会被边缘化。成人教育在一定时期为了适应发展,或与普通高校合并重组,或转变办学形式、办学层次,或创办民办高校等,成人教育的生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学员成分极其复杂。成人教育的结构层次、生源、办学需求、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必然带来高等教育质量的多元化。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差异很大,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必须满足和适应这种多元化的教育要求,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学员的需要,真正起到促进成人教育发展的作用。
(二)适应市场化的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建设的发展,成人教育更是如此。而成人教育与经济关系的直接表现点就是成人教育的市场化。从以往人们对教育与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看,一方面经济运行是许多因素的产物,而教育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另一方面教育发展前景受经济状况影响,即教育随着经济的变革而变革。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必须具有市场化趋势,即应适应市场发展变化,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并以市场为主导性原则来决定所开展的教育工作。这就要求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要了解市场需求,开展社会市场调查,不断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职业发展动向,归纳有效参与社会所提供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形成职业技能库。善于调查发现成人学习者在日常活动中以及在实现自己目标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注重研究成人学习者特定的性格特点,了解他们已经具备或尚需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研究成人学习者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确定其现有发展基础和差异。
(三)采用网络化的形式和手段
在知识社会中,作为一种特殊知识形态而存在的新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作为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多媒体网络以其先进的技术、强大的功能,在诸多领域得到了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借助网络手段开展成人教育课程建设,使网络进入成人教育系统,是成人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变革必将对成人教育的传统模式产生全面、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未来的成人高等教育必将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如成人教育能够全面利用网络化手段,其一直无法改观的工学矛盾将会得到有效缓解,教学资源也能够得到更多元化的共享,更能激发学员自主学习的兴趣。网络化成人教育将实现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形成终身学习资源系统,不断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实现师资共享与网络建设、信息共享与市场分工,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降低成人教育成本,实行课程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提高使用效率。所以,课程建设采用网络化的形式和手段,既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课程建设具有开放性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成人教育未来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
(四)依学员兴趣和需求注重培养创造性
创造性是知识经济的本质,是人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我国倡导终身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人的创造性。培养人的创造性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1999年,教育部在全国教育会议上明确提出,各级各类教育应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人教育的绝大部分对象是正在承担各种社会角色的现实劳动力,在知识经济和国际化、信息化潮流中,他们的创造能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的整体竞争力。成人教育毫无疑问要以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为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具体而言,成人教育不应仅仅把已有知识和技能的授受作为课程学习的终点,而应以此为起点,使成人学习者养成正确的思维方法,以及创造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应该在考虑学员需求和兴趣的基础上,加大对学员创新能力的培养,把注重培养学员的创造性作为未来发展趋势。
三、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开展课程建设、质量评价及监控机制研究的意义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逐渐从精英教育阶段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生源的素质和质量已相对下降,高等教育的质量成为高校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这在成人高等教育中尤为突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以其品牌、资源及信誉优势一直成为绝大多数在职人员继续深造的首选,如何提高成人教育质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和切入点是加强和改进课程建设工作。
成人教育工作一直围绕着课程教学而开展,课程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基础和核心,越来越被高校所重视,高水平的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得以成功最有力的保障之一,课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决定着高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人教育的对象和教学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学员的层次更加丰富,素质的区别越来越大,原本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差别愈发突出,教学程度的要求也由于所处工作岗位或环境的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区别。对于这些新出现的情况,旧的课程设置肯定无法满足要求。成人教育的课程建设不能完全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更不能作为高中教育课程模式的延伸。为了达到整体的预期教学效果,需要结合成人教育的具体情况,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来设计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尊重成人学习规律,注重学习者的需求与自主性,注重学习者经验及其生活情境的整合,注重自主参与,突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特点,与时俱进地加强成人教育课程建设,促进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课程建设作为实施教学、进行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核心,其建设基础和条件是否满足成人教育的具体特点要求,需要有一个具有具体评价指标的体系进行衡量,这就要求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加强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宏观指导,有利于对课程建设中各个环节进行剖析,找出制约教学质量的因素,起到诊断、导向、激励的作用,从而实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效果,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目的。
成人教育质量以课程建设为基础和前提,而教学工作的效果对成人教育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学工作的实施和推进涉及到诸多方面,比如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设施、学生素质、教学环境等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很活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些要素自身的条件和活动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的和谐程度都会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教学要素的监控,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监控机制的建立,一方面能通过对教学质量的科学评价反映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综合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把欠缺与不足及时反馈给教育决策部门,以便教育决策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对教学实施过程及时采取可行性改进措施,确保教育朝着优质高效的目标迈进。

第二部分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课程建设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最重要的基础建设工作,是开展成人教育工作的核心和切入点。本文分析了目前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比如课程建设无法突出成人教育特色,结构体系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教材建设滞后,反馈机制不完善等,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改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课程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课程建设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当前形势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旧的观念和培养机制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对新形势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要有一个全方位的考虑。在普通高校林立的环境中,成人教育更应彰显特色,提高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分析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近年来的发展状况,要想提高质量,改变目前被动的局面,必须找准切入点。一直以来,成人教育工作都是围绕课程教学而开展的,课程建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必须重视课程建设,围绕课程建设开展工作。
(一)课程建设决定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实施教育计划的基本环节,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影响专业生存的生命力,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体现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根本标志,是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
(二)课程建设是满足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内在要求
在信息社会,科技和知识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在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制下,社会对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层次要求越来越广,人们的就业范围也越来越广,对新知识新科技的需求日益强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要想取得发展,必须主动适应社会的这种需求,及时进行调整,其中更新传授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就是适时对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加大课程建设力度。
(三)课程建设是改革和发展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重要内容
课程和课程开发是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的最基本单元,它的设计和实施水平决定了专业的质量。课程建设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专业教学改革的各种方案和措施最终都应落脚在课程上,改革的成效由课程这个基本单位来体现。加强课程建设,全面深入地研究课程改革与开发新课程,建立符合社会发展目标,又切合学校自身优势,同时满足广大劳动者求学需要,具有成人高等教育特色的新的课程体系,并不断完善和创新,是改革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开展好课程建设有利于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其专门的培养对象、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教育模式、成人教育自身的特点等而有别于一般的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注重学习者的需求与自主性,注重与学习者经验及其生活情境的整合,注重自主参与,突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建设既要借鉴普通高等教育的经验和方法,更要注重自身的特点,研究探索符合成人高等教育实际的课程建设目标、设置体系、评价机制、教学方法和手段,培育发展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建设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二、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和核心,课程建设在成人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但目前而言,我国成人教育的课程建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落后,有利用普高课程模式替代的倾向,没有突出成教特点
无论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决议或建议,还是从发达国家成人高等教育的经验看,进入新世纪,高等成人教育的课程理论已经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很多传统概念的内涵被赋予新的意义。但这些新的内容在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课程中基本还没有体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思想观念落后。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各自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它们在教育对象、学习过程、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均有明显区别。但落后的思想观念让一部分成教工作者认为成人教育在当今教育体系中处于次要地位,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发展成人教育课程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沿用普通高等教育模式,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等方面均采用普高教育的成规,强调基础理论,忽视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缺乏针对“成人”的教育特点。
(二)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体系不健全,特色不鲜明
合理的结构是促使事物朝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前提条件,如果结构不合理,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事物的发展就会偏离原来的目标。然而在成人教育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之前,偏偏就出现了课程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比如在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基本上必修课一统天下,选修课没有立足之地。在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本来应该更注重实践课,但事实上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课的现象。就成人教育课而言,其课程的职业特征十分明显,其课程设置应满足社会发展和个人就业素质提高的需要,但目前以学科课程为主导的课程结构缺乏整体联系,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相互割裂,直接影响知识的运用。这种以学科课程为主导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结构中,活动课程明显不足,实践课程也难以保证,忽视了成人的学习需求、兴趣和动机,没有考虑成人生源的差异及其对课程选择多样性的要求,导致成人教育课程建设与社会脱节,造成许多物力与智力的巨大浪费,阻碍了课程建设的发展。
(三)课程内容陈旧呆板,缺乏时代气息
由于众多成人高校借用或移植普通高校教材,其课程内容大多以理论学习为主,实践内容相应地处于从属、被支配的地位。这些课程内容陈旧落后,更新缓慢,与现代科学知识发展和社会生产生活发展不相适应,也不适应各类成人高校的培养目标和成人在职学习的需要。比如,专业基础课内容与实际联系不密切,专业课的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层次偏高,不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在学科内部,过分强调自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求全求广求深,没有从学员的实际情况出发,学非所用,或用非所学,导致学生负担过重或消化不良。
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智力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设置的体系及由课程设置所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各类课程及其比例,建立科学的课程结构,是实现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然而,传统专业的很多课程老化呆板,缺少灵活性,学生根本无法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来选课。新设专业往往匆匆上马,抄袭模仿全日制专业或其他院校相同相近的专业,或拼凑、叠加一些课程,主要以模仿与跟踪为主。而研究生课程、交叉学科课程、创新型的体现以人为本强调个性适应时代需求的新课程偏少。有的课程因为设而设,没有用处,有的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没有时代气息,更谈不上指导成人的实践了。
(四)教材建设滞后,满足不了课程建设的需要
课程设置体现着教育蓝图,教材则是实施蓝图教育的基本依据和学员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所用教材大多为普通高校同层次教材的翻版或直接选用,很少体现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有些教材往往忽视地域与文化差异,脱离社会发展科技发展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落后于成人的工作实践。有的教材用了几十年还在用,有的教材学生在大专时用过,专升本又用,令人啼笑皆非。教材陈旧,体系陈旧,造成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不可避免的陈旧。而且,一些教师对传统的教材与课程系统已经驾轻就熟,对创新开发新课程或讲授新课程不尽如人意。适合成人学习的相关教材建设的滞后性,成为课程建设的一个绊脚石。
(五)师资队伍良莠不齐,教学手段落后,教与学未能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成人教育的师资队伍中,专职教师有一定的数量,但总体而言,比例很小。教师队伍中大多数为普通全日制教育的教师,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责任心强、业务精、素质过硬,但也有部分教师的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自身教学科研工作任务重,分身不开,尤其对新开课程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钻研,新知识新技能跟不上,仓促上阵。更有些老师上成教的课,抱着增加工作量、赚取课酬等应付心态,也不区分成教与全日制上课的特点,照抄照搬,效果极差。有些聘请退休教师的,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课程不能正常开设,或者迟到早退等;有些聘请在读研究生的,上课能力有限,而且流动性很大,甚至有些课程未上完就要离开等。
(六)课程建设反馈机制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课程建设是一项繁重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这就要求对一定时期内的课程建设效果进行评定,进行信息反馈。然而目前成人教育课程建设鲜有采集吸收反馈的信息,更没有相应的监督体制来促进课程建设,导致出现当下成人教育课程建设甚至不知道是否满足了学员的学习预期,是否满足了社会的需要,是否满足了学科发展的需求,有没有符合专业特点,对于促进成人教育质量有没有起到好的作用。
三、改善成人教育课程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成人教育课程建设的指导原则
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全面高效质量管理观念逐渐得到认同的背景下,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基础和核心,是实现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同时必须认识到,课程建设也是一个涉及面广、头绪繁多的系统工程。在开展课程建设这项工作时,应该遵循以下指导原则:
1.坚持凸显成人特色,提高对成人学员学习特点适应性的原则
成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突出的特点。成人学员整体上在生理、心理、社会经历、社会角色等方面差异较大,学习时间难以保证,学习活动的统一组织有相当的难度。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成人理解记忆和逻辑思维较强,在知识选择上应倾向于辩证性强、形象思维少、抽象思维多的内容。成人学习与生活是相对独立而现实的,需要根据现实条件自主学习。课程的编制要适应学员的自主学习需求,并且随着专业细化、职业种类不断增加和学员自主性的提高,拓展学习选择的空间。从教育层面上看,它与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不应是普通本科教育的压缩,更不应是高中教育的简单延伸。从课程设计上看,成人教育要符合自身特点,不应模仿本科及中学的教学模式,不应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也不应以高深繁杂的理论教学为基础,应以符合成人教育所设专业的职业技能为主轴来开展课程建设工作。
2.坚持满足学员需求的原则
成人是社会改革和发展的主体,成人教育的对象是成人,一直以来,成人教育比较强调成人教育课程的社会服务功能,但同时忽略了它对成人个体全面的自我发展功能。然而,社会经济与文明整体的发展,是由个体的发展这块基石来铺垫的。终身学习时代无论何种类型的成人教育课程建设,应致力于促进成人学习者个体的自我完善发展。课程建设必须和学员经验有机结合,强调在学习中的自给自足,加强学员自身知识的连续性、累积性和完整性相结合,不仅要注重知识事实,还要注重处理知识的技能。由于成人学习者重视的是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而不只是学术性,所以要满足学员的需求,就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突出实用课程,增开选修课程,让学员能够自主结合自身状况进行课程的选择与学习,真正达到满足个人需求的目的,最终实现课程建设以人为本的目标。
3.坚持社会发展、专业特点、学员需要相统一的原则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课程建设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实用性为主旨和特征。一段时间以来,普通高校的扩招对整个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为了占据一席之地,盲目沿袭了普通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没有充分考虑成人在职、业余的学习特点,不了解成人学习的特长,也不管成人学习的缺陷,专业化理论化的课程偏多,实用性针对性不强。有的专业带了方向,却方向不明,专业特色、方向性不知在哪里。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过分强调学科的内在价值,牺牲了成人教育的有效性、实用性,学员不能自主学习,甚至学不能用,用不能学。因此,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在依托普通高校优势资源的同时,应该突出自身特色,找准服务社会的点,注重服务于成人学习者的需求,专业的特点应该符合社会需要和学员个体的需求。而学员个体的学习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需求的具体体现,个人需求的充分满足也意味着社会需求的全面实现,社会需求的全面实现是由具有专业特点的学科设置作为平台来满足的。所以,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不能注重于一个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只有把学员个体、社会需求和学科专业特点有机结合在一起作为整体考虑,才能真正开展有现实社会价值的课程建设工作。
4.坚持课程内容的统一与整体性原则
成人教育的对象虽然有一部分高中应届毕业生,但大部分是已经走上生产和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甚至社会经验相对丰富,职业性鲜明。不同层次、不同知识背景的学员对学习的要求是不同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课程建设要考虑个体的需要,也要考虑整体的统一性。一方面对成人教育的主导课程需要在学科内部要素间进行综合从而形成综合课程;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成人教育课程之间也应进行综合。此外,成人所拥有的生活、工作经验可以成为成人进一步学习的重要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员提高自身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困难的能力,也为课程建设的实施提供了良好基础。学员对象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要求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分析个体需求,坚持学科设置的统一性与整体性,在社会需求的大的科技文化背景下,综合考虑课程建设的内容,实现成人教育课程建设既满足学员需求、又利于成人教育的整体发展。
5.坚持注重前瞻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课程建设是一项不间断的动态工程,要从现实社会需要出发,反映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又能够不断更新内容,拓宽新知识领域,增加新科技含量。成人教育课程建设应以突出的现实问题作为课程开发的核心,围绕社会面临的前瞻性主题进行探究开发,才能真正提升课程建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成人教育课程改革要具有前瞻性,就应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前调整一些专业结构,以适应未来人才市场的新变化。据资料显示,我国很多发达地区对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的行业中,中高层人才缺口都在数万人以上,未来数年内,这类中高级人才在西部地区将更加奇缺。成人教育课程建设必须加大新知识新科技的含量,确保成人学习者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只有课程建设的前瞻性得到保障,才能提高成人教育的办学质量,促进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终身教育学习体系中发挥成人教育应有的作用。
(二)成人教育课程建设的理论和方法
1.课程建设的理论
课程建设是一个使用广泛而又具有多重涵义的术语,它需要考虑到学科、学生、社会等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由于人们关注课程建设问题的视角不同,对课程的认识也多种多样,有的从社会需要出发,主张根据社会发展确定课程内容及课程活动;有的以学生为中心,认为课程应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社会化需要为标准;有的认为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以掌握学科知识和相应技能为目标。以上都反映了课程建设的某一方面要求。到目前为止,课程建设方面形成了各种课程理论流派,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强调以学术为中心的学科课程建设,强调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改造主义课程建设,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本主义课程建设理论。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成人教育主要偏重于采用强调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改造主义课程建设理论,在一定时期内,成人教育蓬勃发展,为我国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社会和教育体系的发展,目前对于成人高等教育来说,尤其是普通高校中的成人教育课程建设而言,不能简单采取一种课程建设理论来作为指导。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扩招,成人教育的地位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展工作的政策也有了很大的调整,尤其是生源问题,近几年来,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生源更趋多样化,成分复杂,生源的职业、年龄、类别、知识基础、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处理工学矛盾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别。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要提高质量,就不得不考虑这些现实问题,而兼顾这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就对成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顾此失彼。所以,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课程建设的理论,应该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探索,开展研究,找出适合当下成人教育发展的好的理论作为指导。
2.课程建设的方法
课程建设对于不同的学术流派所注重采用的方法不一,目前常用的一般有如下几种:
行为主义方法:起源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课程建设方法,它基于手段—目标模式,具有一定的逻辑性,通常先建立课程计划,然后设定目的和目标,再选择与目标相一致的内容和经验,最后根据目的和目标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
管理主义方法:管理主义课程建设模式是行为主义发展后的一个分支,它注重强调计划、原则和逻辑联系,关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往往把课程建设看作是学校资源的组合和管理,重视师资整合,以教学技术为中心进行教法改革,强调独立教学,小组活动,课程变得更加具有弹性和人性特征。尽管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课程的监督和管理,但这种课程革新方式仍适合于当今的学校课程改革。
系统主义方法:系统主义方法的课程构建理论强调课程的研制、设计、实施和评估,由于非常重视课程的系统构造,有时也称为“课程工程主义”。它把课程构建过程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管理层的构造,包括学校领导、学区教育主管对课程的要求;二是教师构造,包括课程的研制、设计、实施和评估;三是师生构造,包括学科、课程、单元计划、上课计划等。由此提出了若干个教育的基本问题,比如课程的组织形式、课程组织的时间单元等等。
人本主义方法:更多的管理者和课程建设者对课程建设理论进行了反思,认为种种方法过于技术性和科学化,并对这种科学化、理性化的方式提出了批评,进而以进步主义哲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人本主义的课程建设理论。认为课程建设更应重视教与学的个性化和社会性方面,课程应注重艺术、自然、文化的渗透,强调实践性和活动性,强调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实现;在强调课程认知目标的基础上,强调情感目标的实现,强调课程的情感成就;倾向于在课程中给予学生合作学习、独立学习、小组学习和社会活动的可能;反对排名、竞争、大班学习及强调知识学习等。在科技发展加速,人们发现要回归自己,以人为本成为社会发展的目标之后,人本主义课程建设方法逐渐开始从边缘走向中心。人本主义课程建设方法更符合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特点,更贴近成人教育课程建设的精髓,更能满足成人教育课程建设的需要。
(三)成人教育课程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摒弃旧观念,充分认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成人教育往往被高校看做是“创收”手段,其经济效益普遍被关注,而教育改革往往被忽视。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就其本身的特性来说,是与市场最为接近的教育形式,应该应社会所需,应市场而变,站在改革最前沿。而现实截然相反,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课程往往仿照全日制本科而设,忽略了成人学习特点及现实需求。开展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课程建设,首先要革新思想,与时俱进,树立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技能、重创新的教学观念,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促进国民素质提高、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2.注重成人教育对象的特点,加强对生源情况及社会需求的分析,突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的职业性、应用性和理论实践性特色
从成人教育课程建设实践的发展看,成人教育课程要帮助功利性强的成年学习者解决各种生活和工作难题,课程结构的设计应更多地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即在成人教育领域,课程学科逻辑的重点往往让位于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所以不同的学校应根据各自的实际师资条件,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宜的培养目标。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课程建设一方面应打破以学科为主的设计思想,逐步建立以职业岗位群的职责任务和技术技能分析为依据的课程设计思想;另一方面应面向社会需要,侧重职业性,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强化可操作性。各个地区的普通高校可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开设一些具有地区特色的成人教育专业,并设置相应的课程,这样既可以扩大就业,又可以避免各地区之间课程设置大一统的现象。
3.优化课程体系结构,课程内容推陈出新
成人教育课程建设是以成人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为基础,这就需要充分融合成人独特的社会生活经验,培养成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理想的成人教育课程设计应针对不同的成人学习者,视其自身水平和实际需要分别设计难度适宜的学习目标,采取不同的学习起点、学习速度和学习总量,最大程度地尊重个性化特点,满足个体化需求。成人教育课程应从专业的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全面设计课程,使学生的认识过程符合由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到直观的认识规律。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应在注重本专业课程整体性的同时,加强课程的灵活性,增强学员对课程的选择性,提高选修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允许学员按照自己的知识量、知识结构、岗位需要和个人对职业发展的预期,跨系、跨专业自主地选择课程。课程建设应以各种模拟实验室、微机学习室、语音室、编辑室等配套设施作为硬件支持,各种教学基地、产学研开发基地、实习网点如校企联办厂、经济市场、活动中心、生产单位、科研机构、事业和行政单位结合点,各种“模块式”、“虚拟式”、“案例式”、“微格式”等成人教学新模式为辅助手段,构建成人实践教学的大课堂。另外,还应加强综合课程的设置,开展综合培养计划,这也符合成人教育的特点和社会发展趋势。
4.加快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步伐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许多学科课程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更新,一些新领域或新生长点不断涌现,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趋强烈。成人教育要根据成人学习特点、成人职业发展和个体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和改革陈旧的教材体系,突破“普教化”障碍,开发适合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的教材。编写有别于以学科体系和知识传授为中心传统教材模式的新型教材,创建以发展学生潜能、发挥才能和创造力为中心,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实践为目标的新型教材模式。还要突破以纸质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资源载体,开发多媒体教材和网络教学资源,重视利用新型移动终端和互联网技术增强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便捷性,使成人学习者享受更自主、更方便的学习。
5.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要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强化教师的工程意识、实践意识和管理意识,形成和保持熟悉成人教育教学规律, 既能教学又会实践、既懂业务又会管理的“双师型”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由教师技术职务结构、工作量、教研与科研成果、青年教师的培养四个项目来反映,其中, 教师职务结构的高、中、初级职务的教师比, 以是否学校在师资规划中规定的比例为依据,以此检查定岗的合理性。工作量可用讲师以上职务教师年平均教学工作量和年人均工作量为依据, 这样既反映了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也反映了课程教学的基本水平。教、科研成果体现了教师的实际学术水平, 除学术论文、教科研成果外,编写教材,编写校内讲义,起草全国或校内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学期教师理论与实践进修总结报告,学术与知识讲座等也列入该项目, 并根据贡献大小分别折算为论文篇数及教科研成果项数, 以论文与成果折算数作为评估要素。青年教师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理论与实践水平对学校的发展与办学水平起着重要作用。应制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理论与实践环节进修考核办法等,以形成教师“传、帮、带”和自觉提高的良好机制。
6.建立健全课程评价体系及监控机制
课程质量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通过评价体系的构件,对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剖析课程建设中的各个环节,找出制约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起到诊断导向激励作用,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目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课程评价体系应包括教学文件建设(主要为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教学资料建设(主要为教材、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课程教学指导书,以及实验、实习、课程设计、习题课、社会调查指导书等实践性教学文件),实践性教学设施(包括实验、实习、教学挂图、教具模型、电教辅助手段、课程设计、习题课、社会调查等应有的项目,针对专业课或基础课实践性教学设施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侧重点, 以体现各门课程的教学都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的特点)和试卷(题)库建设(以试卷或试题套数、试题质量为评估要素, 并以套数为基本要求, 以质量为主要考核内容)等方面的系统评估,从而提高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课程的总体质量。
7.探索新的课程建设管理模式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课程管理要注重目标导向和发展导向模式的有机融合。目标导向的课程管理模式是一种分权式的学校课程管理,中央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只负责确立包含基础课程模块的课程计划和课程目标,其他的课程管理环节均由学校自主决策,教师具有较大的课程管理自主权,不必拘泥于统一的模式,从成人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出发组织课程,体现教师的专业自主性,但它常常会因成人学习者最终的学业目标而游离于既定的课程目标之外。发展导向的课程管理模式是一种完全自主式的课程管理模式,从学校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的制定到教学用书的开发选择、课程评定的组织实施均由学校和教师群体自主完成,学校组织、实施课程的全部出发点都放在成人学习者的个性发展上,没有统一、固定的目标,注重对知识和教育活动内在价值的确认,鼓励学习者探索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进行自由自主的活动,强调教师和学习者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教师是学习者的学习伙伴,是学习者行为的引导者。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课程管理应根据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课程管理模式,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和建设课程管理的新模式。
8.组建课程建设研究团队,开展科研,以研带建
一直以来,成人教育课程建设侧重在广度上发展,而忽略了深度,导致当前课程建设的效果不够深入,质的改变不够明显。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成人教育课程建设可以组建专门的项目研究团队,集思广益,深入探讨,形成一个可以长期做下去的课题,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挖掘适合当下成人教育的课程建设特点和要求,从而形成以研带建的效果,促进成人教育课程建设飞速发展。
9.重点建设,以点带面,加大力度开发精品课程
课程作为教学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课程教学而开展,课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决定着成人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开发建设高质量的课程,建设精品课程,是未来成人教育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2003年教育部实施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就将精品课程建设作为课程建设的示范和动力,以此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截至2009 年10 月,已经被确定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达3000余门,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示范作用。但就成人高等教育而言,无论是教学改革的力度还是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其所处的地位和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特色专业是指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能体现显著特色并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成人高等教育特色专业经过多年的积淀,具有深厚的办学功底,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办学定位精准,社会认可度高,并已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可以解决社会对专用人才的培养需求问题,尽快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在其他成人高等教育专业建设中起到示范辐射作用,从而实现以点带面、共同发展的目的。

第三部分 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状况及保障体系构建
“教育质量”是一个难以定义的概念,目前有多种说法。“《教育大辞典》将‘教育质量’定义为: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其衡量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的培养目标,教育质量的高低最终体现的培养对象的质量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必须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提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科技与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国家不仅需要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需要数以万计能够跟上时代进步的高素质劳动者。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教育为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教育变革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深入人心,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重要依托,在实现人们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过程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责任。终身教育为个人提供了终身参与有组织的学习的机会,使其不断学习,提高素质,从而适应社会需要。回顾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成人教育在数量和规模上的发展是迅速的,但教学质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教育培养目标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加强教育质量的监控,必须制定完善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应该从教育行政管理者、学校与学生等三方面制定实施,以解决谁来监控以及怎样监控的问题。
一、影响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的因素
影响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可以从普通高校的招生、办学思想、教学管理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认真分析。
(一)生源质量不断下降
从生源质量看,随着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扩招和迅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的报考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近年来已经出现计划录取人数大于考生报名人数的现象,导致录取分数线一再降低,可见生源市场竞争激烈是导致生源质量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成人教育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在职员工,他们除了要应付繁重的工作及家务外,还要挤出时间上课、学习、完成作业、参加考试,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经常会顾此而失彼,在学习上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工学矛盾也日益突出,导致学生面授的出勤率越来越低,而且大多数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学,有些学生自学几乎成为空白。从学习动机看,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因为求职的需要,或者提升工资对学历的要求而被迫参加学习。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混文凭的思想较严重,不注重学习的过程,只图考试能蒙混过关,所以平时上课心不在焉,考试临时抱佛脚。
(二)普通高校办学指导思想存在偏差
一般说来,普通高校对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比较重视。由于成人教育在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等综合因素均不能与普通高教相比较,导致相当一部分高校领导和管理者对成人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不够。在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上,无论是制定长远规划还是近期目标都很少将成人教育纳入工作日程,对成人教育的教学改革、质量监控、教育科研没有扎扎实实地抓。成人教育办学目的的商业化倾向日益显现,只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人才培养的社会效益和建设性的各项投入。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多数还是沿袭以往的方式方法,重理论而轻实践应用,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有些高校在成人教育办学过程中,不依照招生计划以及自身办学条件的限制,随意扩大招生规模,导致教学和管理跟不上,直接影响了成人教育的办学质量。大多数普通高校没有专门从事成人教育的专职教师。由于缺少专门从事成人教育的专职教师,导致成人教育缺少一支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从而影响了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长期以来,由于对成人教育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造成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存在诸多问题,培养目标不能实现,直接影响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社会声誉及其健康成长。
(三)专业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方案普教化
成人教育长期依附于普通教育,导致教学计划未能摆脱普通高教的影响,强调理论的传授和理论的系统性,忽略了成人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课程体系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虽然有些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改革,也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但成人教育的教育改革仍很滞后,仍然未能适应产业结构的升级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有些学校将成人教育的学科专业调整仅仅理解为规模、类别方面的扩展,而对专业建设不重视,使得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与类型、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滞后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导致所培养的毕业生得不到社会认同。
二、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现
《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高等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坚持思想、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和技能型专科人才培养质量。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加强专业、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相适应。深入实施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实践工程,加强办学基础设施、专业、课程、教材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促进。全面实施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
(一)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在新形势下,学历文凭已不再是社会用人的唯一标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应正确处理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关系。不应单纯地追求学历教育,更新教育观念,采取多元化办学机制,努力发展以岗位培训等非学历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还有利于充分发挥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潜力和作用。成人教育的培养对象是生产劳动者。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必须把质量作为办学的中心,把社会效益作为办学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以办学的高质量赢得社会认可。
(二)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科学设计科学合理、符合成人学习特点的教学计划。在制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时,应充分兼顾现代科技发展的需求和成人教育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其课程结构设计应突出专业特色。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注重内容结构的完整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又要突出专业特色,保证学员有足够的时间掌握有关专业知识的技能。
(三)师资质量的保障与控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关键力量。在新形势下,教师角色和教师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让人感到它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素质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成人教育水平和质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直接关系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社会信誉和社会影响。聘任热爱成人教育事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教学态度认真负责,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是办好学校、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前提和保障。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加大投入,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可以选派具有较高理论学术水平的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性锻炼,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四)强化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的质量控制
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环节的检查与督导对高等教育教学服务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不仅可以提高过程质量,而且可以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人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针对成人教育面授时间短,教育对象原有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的特点,聘请督导组的专家和有关成人教育的领导直接进课堂听课,检查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进度及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及时听取学员的意见和要求,并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五)重视学术熏陶,提升文化内涵
成人教育与普通全日制教育的重大区别就在于成人学员对大学文化的感知是不够的。重视成人教育的学术熏陶,通过一定数量的学术讲座,使成人教育的学员同样能够感受到高等教育的学术气氛,享受高等教育学术研究的成果。
《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有广东特色、有利于分层定位和分类指导的各级各类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与评估指标体系。规范教育评估行为,逐步建立健全教育评估资质认证制度,强化专业教育评估机构的职能,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育评估专家队伍,促进教育评估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以提高教育评估的专业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为目标,逐步吸引用人单位、行业协会、专业学会、研究机构等社会组织参与教育评估,改变现行以政府为主体的单一评估模式,建立多元化教育评估新机制。”
人才培养质量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为了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质量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有来自政府、社会等宏观方面,也有来自普通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不利的微观因素。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急需构建和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赢得社会认可和尊重的需要,更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四部分 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机制探索研究
普通高校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始于建国初期,自开办至今50多年来,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普通高校开办成人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大,以及远程教学点与函授站的急剧增多,加之普通高校全日制学生和研究生培养教育任务的加重,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出现严重下滑,导致成人高等教育文凭社会认可度下降。质量一直被视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如何按照国家规定和社会要求保证成人教育质量,普通高校除加强成人教育质量内部监控外,要求政府与社会尽快建立完善外部监控机制和教育评估机制,合理引入第三方认证机制,齐抓共管,共同监督,将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监控机制长效化。因此,保证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探索质量监控机制研究实为当务之急,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研究的必要性
(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生源质量下滑影响教育质量
1980年9月5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意见》的通知中曾明确提出:“注意提高函授教育和夜大的教学质量”,“保证毕业生达到相当于全日制高等学校同类专业的水平”。反观当下普通高等学校成人教育质量,其与全日制教育的差距日趋渐远。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转型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人才培养原则和标准也适应现实在发生变化,但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仍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否则,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将会退出市场。生源质量是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近年来,随着普通高校全日制扩招以及民办高校的涌现,成人高等教育生源逐渐萎缩,生源质量的严重下滑将会直接影响到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质量。
以广东省近五年来各类成人高校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为例,2010年各层次、各科类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达到历史新低,最典型的是表1中所呈现的高中起点本科层次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呈逐年下降趋势,理工类、文史类和外语类从2006年到2010年下降了32%。最低控制分数线的不断降低,势必会影响到普通高校成人高校等教育的质量,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质量监控研究的必要性。

表1 2006~2010年广东省各类成人高校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录取层次

录取科类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高中起点本科

理工类

440

380

380

350

300

文史类

440

400

360

320

300

外语类

440

400

360

320

300

体育类

\

\

\

\

200

艺术类

320

300

240

200

200


(二)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发展瓶颈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普通高校发展成人教育有着充足的办学资源、丰富的办学经验和较长的历史,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面临发展的瓶颈。
首先是在办学观念上不够重视。普通高校的主要任务和精力在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上,对于成人教育,一般是在提供教学场地和设备的情况下,仅仅看作创收的一种方式,这样会造成成人教育市场竞争的混乱状态,表现在对外招生夸大宣传,过度设立教学点与函授站等以便扩大招生报考人数,人为地降低了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要求。规模的扩大应该与成人教育结构、质量、效益等协调发展,有了规模并不等于有了质量。
其次,办学过程的管理不到位。优良的教育质量是在办学过程中产生的,然而,当前社会对人才使用时的“重文凭”与“重名校”现象比较严重,成人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重学业,加上普通高校对成人教育管理不到位,培养方式普遍普教化,过多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忽视成人教育学生实践丰富的学习特点,进一步减弱了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成人教育被视为“拿文凭”的一条捷径,看似两方各取所需、互利互益,实际上是危害学生并且不利于成人教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所以,追求无限扩大规模还是坚定踏实办学的观念,追求最大效益还是严格管理办学,是摆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面前的问题,也是其发展所面临的瓶颈,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保障和提高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质量。
二、现行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监控机制
普通高校建立成人教育质量监控机制,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建立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控机制,一方面能通过对教学质量的科学评价,反映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的综合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把欠缺和不足及时反馈给高校及上级教育决策部门,以便其制定针对性的政策,采取可行性改进措施,确保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朝着优质高效的目标迈进。按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培养规律,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现行质量监控机制进行探析。
(一)入学学生生源质量的监控
在上述论述中,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生源质量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生源结构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表现在生源入学层次参差不齐、年龄低龄化等方面。多年来,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担负着企业一线低学历劳动者和高考落榜生的学历补偿教育角色,随着补偿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成人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成人教育录取门槛一再降低,原来只允许高中毕业生报考的专科层次,同样允许中专毕业或具有高中同等学力的考生报考,从而导致许多初中毕业生直接参加成人高考进入成人高等教育阶段,并且高中毕业生中职业类高中毕业生占据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生源入学层次参差不齐,整体素质出现下滑。此外,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生还呈现出年龄低龄化的特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力不足,只是依靠面授学时从课堂获取知识,增加了成人教育的难度和复杂度。如果不认真做好入学学生生源质量的监控,将会使教学与管理因循守旧,不能满足各层次与不同年龄段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
教师教学质量监控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监控的关键。担任成人教育教学任务的师资主要分为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普通高校开办成人教育主要依托普通全日制教育,专职教师数量很少,更多的还是聘任普通全日制任课教师以及专业领域内有成就的人员,在选聘兼职教师时有严格的教师聘任与考核制度。符合成人教育学生特征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主要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上课的知识结构与教学方法要不断适应成人教育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吸收接受能力低于普通全日制学生的特点,但是实践经验丰富,比较容易接受少一些记忆多一些理解的知识内容。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目前有日常教学检查、教学督导课堂听课和期末学生对任课教师评价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组织、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有着全面的监控。对任课教师反映问题较多的还是兼职教师队伍的培养,部分普通高校聘任本校在职研究生担任成人教育课程,由于在职研究生在校时间有限,流动性大,知识结构与教学方法无法与在校教师相比,不利于长期培养担任成人教育教学任务,同时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三)学生学习质量的监控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监控的重心是对学生学习过程质量的监控,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最终还是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学生才对教育质量具有绝对的发言权。成人教育学生在注册入学后,发放有印制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学生手册》以及对应学习专业教学计划,每个班级配备班主任进行日常管理,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成人教育学生的在职性以及工学矛盾突出的特点,成人教育学生学习质量的监控应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上课出勤率、作业完成、考试和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等。相比全日制学生,成人教育学生每门课程的学时数安排较少,所以“自主学习+业余上课”才是有效的学习模式。目前很多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还只是局限在教师课堂所讲授的浓缩知识。并且,在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生上课情况的监控中,上课出勤率较低的现象逐渐引起关注,这将是影响教师教学的展开与学生系统学习的主要因素,也是困扰成人教育质量保障的最大障碍。
(四)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的监控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毕业生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声誉、用人单位的认可以及招生的市场开拓,因此,将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的监控纳入整个教育质量的监控是有必要的,也体现了教育质量监控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对毕业生质量跟踪的反馈,一方面从用人单位得到反馈,科学地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要求,充分了解培养的毕业生是否符合实际需要,以及社会对人才的专业需求状况,促进普通高校开办成人教育立足于市场,进一步加强改革与发展;另一方面从毕业生自身得到反馈,客观地对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进行评价,作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保证质量的依据,从而增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办学的活力与后劲。
三、完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监控模式大多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具有监控内容不全面、监控标准不一和监控机制不健全等缺陷,针对成人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和健全监控机制是构筑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和保障。在探索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的实践中,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不仅要加强自我监控,同时,政府也要通过“立法建制”增强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监控,完善成人教育评估机制,在成人教育市场竞争成熟的情况下,借鉴国外经验引入独立于提供服务方与消费方的第三方质量认证机制。
(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加强自我质量监控机制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中普通高校是办学主体,成人教育提供教学场地、实验设备、图书资源和校园学习氛围,教学与管理任务一般由成人教育学院和二级办学院系承担。在普通高校战略发展规划中,成人教育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要平衡普通全日制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协调发展,科学定位成人教育发展方向,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结合的办学方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满足广大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要不断加强自我质量监控,可以通过校领导、教学督导小组、成人教育学院以及二级办学院系进行教学检查,也可以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结合的方式进行抽查,全面把握成人教育发展状况。教学督导机制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自我质量监控最常采取的方式之一,由督导员深入课堂听课、对学生进行问卷或座谈等方式,对教师教学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分析、评定和价值判断,通过价值判断真实客观地反映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为学校成人教育决策部分提供改进教学及其管理的参考和依据。教学督导机制不仅对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教师找到适应成人教育的教学方法,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起到关键作用,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校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有效保证成人教育教学质量。
(二)政府增强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监控机制
成人教育在现行体制下还未形成完善的市场机制,政府在制定法规政策、干预市场运作和质量监控等方面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规范和引导着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成人教育虽然在相继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与《高等教育法》中有所涉及,但是无法涵盖成人教育的全部内容,缺乏一部专门的成人教育法,所以在成人教育发展过程中没有法律的保障。面对普通高校开办成人教育,教育部及原国家教委相继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高等学校函授教育和夜大学的意见》(1980年)、《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成人教育治理整顿工作的若干意见》(1990年)、《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以函授、夜大学方式举办本专科教育的意见》(1999年)与《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部属高等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管理的通知》(2007年)等文件,都将保证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作为重中之重。目前政府在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监控方面,有着较强有力的招生计划控制机制和成人高等学校评估工作机制,政府应以招生计划为手段控制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质量输出水平,结合市场竞争与淘汰机制,根据学科优势、办学条件控制招生规模,加强质量监控机制建设,促使普通高校依照相关法规制度规定保证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此外,政府要加强信息化管理以及监控系统建设,以便及时、准确地获取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监控信息并采取应对措施,充分发挥政府对成人教育的管理职能,构建政府与成人教育的良性互动发展机制。
(三)完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评估机制
教育评估是目前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监控中使用最为普遍一种方式,既有全国性的成人教育评估,也有地方性的成人教育评估。全国教育评估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校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情况,加强对学校的宏观指导和管理,发挥社会对学校教育的监督作用,促进学校主动适应社会需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该项工作始于1995年6月,止于1997年5月,历时两年,为整顿、净化和规范成人高等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为地方建立评估制度和质量监控机制,规范成人教育办学和管理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通过评估,各普通高校对成人教育质量问题引起重视,同时发现了教育评估在指标体系和评估形式上的不足之处。比如:主要指标不够突出,部分指标缺乏科学性;无法定量指标较多,操作难度大;评估重教学计划、教师教学过程轻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效果等。完善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评估机制,将评估工作制度化、周期化,引入公共基础课统考制度以及专业基础课抽考制度,横向对比不同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培养学生的质量水平,以及借鉴国外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将财政拨款与学校教育成效联系起来,以满足成人教育的多元化质量监控需要。
(四)引入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第三方质量认证机制
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满意度以及社会对普通高校开办成人教育水平的认可度,都直接或间接地反馈出毕业生质量的优劣。要保证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仅仅依靠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指令和普通高校的自我监控和检查的力量远远不够,应当发挥成人教育协会、中国高教评估研究会等民间组织、学术团体的评价作用,引入第三方参加的质量认证机制。第三方质量认证,目前在欧美等教育发达国家比较流行,它既不是政府与普通高校提供成人教育服务的第一方,也不是成人教育消费者的第二方,不涉及成人高等教育活动利益,能较为客观地监督和评价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质量。通过第三方质量认证,可以有效预防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提供低质量的服务,达不到质量认证的标准和服务令成人教育学生不满意,这样不仅能实现成人教育市场竞争的有序化,而且是保障成人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监控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反馈问题和纠正问题的系统工程,监控机制建设和完善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和提高成人教育质量,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成人教育: 新世纪的挑战与课题.中国成人教育, 2000 年第 1 期.
[2]丁永才.改革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成人高教学刊, 2000 年第 3 期.
[3]牛立军.人本:成人教育的主流价值取向[J].成人教育, 2007, (6).
[4]陈孝彬,周韫玉.成人教育基础[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1996.
[5]钟启泉.课程设计基础[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
[6]黄健.成人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7]柳士彬.论知识社会中成人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J].中国成人教育, 2000, (2).
[8](美)达肯沃尔德•梅里安.成人教育———实践的基础[M].刘宪之,谦延梓,刘海朋,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
[9]黄健.成人教育哲学流派及其课程观探析[J].成人教育,2002(11):3- 6.
[10]秦勇.成人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J].中国成人教育,2005(2).
[11]方向前.我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方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6):69- 72.
[12]徐君.从课程管理到领导:成人教育课程发展的必由之路[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3).
[13]朱益名,教育质量的概念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6,(5):55
[1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三十三条。
[15]《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五十四条》
[16]申丽辉, 张二朴.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探析[J]. 继续教育研究2007(1).
[17]张译文.教学督导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J]. 成人教育,2006(12).
[18]乐传永,曾宪群.成人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中政府机制的失调及其对策[J]. 职教通讯,2007(10).
[19]王振洪,应永祥. 市场竞争语境下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J]. 教育发展研究,2008(13-14).

地址:广州市下塘西路1号广东开放大学3号楼701室     邮编:510091     联系电话:020-83224398

广东开放大学信息化建设处制作维护   Copyright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