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慕课”触动中国高等教育神经

作者:   时间:2014-01-23

慕课触动中国高等教育神经

新华网北京12月19日电(记者张卉、姬少亭)集结世界优质教育资源的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慕课(MOOC)发展迅猛,正触动着中国高等教育的神经。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今年曾发出开放,或者被抛弃的警告。他认为,面对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的冲击,中国大学若不改变,就可能沦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实验室和辅导教室。

  中国高校试水慕课

  今年5月至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陆续加盟edX和Coursera。北京大学现已推出11门课程,在中国高校中数量最多。

  此外,上海30所高校加入上海高校课程中心、东西部64所高校加入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多所交通大学联合推出育网开放教育平台,清华大学推出慕课平台学堂在线

  中国式慕课正风生水起。

  慕课发展的必要条件已经具备:人们对一流教育服务的需求是干柴,慕课所提供的名师和优质课程是烈火,前沿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燃油,慕课带来的先进教学理念是劲风。”“学堂在线技术负责人,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党委书记孙茂松说。

  在中国的慕课实验者眼中,更大的兴奋点在于:慕课能真正影响课堂教学,改良大学教育。

  慕课悄然改变高校课堂

  李晓明是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他的慕课课程《人群与网络》10月20日在Coursera上开课,他决定利用慕课做些改变。

  他布置学生们课前先自习慕课视频。在课堂上,他仅花少量时间回顾基本知识,更多时间与学生讨论延伸。他的备课方式也与以往不同:以前备课是想三个小时讲什么,现在是想三个小时问什么。

  这是由慕课引发的翻转课堂。传统课堂,老师在课上讲知识,学生在课下做习题;而翻转课堂是学生在课前自学,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促动更深刻的思考。

  老师更兴奋,学生更积极。李晓明这样评价自己的翻转课堂慕课带来的教育观念和技术能够大范围改进校园教学,这与慕课本身同样重要。他说。

  慕课,一切才刚刚开始

  很多老师不愿意尝试,认为太费劲,这是慕课在高校发展的主要问题。李晓明坦言。

  清华大学慕课课程《电路原理》的授课老师于歆杰说,一堂慕课与传统备课花费的时间、精力不在一个数量级。1个小时的内容,对应的是30到40个小时的准备。

  于歆杰认为,中国的老师和学生对于新技术的敏感度较低,也是慕课发展缓慢的原因。只有当大学老师们觉得他们不得不改变,并作出改变的时候,慕课才会真正发展起来。

  李晓明说,北京大学计划5年内推出100门慕课,并愿意帮助其他高校登陆国际知名慕课平台。

  孙茂松常到各地高校分享经验,老师们对这件事非常感兴趣,他们的认识程度在加深,提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刻。现在一些老师会问怎么将课程放到慕课平台上,能不能在学校内部搭建平台,促进校内的教学质量。

  李晓明预测,未来老师们会争相上慕课,未来哪个学校的活跃慕课多,这个学校就有影响;哪个国家的活跃慕课多,这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就有影响。

地址:广州市下塘西路1号广东开放大学3号楼701室     邮编:510091     联系电话:020-83224398

广东开放大学信息化建设处制作维护   Copyright  2019