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农村应用人才培养与农民技能培训实施途径与保障体系研究

作者:   时间:2014-03-06

广东省成人教育协会成人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论文(终结)

农村应用人才培养与农民技能培训

实施途径与保障体系研究

广东省梅州农业学校

(刘远钦、曾志洪、黄华生、郭永忠、曾建中、陈海滨、罗炎龙)

201312

摘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和市场经济的需求下,各级政府对农村应用人才培养与农民技能培训问题相当重视,如何进行农村应用人才培养和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村人才素质,探索农村人才培训行之有效的途径,建立农村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认真调研,积极探索,并通过实践,摸索出一套农村应用人才培养和农民技能培训的实用途径,并从组织、制度、资金及效果等方面就如何建立保障体系进行研究。以提高农村应用人才的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充分发挥农村应用人才脱贫致富的带头作用、科技推广的示范作用和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农村 人才 培训 途径 保障体系

1 农村应用人才培养与农民技能培训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村应用人才的状况

通过对梅州市农村应用人才调查分析,当前,梅州市农村应用人才主要状况表现为:

(1)农村应用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均。梅州市农村应用人才占全市人才总量的25%占全市人口的1.5%,比例严重失调。从行业分布看,全市人才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年轻人才占主体;学历结构不够合理,低学历人才占多数;专业结构和分布也不够合理,农村实用型人才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和养殖业,其他行业如加工业、经营能手和能工巧匠比较匮乏。

(2)农村应用人才队伍素质偏低。一是学历层次低、专业技术水平低。在农村应用人才队伍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85%以上,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只占2%,且大部分都是未经专业理论系统学习的初级职称,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极少;二是目标不高,没有远大理想。大多数农村应用人才都有小富即安的思想,满足现状,没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三是人才外流现象严重。在农村大多数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才因农村环境和经济状况等原因而外出打工谋生,使农村应用人才本来就缺乏的现象更加严重[1]

1.2农村应用人才培养与农民技能培训的现状

(1)培训方式简单,培训局限性较大。当前农村应用人才培养与农民技能培训主要是通过组织选送、集中培训,此举由于受规模、经费的影响,培训人数受限制,培训人员受局限,培训目标比较低,掌握专业技术水平的深度不够,不利于农村应用人才的成长。

(2)培训资源不集中,重复培训现象多。由于各部门都重视农村应用人才的培养和农民技能的培训,因此都举办各类农村应用人才和农民技能的培训班,比如农业局、妇联、关工委、畜牧局、林业局等各自都举办各类型的培训班。由于培训资源不集中,容易出现重复培训的现象,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而且使有些学员感到重复培训的烦恼[2]

(3)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效果不明显。有些部门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在举办培训班时不够重视,造成培训的针对性不强,不能使学员学以致用,培训效果较差。

1.3农村应用人才培养与农民技能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培养培训对象的局限性。首先是农村应用人才培养与农民技能培训的总量不够。据统计,目前梅州农村人才占全市人才总量的25%,而专业技术人才中农业技术类人才仅占2%[3]。其次是培养培训对象结构不合理。往往是指令性、集中性培训较多,自愿式、有针对性的培训较少。二是经费投入不足。财政拨款多用在三农的补贴上,而在农村应用人才培养与农民技能培训方面的投入不够充足,使高新精的农业科技难以全面推广和有效实施。三是管理服务不够到位。农村应用人才培养与使用脱钩,导致人才的使用率不高。由于缺乏科学、严格的管理体制,使部分专业人才处于闲置或无用武之地的境地,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出现人才短缺和人才浪费并存的现象,影响了现有农村应用人才发挥作用和农民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2 农村应用人才培养与农民技能培训的实施途径

2.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培训机构

农村应用人才培养与农民技能培训的工作要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和培训机构,在这项工作上,梅州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把农村应用人才队伍建设列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并由市委组织部人才科具体负责农村人才工作,同时在梅州农业学校成立“梅州市基层班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把农村各类应用人才的培训统一集中到梅州农业学校进行,农业学校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由一名副校长专门负责此项工作;梅州市委组织部把农村各类应用人才归由市委组织部人才科进行统一管理,对全市农村各类应用人才的培训进行统一规划和安排,并建立农村应用人才档案,进行跟踪服务。基地成立两年多来,共培训农村应用人才8600多人,其它各类培训40多期8000多人。通过集中培训可以使农村应用人才尽快掌握新的农村实用科技知识、了解新的科技成果、适应新的管理方式,可以全面提高农村应用人才在农业推广技术、种养技术、产业结构调整、活跃农村市场、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整体素质,使他们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技能,充分发挥农村应用人才的脱贫致富的带头作用、科技推广的示范作用和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

2.2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1)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

针对需求,结合实际,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长期和短期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应用人才培养与农民技能培训。去年,梅州市委组织部把全市农村应用人才分期集中到梅州农业学校进行了农村企业管理、种植、养殖技术、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合作社等的培训,变原来多部门培训为统一培训,既节省了人力、财力,又提高了培训效果,学员普遍反应良好。

(2)在培训中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

在具体的培训工作中,培训方式是灵活多样的,但要做到“三要”:一要结合农村农忙的实际情况,采取避开农忙时间,在白天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如果是非得在农忙时间培训,则采取在晚上学习理论,白天到田间地头进行指导培训的办法。这样操作,使学员培训既不影响农耕工作,又能让学员学得更快。二要结合专业进行分类培训,作为梅州农村应用人才培训基地---梅州农业学校,要发挥学校的专业优势和师资优势,充分利用该校种植、养殖、花卉园艺、畜牧等专业的师资力量及嘉应学院的专家教授对农村应用人才进行分期分批的培训,主要对农业技术人员、专业户、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农林牧骨干人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大学生村官等进行培训。要注意“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和“随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组织学员参观学习,进行现场教学,并动员各类农村技术人才、创业致富带头人积极参加技术交流座谈会,各自介绍经验,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利用现代技术方便学员技能培训

农村应用人才往往也是最忙的人,想集中培训比较困难。因此,可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农村网络技术的进步,通过现代互联网(远程教育网络)进行网络教育或通过光盘学习的形式来进行农村实用知识培训和农民技能培训, 并将名师、专家的授课内容制成光盘,免费下发到农民手中。

(4)以“学校+基地+农户”为模式实施人才培训

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方针,充分依托梅州农村应用人才培训基地---梅州农业学校、优势特色产业基地、种养殖大户,组织科技、农业、林业、畜牧兽医等部门,采取“学校+基地+农户”的培训模式,开展对青壮年农民、农村妇女、新生劳动力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一是使农业基地的产业化程度更高。如梅江区城北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和兰花基地等,为农民直接增加收入。二是使基地的辐射带动能力更强。充分发挥基地的规模效益,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增收。三是使学校基地的产业科技含量更大。学校教师知识丰富,指导村民种养,推动基地和产业发展,大力培育新型农业技术劳动力,为我市农村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

(5)采用互动培训,使培训产生辐射效应

在具体的培训工作中,采用互动培训,使培训产生辐射效应,将培训的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探讨的平台,通过互动式的学习培训过程,发挥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教师也能在讲授中及时收集学员学习的相关信息和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在课堂中解决。互动式培训学习方式真正能使学员产生辐射效应,一传十,十传百,使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田里乡间发挥作用。

首先,互动培训通过技术传授,发挥辐射作用。群众对农村实用人才的信服就是他们的技术和经验。他们深入农村,扎根乡村,通过现场指导、技术咨询、定期讲课、技术示范等形式,利用VCD、电视、网络、黑板报等形式向群众传授农业科技知识,积极引领群众知科技、懂科技、学科技、用科技,在技术传播上大显身手,帮助农民选准致富项目,实施创业,增收致富。发挥出了“土专家”、“田秀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农业科技示范、传播和推广作用,使农村产业化程度更高[4]。如梅江区城北的兰花基地、蔬菜基地等,通过基地与农户签定“供销合同”,带动周边多个乡镇农户从事种植业,同时也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这种互动培训,主要通过如下途径:①是骨干人才带头致富兴办产业。如梅县松口镇大黄村水果种植培训班学员,学习结业后,利用沙田柚、柑桔换种技术,使种植沙田柚、柑桔产量增加五倍左右。每年全村仅沙田柚、柑桔的家庭收入就达到三万多元。随着沙田柚、柑桔面积的扩大,带动梅县松口其它村、雁洋镇各村种植沙田柚、柑桔等,发挥出巨大的带动作用。②是培育实用人才服务于龙头企业。如大埔的西岩茶业有限公司,不仅需要制作加工工人,更需要加工技术人员。这些工人和技术人员通过培训,使他们真正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在产业基地上大显身手。

其次,组建协会,发挥团体作用。主要依靠政府部门,内结农户、外联市场,组建协会,由协会负责人牵头,实现联合种养,共同开拓市场,将农副产品销售出去,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村应用人才分散、零乱的局面发生巨大改变。

2.3建立农村应用人才激励机制

在农村应用人才培养与农民技能培训中,要活跃激励措施,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健全农村应用人才的激励机制,建立农村应用人才奖励基金,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和取得突出成绩的农村应用人才,在经济上予以重奖,在政治生活中给予特殊关心。去年梅州市委、市政府重奖了5位“梅州市突出贡献人才”、10位 “梅州市创业之星”、10位、“梅州市优秀人才”和30位“梅州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3 建立农村应用人才培养与农民技能培训保障体系的主要措施

3.1加强组织领导,为农村应用人才培养与农民技能培训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健全工作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事、农业、教育部门具体负责,科技、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主动参与,文化、卫生、工会等其它各部门和团体积极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深入宣传发动。大力宣传农村成才致富的典型,充分发挥农村应用人才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通过参加技能培训增收致富的示范带头作用,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创新的新做法和新经验[5]。三是健全目标考核责任制。将农村应用人才培养与农民技能培训纳入年度工作目标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分解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2加快机制创新,为农村应用人才培养与农民技能培训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建立农村人才储备机制。组织专门力量对各类农村应用人才和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进行动态跟踪,广泛开展摸底调查,弄清各类农村人才的基本情况,建立农村人才信息库,纳入到人才队伍统一管理。二是建立市场化开发机制。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村合作社的发展,采取公司加农户、技术加土地、人才加股份等各种有效形式,不拘一格探索创新农村人才发展模式。鼓励各类专业技术协会自主实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使开发工作更具目的性、规模性和实效性。三是建立政府服务机制。完善镇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完善镇村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在政府网站上开辟网上“农村应用人才市场”,扩大人才、智力、信息和技术交流范围。通过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通信公司发布农民技能培训信息,改善交流方式,提供便捷服务。四是建立政策扶持机制。放宽农民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标准,以工作业绩、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实践经验为主要评定依据,不受岗位、年龄等条件限制评定各类技术职称。获得技术职称的农民技术人才,优先享用农业新技术成果,优先与项目单位签订有偿技术承包,取得合法收入。

3.3加大财政投入,为农村应用人才培养与农民技能培训提供资金保障。各级政府每年按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作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资金。有关部门在安排农业发展项目和资金投入时专门划拨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个人多渠道、多形式投入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事业。对于直接就读大中专院校涉农类学生可全免学费和住宿费并给予一定的伙食补助,对于非农类专业院校毕业生愿意到农村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产的,给予其大学在读期间所交学费有条件退还。

3.4提高培训效果,为农村应用人才培养与农民技能培训提供素质保障。一是提高培训针对性。当前,各地特别是梅州市正在大力实施“一园两特带动一精”产业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精致高效农业的发展。提出“要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抓龙头、扩基地、深加工、精包装、促营销、创品牌,让梅州金柚、平远慈橙、有机茶叶、有机蔬菜、高山茶油等特产,积极抢占国内外市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变农业大市为农业强市。”为此,农村人才的培养培训应以订单方式为主,根据不同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组织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按需培训。特别要与本地的产业功能发展方向相结合,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相结合。针对各地特色农业发展方向,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方式灵活地进行培训。二是整合培训资源。取消一些培训条件差、只求培训结果不讲培训效果的培训机构,整合师资场地、设施设备、培训经费、培训对象等资源,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培训合力。2011年,梅州市委组织部在梅州农业学校举行“梅州市基层班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挂牌,把农村各类应用人才的培训统一集中到梅州农业学校进行,农业学校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由一名副校长专门负责此项工作;梅州市委组织部把农村各种各类应用人才由市委组织部人才科进行统一管理,对全市农村各类应用人才的培训进行统一规划和安排,并建立农村应用人才档案,进行跟踪服务。实践证明,通过集中培训可以使农村应用人才尽快掌握新的农村实用科技知识、了解新的科技成果、适应新的管理方式,可以全面提高农村应用人才在农业推广技术、种养技术、产业结构调整、活跃农村市场、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整体素质,使他们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技能,充分发挥农村应用人才的脱贫致富的带头作用、科技推广的示范作用和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尽量做到“培训一个带动一批、培训一批致富一区”。三是利用好网上村村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新形势下的农村人才离不开电脑、离不开网络[6]。梅州市早在2010年就基本实现了全市网上村村通,几乎所有农民都能用上宽带。政府可以给农民安装使用宽带业务以适当优惠,使农民有更多进行网上培训学习、交流探讨、产品推介的机会。四是构建长效培训机制。当前,我省“扶贫双到”工作继续进行中,扶贫点遍布梅州山区各乡村,结合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会议精神,对贫困户农民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并纳入到农村人才培训体系当中,对于完善县、镇、村三级农村劳动力培训网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五是灵活培训方式。紧紧围绕梅州市“一园两特带动一精”、“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发展战略,合理规划农村应用人才培养与农民技能培训的数量和方向。在学校专业培养方面,除了传统专业外还可开设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与精致高效农业开发有关的专业。“短、平、快”方面可采取举办短期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现场技术指导、技术交流探讨、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方式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另外,要深化“三下乡”活动,组织各级各类专家上门服务,及时传播新知识、新技术。六是创建示范实训基地。选定较大规模和较强示范带动能力、经济和产业前景发展良好的种养殖基地(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家乐”大户和农村文化之家等作为农村人才的示范实训基地。通过创建基地,一方面优秀农村人才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为农民技能培训提供很好的实训基地,为农民创业致富提供很好的借鉴。当前,梅州市提出“休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口号,正积极发展各类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创建梅花、油菜花、樱花、兰花、柚花等种植基地,全面保护开发古村落,为创建示范实训基地提供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石国尹.对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思考[J].理论与当代,20121):2326.

[2]、朱彩萍.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9):810.

[3] 尚志海,林培松. 梅州市地理环境与教育可持续发展[J].嘉应学院学报,2011,29(3):85-88.

[4]、聂军.浅谈“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J].科技传播,20101846.

[5] 王余良. 现代农民技能培训的初步实践与发展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08,10:18-20.

[6] 练洋. 试论网络文化在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08,21:203.

地址:广州市下塘西路1号广东开放大学3号楼701室     邮编:510091     联系电话:020-83224398

广东开放大学信息化建设处制作维护   Copyright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