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党校:城市社区教育的的生力军
——以广州市越秀区为例
赵春荣
社区教育已越来越多受到城市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但一般地说,多数地区仍在传统模式(简单地扩展教育机构或街道办事处的功能)下运行。2009年11月,广州市越秀区以越秀区委党校为载体,组建了越秀区社区教育学院(一院),给中心城区的社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由此党校也为新时期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承担起新的历史职责和任务,成为城市社区教育的一支新的新力军.
一、中心城区党校开展社区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在现行体制下,中心城区党校在盘活成人(干部)教育资源,为社区教育提供支持服务,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独具特色的社区教育运行模式方面,天然地具备了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正是目前中心城区开展社区教育的基本保障。
1、中心城区党校在党员干部、公务员教育培训中已经发挥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具有比较完善的社区教育整体性优势。
越秀区在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党校(行政学校)办学体系和党员服务三级网络方面,一直走在各地前列,由区委党校、街道党校、科技园区党校、企业党校和区党员服务中心、街道党员服务站、社区党员服务之家组成的三级党校教育网络和党员服务网络,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的社区党员教育体系,依托这个体系和区委党校教师和学员的教学科研实践,构成了具有越秀特色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和职责体系的重要基础。
2、中心城区党校多年的办学历史,在成人教育和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中具有先行性优势。
从区委党校办学历史看,长达50多年的办学历史确立其对成人教育的先行地位。从区委党校办学对象与范围看,中心城区党校对居民群众进行时事政治(如迎亚运、创文明)、市情区情和法制宣传和公民素质教育等方面教育具有专长。特别是从1983年党校教育正规化以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党校教育体系一直是党校事业的努力目标,区委党校举办过专门对象班、专题内容培训班、函授学历班(包括中专、大专、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班),可以说区委党校是一所“完全学校”,在社区教育中具有先行地位。
3、中心城区党校多年在城区公共管理政策领域取得许多研究成果,在开展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具有理论基础上的优势。
长期以来,区委党校围绕城区中心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并把研究成果运用到专题教学中,实施教研一体化,发挥了党委和政府的思想库的作用。这为党校开展社区教育理论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4、中心城区党校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场地设备、师资课程、组织管理能力,在利用行政资源开展社区教育方面具有禀赋性优势。
区委党校拥有丰富的教学息资源,具有构成了一个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覆盖全区各社区的党员的教育系统。在硬件方面,具备了干部教育数字化卫星地面接收系统、校内闭路电视系统、VOD点播系统、多媒体教室和干部教学在线平台、电子图书馆等,在人力资源方面,有长期从事成人教育的专职师资和以及遍布各部门的兼职教师,有来自各街道的以退休党员和社会热心人士为骨干的社区教育志愿服务队,使城区党校具备了涉足城区社区教育的组织网络优势。
5、中心城区党校在指导基层创建学习型社区(组织)网络,统筹指导街道社区教育和协调社会办学方面具有主导性优势。
中心城区党校参与社区教育并组建社区教育学院,构建社区教育网络具有多项优势。一是有利于成立全区社区教育专门管理机构,完善社区教育体系。二是有利于加强社区教育人员配备,指导和提高社区教育人员综合素质,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软实力保障。三是有利于加强社区教育专门管理部门与街道和社区之间的联动,为城区居民提供良好的终身教育。四是有利于通过“社区教育学院”实现政策资源共享,利用党校教育场地为社区教育提供培训场地,提高载体使用效率,也为党校教育事业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五是有利于加强社区教育师资的内部与外部之间交流,不断提升师资素质,提高社区教育水平和其他办学机构综合素质。
二、中心城区党校开展社区教育前景分析
社区教育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作为具备了上述优势的中心城区党校,理应为社区教育提供全面的支持服务,其发展前景如下:
1、拓展社区教育空间,创新社区教育模式
中心城区党校在办学形式的创新性、培训内容的社会性和办学方向的前瞻性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一是创新人才培训服务平台。以区委党校为核心,协调利用城区内丰富的社会力量办学资源和高校资源,共建区域性的大培训平台(区社区教育学院及街道、行业分院)。二是创新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在党校建设城区社区学习网,及时发布党政部门的政策法规、学校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数据库、教师和课程资源数据库等,保证办学主体和教育对象获取信息的渠道畅通,扩大社区教育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三是创新社区教育组织的发展平台。以党校为主体组建的社区教育学院和分院为纽带,组织办学主体加强内部间学习和交流,实现行业内部资源共享,加强对外部的沟通与展示,协调解决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规范教育服务市场行为,形成发展合力。四是创新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由政府主导,职能部门重点参与,建立社区教育学院联席议事和审批制度,提供多项公共服务,提高社区教育管理透明度和综合竞争力。五是创新课程专题和教材系列,积极开发有本地特色的乡土教材系列,形成教育品牌。
2、布局社会培训基地,开展继续教育。
城区党校在开展干部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师资信息以及培训经验,即便城区党校自身教师有限,但可通过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和志愿者,开办各种形式的社会化培训班。一是“超市式”培训:以区委党校和各街道党校(文化站、党员活动中心)为基地,常年滚动开办科普法制、道德伦理、计算机操作、网络技术、亚运英语口语、书法绘画、养生休闲、就业转岗等培训班,让社区居民自主选择,长期参与;二是“菜单式”培训:以社区及其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为培训的联络基地,保持经常性沟通,让他们提出培训菜单项目,按“单”培训,以满足其培训愿景;三是“连锁式”培训:以各社区党校(社区市民学校)为培训的分支基地,将一些社区培训成功的项目,主动推介给各社区,使深受社区群众欢迎的精品培训项目遍地开花;四是“合伙式”培训:以社区内的机关、行业、单位为培训的对口基地,在区委党校(社区教育学院)联合开办专题性培训班,如与人事局联合开办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技能更新培训,与安监局联合开办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等,与企业合办的企业员工人力资源增值培训,与民政局合办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技能培训等。由合办单位管人,社区教育学院管训。
3、构筑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拓展社会文化教育
城区党校可以从强化公民素质教育,实施全民终身教育的战略高度着眼,为社区居民创造更为充分、广阔的教育支持服务平台。一是无偿开放社区的党员教育中心的电化教学课室设备及社区“绿色网园”,让广大社区居民利用休息时间就近接受“家门口的教育服务”;二是利用党校教师和学员资源组建社区教育志愿者讲师团,为社区文化建设推出“文化教育大餐”,举办内容广泛的专题报告讲座;三是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文体部门、街道办事处,策划社区教育专题文化活动,促进全民读书、亚运文化、绿色低碳生活、环保宣传教育、社区安全教育“进社区”,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四是在城区党校系统和党员服务体系中精心开辟全公开式的社区教育园地(窗口),让社区居民能够就近方便浏览社会教育栏目,享受便捷的社区教育服务。
4、提升教育品位,创建社区教育品牌特色
以城区党校(社区教育学院)为中心,加强分院(教学点)联动,利用社区各方资源,巩固原有特色,创新特色品牌,如开展“社区邻居节”、“客家山歌节”、“家庭学礼仪”,“迎亚运学双语”“广府文化知多少”、“你必须知道的环保知识”等,这样便可组织50%以上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学习。
总之,中心城区社区教育必将因党校的参与而更加焕发生机,而城区党校也只有在为社区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服务过程中,才能拓展党校为城区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的空间。
三、广州市越秀区委党校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在广州市越秀区委党校基础上组建起越秀区社区教育学院一院以来,我院在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志愿者队伍,开展教育实践,探索教育规律,推进我区社区教育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开展基础性工作
一是开展社区教育需求调查。为全面了解越秀区社区教育现状和居民的教育需求,我院在去年通过召开社区教育专题调研座谈会。到各街道社区开展专项调研、进行问卷调查等,对我区社区教育基本情况、社区教育资源分布、街道和区属部门开展社区教育主要特色和效果、社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居民需求等方面开展了调研分析,于2010年1月完成2万多字的调研报告,提交区委、区政府作为越秀区制定社区教育规划的主要参考依据。
二是开展特色课程建设。我院通过指导各街道分院制定2010年教学计划,开发特色课程。目前,22个街道分院开展的特色课程主要有:时事政治、法律法规、文娱体育、健康教育、历史文化、家庭教育、专业技能、迎亚运、低碳生活、科普等十大类103项。
三是建立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我院联合团区委,在全区各街道分院和社区教育培训机构开展以“越秀因你而亮”为主题的社区教育志愿者招募活动,组建了一支总数近400人,有离退休干部、专家学者、教师、企业家、各行各业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士参加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 4月29日,区委、区政府领导为各街道分院“社区教育志愿服务队”授旗,社区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在越秀区全面启动。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我院先后制订完善了《广州市越秀区社区教育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越秀区社区教育学院街道分院管理制度》、《越秀区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与建设要求》、《越秀区社区教育志愿者管理办法
》、《越秀区社区居民终身学习制度》、《越秀区社区教育科研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落实在实际工作中。
2、打造活动载体
一是编写《越秀区社区教育简明系列教材》(第一辑4分册)。分别为:第一分册《社区教育基本知识读本》,第二分册《广府文化源地 千年商都核心知多少》,第三分册《迎亚运 创文明 建设“首善之区”典范》,第四分册《享受亚运 创造美好新生活——家庭篇》,近日已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越秀区社区教育简明系列教材》是一套简明实用的普及性学习资料,是广州市首套以社区居民为对象,尤其是适合本区域特色的培训教材。
二是开展“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社区教育专题活动。我院发动各街道分院,开展形式多样、易为市所接受的“低碳生活,绿色环保”社区教育专项活动。通过在各街道举办 “倡导低碳生活,我环保、我文明、我参与、我快乐”社区论坛活动、 “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共建绿色低碳家园”专题教育活动和形式多样的广场宣传活动,向社区居民倡导健康、文明、绿色的生活方式。这些活动由于策划细致,组织周密,内容丰富,获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三是开展“迎亚运,学双语,做热情东道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为响应省、市关于“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的号召,我院组织本校教师和各街道分院志愿者,先后在街道、社区、机关、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宗教团体开展了“迎亚运、树新风、做文明市民”、“迎亚运市民礼仪”、“亚运英语口语”、“亚运接待手语”、“
璀璨的广府文化和千年商都”、“办绿色亚运,创低碳生活”、“主办亚运会、提升广州城市竞争力”等专题培训, 院本部开办了“亚运志愿者专业技能”、“社区志愿者管理技能”专项师资培训,在居民群众和辖区机关团体中产生了良好影响。
四是举办免费电脑技能培训班。我院在校本部开设“网络与生活”免费电脑技能培训班,以互联网生活的“五个会”(会查询、会交易、会通信、会娱乐、会防范)为教学内容,专门为热心社区电脑“扫盲”辅导的志愿者提供培训,受到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者的欢迎和好评,对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职业技能并通过他们在社区开展数字化社区教育有较大帮助。
五是指导街道分院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为加强社区教育学院和各街道分院的沟通,我院通过定期编写《越秀区社区教育工作简报》,全面报道我区社区教育信息,关注社区教育动态,交流介绍社区教育及管理经验、做法,及时宣传上级精神,成为展示我区社区教育精神风貌的平台,同时也成为越秀区社区教育学习交流的平台。
3、申报全国社区教育实验项目
我院发动各分院开展2010年全国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申报工作和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创建工作。六榕街《旧南海县社区学习型社区建设》、大东街《流动人员融入广州社区学习实验》、大新街《创建学习型社区实验——社区妇女读书班活动》、珠光街《打造广府文化特色社区——广东音乐推广实验》、矿泉街《新市民素质专题培训实验》、广卫街《打造邻里自主学习型特色社区》等六个项目,已获全国社区教育实验项目评审委员会批准立项。
4、制定发展思路
一是“立制”。逐步建立起适应社区建设和居民学习需求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近期准备制定街道分院社区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此为标准对街道分院工作实施量化评估,形成激励机制。
二是“织网”。通过整合利用街道分院、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婚育学校、健康教育基地、老年大学等资源,对社区教育培训点和“十分钟文化圈”等文化服务点作出规划,形成以社区学院为“龙头”,街道分院为骨干,各培训活动场所为基础的覆盖全区的社区教育网络。
三是“建库”。组建并完善“迎亚运,学双语”宣教团,在社区开展亚运英语和服务手语宣教活动,组建社区健康教育宣教团,开展健康知识进社区宣教服务活动,组织各街道社区教育志愿服务队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宣传教育活动和指导全民读书活动。通过加强对师资志愿者的管理,建立社区教育人才库。
四是“开发”。积极推行“课题+项目”的社区教育实验模式,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研究,指导街道分院开展创建国家社区教育示范性街道工作,促进社区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五是“造势”。指导各街道分院通过举办诸如读书节、终身学习节等节庆活动和街头电子屏幕、标语横幅、演唱会、宣传栏、画廊等多种形式,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打造一批具有越秀特色的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家庭;筹建越秀区社区教育学习网,建立越秀区数字化社区学习平台;开展《越秀区社区教育简明系列教材》发行推广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宣讲等,充分发挥教材的宣传教育功能,提高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
(作者系广州市越秀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广州市越秀区社区教育学院一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