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广东省教育厅巡视员 李小鲁博士
(2012年5月9日)
今天我就新时期继续教育的历史使命讲三个问题。
一、新时期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挑战
新时期整个社会发展发生了六个方面的深刻变化,这必然对新时期的教育提出全新的要求。
1、科技发展加速。 据统计,在人类历史上,90%的科学和技术发明都发生在工业经济兴起之后的200多年。这表明,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已从算术增长方式,进入几何级数增长方式。科学发展的快与慢,集中表现在科学向技术的成功转移,技术对产品的成功开发,这是一个衡量科学技术发展速率与质量的最重要指标。在工业化时代以前,科学的出现长期处于粗犷的、朦胧的、非自觉的状态,它向技术的转移是通过漫长的积累过程产生的,然后才进入到工业化时代。此后,由于有强有力的高等教育的支撑和市场经济的推动,科学向技术的转移速度与工业化时代以前已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工业化时代早期,科学向技术的转移速度还是很低的。据记载,早期人们从发现照相成像科学到将其转变成照相成像技术、产品用了122年。然而,近50年左右,太阳能的光辐科学向太阳能技术的转移用了10年不到的时间,真正从技术转变为产品实际只用了两年不到的时间。科技发展速度的加速变化,说明了高等教育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同时,科技发展速度的加速变化亦对教育产生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
现代世界反映科学技术进步的人类的四大活动:一是旅行;二是通讯;三是杀伤;四是计算。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最深刻影响,同时,对教育带来的影响也是深刻的。旅行,是指人们活动的半径和空间。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们旅行的速度、频率、半径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像以前那样局限在一个点上的教育,再也没有全方位的意义了。通讯,现在网络、多媒体已进入人们的物质、精神、文化、社会和邻里等五个方面的生活并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样,也使得人们的学习以一种新的格局再开展。杀伤,更能说明问题。当今,美国的科技很发达,而美国科技引领潮流的是军事工业。美国军事工业的高度发达以及全面向民用工业的覆盖,这是美国科技发展的一个秘密。2008年出现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都陷入了深刻的经济危机。美国出台了一个方案,用大规模的政府投入来拯救经济。该拯救方案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主要投向军工产业;二是主要投向高科技创新产业。这两个投入都用自产配置资源的方法通过竞标实现。美国投资军工产业,从长远的考虑,是因为军工产业的发展对整体技术推进和民用产业的引领,其作用是非常大的。从这两年美国经济的复苏情况来看,美国的救市战略基本上是成功的。这表明,人类的第三大活动――杀伤,对社会,对教育产生着深刻影响。计算,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对现代科技发展的巨大影响已是不言而喻。综上所述充分说明了人类的四大活动对科学技术带来的深刻影响。正因为科技的加速发展,自然要求教育要有三个全新的观念:一是科学技术成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教育本身又成为科学技术的建立基础;二是科学技术加速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活动本身必须要与人的教育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三是科学技术加快发展的同时,要求教育不仅要强调科学技术,更需要强调人文关怀和科学体系,要防止人成为科学技术的奴隶,要求人必须在加强关怀和精神的同时加强对自然的控制、社会的控制、人自身的控制,从而达成人对科学技术的理性掌握。
2、社会发展的差距拉大对教育的影响。 科学技术发展必然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而现在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发展的新的途径进一步恶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人口分布的失衡。据统计,欧洲、北美洲、澳洲等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增长率一直低于10‰,而在非洲、南亚、南美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增长率远远高于发达地区。本来世界人口的分布已经失衡,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变化,使世界人口的分布现状更加严峻,带来的一定是贫困的绝对化的恶性发展,失业会严重增加。
二是经济扩展产生激烈的冲突。中东事件、北非事件,讲到底就是世界经济化和世界经济资源的操纵权的争夺。这种争夺,首先是政治意义格局扩展的冲突,更重要的是文化和文明的冲突,一定会伴随着每一个国家社会阶层的加速分化。
三是社会阶层分化的恶化。很多信息及研究报告的分析指出,美国的社会篮子结构当中,中间阶层部分占的比例曾经达到过69.5%。但是,近十年来,美国的中产阶级被严重的压缩和剥夺,社会中间阶层的比例减少,这种情况表明,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加。用社会学的理论来说,这叫社会变化的阶层逆向发展,而且这种逆向发展正危险地有固化的倾向。
由于社会发展有这三个方面最新的变化,表现出社会全球格局、国家格局和国家内部的阶层格局的差距扩大,因而,要求教育一定要加快发展和加强覆盖。同时,要求教育要更重视公平性。
3、环境严重受损。 由于社会的加快发展,全球环境普遍在不断地恶化,原因是人类在掌握科学技术的同时,对科学理性精神张扬的忽视所导致的。自身掌握科学技术滞后,应用科学技术在争取资源时往往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而走向无序、过分和掠夺。因此,对环境又产生了三个方面的深刻影响:
一是城市化的拓展产生极度的混乱。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周边三个省,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缺乏合理的布局,导致占城市五分之三的地区全部是贫民窟,水、电、通讯、卫生、交通极其混乱,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世界性的经验来看,走城市化的道路,有必然性和极强的社会差异性及个性。在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分布,不是用行政推动的力量和政府统一指导的方式进行的,所以,发达国家的城市分布、城镇分布,不是以对农村的剥夺作为前提,对农民的剥夺作为前提、对农业的摧残作为前提。同时,这种城市化具有合理的地理格局分布和产业结构分布以及交通、通讯合理性分布作为前提的。当前,我国在实行工业化和积极经济的同时,加快城镇化的发展,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成功经验。通过加快城镇化的发展来使农民减少,从而改善、解决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
二是自然生态环境的问题。加快发展工业、科学,加快发展制造业,必然要对自然界掠夺,掠夺过度,就会扭曲自然生态的平衡,反过来会报复人类、报复社会,由此带来的人类社会自身的治理支出往往要远超出发展时候掠夺自然所获取的东西。为什么?这里有一个成本慨念。城市发展,工业发展,很多时候其成本收益都只是从经济成本上来看的,但实际上,成本是有很多种的。同样的,整个社会发展,工业发展的时候也不能够仅仅着眼于经济问题,要算时间成本、卫生成本、国家安全成本,现在的掠夺性的经济发展是绝对不划算的。英国的伯明翰有一条河,在工业积极发展时期,由于环境被污染,使这条原本清澈的河变成一条死河、臭河。后来经重新治理,恢复原貌,用了两百年!这是时间成本,治理成本可想而知。因此,现在的生态平衡的扭曲,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对成本控制要有全新的了解和认识。
三是经济在加速发展的过程当中,环境的破坏带来对人类自身的伤害。据世界一些组织统计,人类的三大疾病:癌症、心脑血管和皮肤病,极大的困扰人类自身的发展和每个人的生活质量的保障。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来自于自身的社会生活环境和自然生活环境的恶化。社会生活环境恶化主要是焦虑问题,自然生活环境恶化主要是食品安全、生活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由于有城市化扩张带来的社会混乱,由于有工业化掠夺带来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由于有人类生活全面变化带来的对人类自身的伤害,因此,对教育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就是不论是环境、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共同需要,都要在教育当中寻求对策,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途径与出路,寻求人与社会自身的自由、民主、和谐、走向繁荣,从而获得真正的符合人类本性生活质量的提升。这些都需要教育自身从社会学、政治学、环境科学和医学等学科的共同努力来给出正确的方案。
4、民主价值的普遍化给教育带来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文化价值的冲突,导致近20年来国际国内社会的剧变。苏东欧事件,看起来是苏联共产党的失败,是斯大林主义的意识形态的破产,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西方民主思想对人类社会的一种冲击的后果。西方民主思想实际上就是美国所讲的现代宗教伦理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所代表的现代工业文明对非工业文明的一种冲击,这种情况在苏东欧事件当中有全面的影响。还有最近这几年发生的中东、北非事件。这些事件,很多人以为是美国在后面插手,美国、西方敌对势力的干扰、侵略、破坏、颠覆的结果,实际上,不完全是这样。穆巴拉克是美国人扶持了20多年的埃及总统,有穆巴拉克美国的中东政策就有一个强有力的支点,美国不会推翻穆巴拉克。突尼斯的阿里,他在美国受教育,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人,同样,美国不会推翻阿里。真正的原因是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之后引发出来的一种社会管理过于松散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突变。中东、北非的国家治理和中东、北非国家的民族性质是一样的,是高度自治,高度自由,高度无序的一种社会生活状况,从而导致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控制、政府的治理都是相对松散的。因此,在突变之前,他们的应急反应手段单一、方法单一、渠道单一。仅学生在街头闹事,也能把一个政府推翻。这种情况在中国是不可能发生的。这是一种社会治理、国家治理、政府运作的巨大的差异和民族性格巨大差异所导致的。由此引伸的就是二十多年前我国的“89”事件了,现在时间离我们越远,就越容易对这个事件作出理性和清醒的评价。可以设想,如果真的发生了方励之、柴玲、吾尔开希他们主张实现的,在那个时候就大规模、大张旗鼓的搞起地方的民主,今天的中国一定是四分五裂的。那么,为什么中国当年会发生那样的风波呢?实际上,这是西方的民主价值普遍化过程当中对每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的考验,而且,这种考验还是不断地发生的,还会在不同时期用不同社会形式表达,顽强地发生的。这就是一种文明冲突,也正因为存在这一种文明冲突,我们的教育一定会受到诸如此类的挑战。
5、闲遐时间的增加,也会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 近年来,人们的闲遐时间增加了不少。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善,生产质量的提升,也使得自由掌握时间的人的价值观加强。这种社会生活格局的深刻变革,有闲遐时间的人们,就会有更多的需求,更多的、强烈的学习意愿。就一定会在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终身教育体现出更强烈的愿望和需求。
6、人类自我认识的深化,必然会使得教育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发展机遇和发展动力。 人类自身对自己认识的深化,一方面表现在对生物学、生理学意义上的认识深化,使人们的养生、保健的意识更强。从而,一定会使养生的问题,健康娱乐的问题,作为一个新的社会课题,要通过教育来给予支撑。同时,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化,也表现在精神现象学和心理学上认识的深化。近十年来,越来越多人有抑郁症,这实际上是社会生活变化带来的压力的结果。人类对自己产生精神世界和心理状况的正确认识是必要的,这跟人类养生,对自己的关注是必要的一样。很多人以为抑郁症是大脑精神系统、大脑思维系统发生毛病,这只是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学的基础,实际上抑郁症不仅是生理学的问题,同时也是心理学的和精神学的问题,与人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对人类自我认识的深化,一定要遵循正确的道路和有一个精神生活和心理生活自我舒缓的机制,在生理层面上的认识深化,需要我们正确引导,在精神、心理层面上的认识深化,更需要积极地科学的引导,其中适度的教育是关键。
从这六个方面看,人类的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教育如果不作出正确的应变,教育自身是失职的,教育过程缺乏时效性,就会失去自己的目标。
应对新时期挑战的根本出路是构建学习型社会。
构建学习型社会,最早是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1987年提出来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这个理念之前首先提出了终身教育理念,并以三个研究报告作为基本素材,写成三本书:《教育的现在、明天和未来》、《教育蕴含财富》、《学会生存》。在这三本书中,全面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念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实际上,这是对人类社会六个方面变化的一种整体性的回应。而这种回应,是立足于制式化教育应对变化的先天不足的立场上的。我们现在的教育整体上来说,主导的是制式化教育,制式化教育在传统社会,在非市场经济时代它具有唯一性和示范性。但是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时代,它再也不具有唯一性,不过,仍然处于主导的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制式化教育能否回应人类面临的六大变化的挑战,就成了思考人类应对变化的对策的一个前提条件。我认为,制式化教育应对这六大变化的挑战,存在着四个不足:
一是服务对象的少数性。现在我们的高校毛入学率达到了27%,普通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85%,义务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98%,毛入学率已经很高了。但制式化教育仍然是服务于受教育基础的少数的,为什么?原因是统计这些毛入学率时的分母(指有接受教育需求的人)只是少数的(某一年龄段的人)。高中及高校在校生是指16-24岁年龄段的人,但是有受教育需求的人远远不止这个年龄段,如 24-70岁年龄段的人就不可能用制式化教育来覆盖。所以,制式化教育覆盖的只是少数人。尤其是18-24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当中,仍有大部分人没有覆盖。高校毛入学率为27%,即100人当中有70多人没有享受到正规的制式化的高等教育。由此可见,目前的制式化教育服务对象的少数性一定不能满足普遍的社会教育需求。
二是服务效果的滞后性。我曾做过专门调查和统计,调查对象包括文科,理科,医科三大类,已毕业三年、五年、十年的学生;调查内容是在大学学习的知识的有效性,包括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公共课知识三大类。统计数据表明,毕业三年,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过时;毕业五年,在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没用;毕业十年,在校所学的公共课知识还仍然有作用。这说明我们教育效果的滞后性是多么的严重!当然这与专业设置,学科设置,教材设置长期脱离人类的各种物质、精神、社会、人类自身生产的客观实际需要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制式化教育自身的体制所决定的。因为是滞后效益,其可预性是最低的,所以面对着积极变化的社会,积极发展的科技等,制式化教育的回应是苍白无力的。
三是服务方式的单一性。大前年,我受教育部袁贵仁部长所托,在《中国高等教育》发表了一篇题为《回顾与反思:大学根本任务的厘定》的文章,就当时一部分高校领导对大学的根本任务认识不清晰的问题作出回应。在文章中,我从人类高等教育的发展史,高等教育发展的哲学认识史,高等教育价值发展史三个角度来分析大学的根本任务:1)传递。传播创新知识;2)培养人材;3)从事科学研究,服务社会;4)代表社会良心,营造精神家园,增强民族质量。在四个任务当中,最根本、最主要、最基础的是育人!如果谁不能够正确认识这个问题,谁就不胜任一个大学校长。现在很多大学的育人的方式是极其单一的。要真正的育好人,我认为有三条:1)德育为先;2)专业实践;3)在教书和科研的推进当中,紧紧围绕着满足学生的需要来做工作。然而,现在相当多的大学做不到。它的服务方式单一,主要就是上课,科研是一少部分学生兼职的事。实践更是敷衍塞责。本来,师范教育的毕业实践是最重要的,但现在连师范院校的毕业实践都不到学校去组织有效的顶课。没有实践教育,怎么样可以使得学生成材有一个真正多样性、针对性、有效性的途径?现在的制式化教育的服务方式的单一性,已经极其严重的影响了教育的效果和人材的培养。
四是有效转换的保守性。制式化的学校过度行政化,令其在社会的适应能力弱化,必然会使学校倾向于保守。过度的保守,一定会使制式化的学校在完成育人根本任务的时候对机会把握的缺失。因此,制式化教育应克服先天不足,而构建学习型社会是教育改革的战略选择。
198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根据三个研究报告最早提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理念,但是,这三个研究报告仅仅是论证问题,它们的理论素材,理论来源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人类自身具有一种学习的本能和建构自身精神世界及认识世界的框架的自然倾向。学习型社会的理论提出,学习型社会跟终身学习制度构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学习型社会构建是终身教育理论产生的建设基础。但是,学习型社会理论的提出,它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来源就是学习理论自身的发展。
第二,是学习人本论的提出。学习人本论是美国、法国、德国三个著名的教育家、学习论者提出来的一种新理论,它认为学习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它所理解的学习和育人是在人文主义的立场上来把握的,所以它创立了一个崭新的学派,叫学习人本论。
学习人本论跟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两者结合成为了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来源。学习理论的构建,既有教育发展规律自然成长的内在逻辑和教育事业发展自身成长的现实逻辑,这两个逻辑的结合,使得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具有必然性。更重要的是,学习型社会理论的提出,实际上它的意义就是指导对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进行有效的整合,以及指导国民教育体系改革、国家教育体系改革、终身教育体系改革。
国民教育体系的改革主要是指国民教育体系中两大类:一类是普通教育,一类是职业教育,当然还有特殊教育、通俗教育等,但主要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这两类教育,都有初级教育,中级教育,高级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国民教育体系的改革,主要的工作重心和倾向就是创新,提高整个教育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基础的培养,从而使得创新型人材多出、快出和出好。
国家教育体系的改革是指国防教育、军队教育、党校教育、安全教育等等。这些是没有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但它们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育体系改革的方向和重心是与国民教育体系对接,对接主要表现在交等对接,整路对接和人材使用正确的相互衔接。
终身教育体系的改革,要靠继续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是新时期整个国家的战略选择的基本方向,而要实现这个战略选择,必须要重视国民教育体系改革的创新,国家教育体系改革的衔接和终身教育体系改革的继续教育的完善。从终身教育体系的改革来看,要应对人类社会六个方面的深刻变化,要构建好我们的学习型社会,就必须要将继续教育做得更好。
我认为中国的继续教育已经走出了一条有创新价值和应对策略价值之路了,主要表现在教育系统在继续教育工作有五个方面的进步,这在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在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开创继续教育工作新局面 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贡献力量》中已经讲得很清楚。此外,是社会机构在继续教育有进步;社会组织在继续教育有进步。我举两个例子。前段时间我应邀去我省一个新成立不久的私人金融企业考察、调研。这个企业成立才四年,从五个人起步,到现在有400多个员工,全国有13个分公司,年产值已达8点几个亿。调研期间,我发现了该企业的一个秘密――全新的内部员工培训模式。主要有三个特点:1)主要采用外国企业的培训资料和参照外国的模式培训;2)全员培训,并跟每一个员工的业绩考核和经济待遇挂钩;3)培训方式非常生动、活泼,贴近每一个员工工作的实际,因而很有效率。这跟我们体制内的成人培训无论在资源、机制、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别,这给我很深刻的感受,很大的冲击。觉得在社会组织的挑战下,体制内的继续教育应有危机感,深刻改革已是刻不容缓了。另一个例子。我认识一个北大的毕业生,工作还不到十年,真正搞教育培训只有三年。他在深圳起步,培训方式是搞点对点、人对人的培训。培训内容既有升学培训,又有技能培训、通建培训、拓展培训。该培训机构第一年的产值,已达一千多万,做了三年,产值达到1.5亿。可见,社会机构的培训有活力,有激情,而且有极强的社会盈利能力。这两个事例,说明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在继续教育方面,已经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并从体制外对体制内产生强烈冲击。多年以来,我深深体会到体制内的继续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而且越来越被边缘化。今年广东高考的招生工作,估计报考大学的人数与我省录取的计划数,已经出现生源不足的现象了。由此可预见,继续教育一定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和挤压,这是来自于体制内的。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体制外的社会组织和社会机构在继续教育市场上不断地拓展他们的市场占有份额。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系统怎么办?我认为,从整体上看,继续教育已经走出了一条有创新价值和应对策略价值之路,但是,体制内的继续教育在创新方面,在应对策略价值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因此,体制内的继续教育一定要有充分的危机感。当然,目前的方向是清晰的,思路是明确的――构建学习型社会。只要坚定地按照这个思路走下去,我们应对人类社会发生的六大方面的挑战,是完全有希望的。
新时期继续教育加快改革创新发展的路径。
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在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开创继续教育工作新局面 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贡献力量》中第三点意见――明确目标任务,推动继续教育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提出五点:1)更新思想观念,科学把握继续教育发展规律;2)突出重点任务,推进继续教育加快发展;3)扩大资源共享,不断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继续教育需求;4)深化改革创新,大力提高继续教育质量;5)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继续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这五点讲得非常好,我完全赞同。
今天就讲到这里,讲得不对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