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三单式”培训模式研究
黄静潇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摘 要】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就必须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就必须加强对劳动力的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应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确定劳动力培训的规格。真正实行企业出“订单”,培训机构出“菜单”,各级政府来“买单”的“三单式”培训。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 三单式 培训
在当前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培训机构的优势,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能力,无疑是在促进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过程中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三单式”培训模式的内涵
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和顺利转移的前提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其基本途径是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在农村劳动力培训当中,最关键的是能够让农民自觉自愿参加培训。因此,农村劳动力培训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确定劳动力培训的规格,通过“定单培养”、“合同培训”等形式促进劳动力就业与转移,实行企业出“订单”、培训机构出“菜单”、各级政府来“买单”的“三单式”培训。
“三单式”培训模式,就是通过企业下订单,培训机构下培训菜单,政府部门买单的方式,在劳动保障服务机构(或职业介绍部门)、用工单位、职业培训机构三者之间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对农村劳动力的岗位开发、技能培训、就业推荐为一体的服务机制。其基本运行方式是:由用人单位工程技术与管理专家和职业介绍部门进行岗位开发和已定岗位的任务分析;由培训机构与用人单位共同商讨对所培训对象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根据企业招用人员类别和用工标准开发教学课程;培训机构与用工单位签订“订单”——培训协议书,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定岗培训和订单式培训,使学员在短期内能够迅速掌握各种实用技术,获取用人单位所需要的职业资格证书,农村劳动力培训取得证书后即可上岗,从而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发展。
二、“三单式”培训模式的具体内容
(一)企业出“订单”
订单按照其来源可以分为主动订单(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专业设置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签订的人才订单)和被动订单(用人单位因急需人才,主动与学校联系签订的人才订单)。不论哪种方式,都追求“双赢”的效果,即农村劳动力能够得到顺利转移,企业也获得自己所需的劳动力。而企业一方最为关键,它的态度决定了订单能否顺利签订,左右着“三单式”培训实施的全过程。
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三单式”培训的意义。目前,随着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劳动力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越来越不相适应,劳动力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技工短缺成为全国各地的普遍现象,各技术等级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对技工的需求已经大于对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对于企业而言,解决技工短缺问题主要有“输血”与“造血”两种途径。“输血”是解燃眉之急的选择,但招收的劳动力不一定适用,这种“血型”的特殊要求促使企业转向对员工进行培训。其中,企业与学校等各类培训机构合作进行培训是首选之策。
企业与培训机构合作培训员工可以使企业规避培训投资风险,降低筛选成本,获得合格员工。如果企业与培训机构合作,开出自己的“订单”,就可以作为用人方全程参与到培训和选拔过程中,在先期学员选拔、培训方案制定、培训过程中的评价、最后的考核录用的各个环节发挥主导作用。这样,企业就可以深入了解每一名学员的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掌握准确的劳动力信息,筛选出合格的员工。
(二)培训机构出“菜单”
各类培训机构应针对当前经济发展需要和企业用工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不仅要在专业设置方面符合企业发展需要,还要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农村劳动力自身特点。
1.专业设置具有前瞻性
在专业设置上,培训机构应认真研究工业化、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及就业结构的影响,了解服务业、建筑业、制造业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口行业的市场就业信息和社会用工情况,根据企业的要求调整专业结构,满足农村劳动力“离农”的需要。还要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工种和岗位对从业人员需求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规程的要求,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有效地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同时,考虑到农村劳动力本身文化素质较低,农村劳动力往往又要求培训效果能够立竿见影,学校可以将培训重点放在操作性强、不需要以深奥理论为基础的培训项目,比如餐饮、保健、保安、装潢、木工、焊工、服装制作、建筑、家政服务、宾馆服务等。另外,针对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有“乡土情结”,有离农的需求却不愿意离开故土,学校可结合当地实际,开设农产品加工、手工工艺、小商品经营、交通运输等培训项目,使他们“离土不离乡”,在自己的家乡从事非农产业。这样既能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提高收入,又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教学内容有针对性
教学内容要围绕以下两方面:一是课程开发要多考虑适合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岗位需要,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教育与培训的内容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二是进行职业道德、劳动保护、安全生产、职业选择等方面职业指导,提高求学者的心理素质和对城镇生活的适应能力,增强求学者的法制意识和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权益的能力,为他们在新环境下生存、创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材应尽量选择自编教材和“乡土教材”,要求“实用、实效、实际”,淡化理论,突出实际,以需定教,因材施教。组织开发适应当地经济和就业需要、专门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的教育课程、模块教材或视听课件,对课程内容实行模块化处理,将原来学科体系下的各类课程及各个科目,划分成多组内容相对完整的课程单元或教学单元,每一课程模块有明确的目标、相对独立的内容,详细的学时分配和合理的考核标准,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合理选择模块,循序渐进地学习,每次掌握一个小单元,阶段掌握大单元,以全面系统地掌握模块课程内容。
3.教学方式方法的灵活性
做好农村劳动力教育,关键是要注重教育培训的实效,使其提高素质,学以致用,尽快从第一产业中转移出来,实现增收致富。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淡化理论知识,注重实践技能。此外,还可以开展互助教学活动,教师带动其中的优秀学员,再由优秀学员带动其他学员。
4.师资结构合理性
目前农村培训教师不足、学历偏低,特别是外流城市的现象日趋严重。为此,一方面要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充实农村成教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使师资结构更加合理。
首先,选拔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教师,并采取岗位轮换、外出学习、继续教育、自学考核、任职资格考核等措施,健全农村成校的再培训机制,促进农村成教教师更新知识、提高素质,保证教育质量。其次,从农民中选拔有专业技术和实用经验的人员充实培训师资队伍,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农村劳动力进行工作、生产,增加本人及聘用地农民的收入。第三,各级政府采取实际有效的鼓励机制,引导高校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农村成校担任兼职教师,提高农村成校的教学质量。例如,湖南省益阳市充分利用“老科协”的人才优势,委托其开展农民培训。全市2000多名老农科技专家到田间地头开设“课堂”,培训了10多万“当家农民”。[1]第四,规范统一各行业培训标准严格按照考核标准,合理安排培训内容、时间,开展规范培训,保证培训时间,确保培训质量,同时对各职业培训基地进行资格认证,制定培训基地的评价标准,实行各级基地的动态管理,对不符合标准的取消其培训资格。
(三)各级政府“买单”
政府“买单”不仅是单纯地支付教育培训费用,而且要在整个“三单式”培训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确立“第三方”的角色地位。因此,政府应加强劳动力培训的政策引导、项目投入、条件建设、管理和监督;支持培训机构改善培训条件,提升培训能力;加强培训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培训中的作用;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农民教育培训多元化投入机制;从立法层面提供保障机制,整合劳动力供需信息,搭建校企合作的制度环境和运行平台。
1.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
近年来各地在实施三单式培训中都在逐步加大投入力度,取得了很大成效。例如,湖南省益阳市财政从2005年开始,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选定38家职业技术学校为基地,培训技能型农民。3年来已有近5万农民免费入校培训。湖南沅江市珍珠产业协会投入80多万元,免费举办培训班近百期,把6800多位农民培训成了珍珠养殖能手。[2]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在实施以“三单式”为核心的普惠制培训时,实行就业培训补贴制度,鼓励各培训基地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培训。对于应该由学员自己承担的职业资格证书费、特殊工种操作证书费等,各级政府还给予80%的补贴,培训学员中午就餐给予60%以上的补贴。[3]江苏省沭阳县政府采用发放“培训券”的方式,给农民工培训费用“买单”。目前享受培训券的农民达25300人,其中22400人走上了就业岗位。[4]
2.合理配置劳动力转移培训资源
政府不仅使资金提供着,更应利用自身优势,成为政府各部门和众多培训机构合作的组织和协调者。因此,政府应以农村培训服务网络体系建设为基础,整合现有各类职业技术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培训中心校、农村职业技术学校等基地作用,多渠道、多领域、多形式开展培训活动。依托现有的正规本科农业院校师资和力量,在每个省、市、自治区建立1—2所农村职业教育学院和农业技术研究所,以培训高层次专业农民与农村学校专业教师为重点,负责职业教育学院、农业中专学校、职业高中、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师,以及有一定水平和经营规模专业农民的短期培训,使农业高校、职业院校在农村教育、农民培训中充分发挥牵引、示范和辐射作用。
例如,湖南省桂阳县把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为了确保培训质量,该县通过公开招投标和综合评估等办法,精选出8个培训基地(学校)负责“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各培训基地按照“企业出订单、农民出菜单、学校传技术”的原则,细分10多个专业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让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各种实用技术。[5]上海市松江区为响应2005年实施的上海郊区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的“松江区实施郊区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培训实施计划和日常培训工作及考核与就业指导工作。在区政府统筹领导下,教育、农业、劳动、经济、科技、建设、财政、增收办及镇(街道)政府密切合作,根据各自优势,按照职责分工,广泛动员组织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培训思路,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培训推进农民市民化。[6]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三单式”培训模式在各地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践中效果很好。各地积累的诸多经验,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①“三单式”培训重在培训质量。能够切合农村劳动力的知识基础、现实需要,使他们能够切实提高技能,这是三单式培训的目标,也是其成功的关键。②政府买单是三单式培训的资金保障。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直接关系到地方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各级政府都积极投入资金予以保障。③“三单式”培训贵在部门协作。三单式培训必须以政府为主导,用人单位、教育机构等部门相互协作、各尽所能,形成合力,才能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三单式”培训不是一个固定模式,它的内涵需要不断丰富,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只有进一步提高“订单”的数量、“菜单”质量和政府投入力度,才能形成完善的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1][2]聂庆益.农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28.
[3]李森华“三单”、“三联合”推动我区普惠制培训工作取得实效[EB/DL].
http://www.laobian.gov.cn/news.php?id=702,2007-05-31/2009-04-10.
[4]徐效平.沭阳“三单”式培训实现双赢[EB/DL].
http://www.shuyang.gov.cn/xw/a2_24296.shtml,2008-9-3/2009-04-12.
[5]周春林.企业出订单,农民出菜单,学校传技术[EB/DL].
http://www.chenzhou.gov.cn/Article/Class1/djcz/Class129/200805/Article_20080522101612.html,2008-05-22/2008-08-10.
[6] 上海郊区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办公室.三单联动办实事,齐抓共管促培训——松江区实施郊区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创新路[EB/DL].
http://e-nw.shac.gov.cn/zfxxgk/zhuanti/xxnmpx/xxcd/pxdt/200609/t20060908_159133.htm,2006-09-08/2009-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